在汉语言的漫长发展历程中,“母”“娘”“妈”这三个都指代母亲的称谓,有着各自独特的起源与演变轨迹。
“母”字历史最为悠久,其字形在甲骨文中,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正在哺乳的女性形象 。在原始社会,哺乳与生育、养育紧密相连,赋予了“母”伟大、庄重且受人尊敬的内涵。因其深厚的文化意义,在古诗文里,“母”常被用来指代母亲,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尽显对母亲生育之恩的感恩。此外,由于男性无法哺乳,“母”字也用于区分动物的雌雄,像“母猪”“母鸡”等。
“娘”字左边的“女”表明其与女性相关,右边的“良”代表纯洁与美好 。最初,“娘”并非指母亲,而是形容年轻漂亮的女子,例如“新娘”“姑娘”。在魏晋时期的《子夜歌》“见娘善容媚,愿得结金兰”中,“娘”就特指年轻女子。古代也常用“娘”字取名,寓意美好纯洁,像“武媚娘”“杜十娘”。还有一个与“娘”同音的字(此处指“孃” ),在古代表示母亲。因二者读音相同,一个寓意美好,一个代表母亲,后来便合二为一,“娘”也就有了母亲的含义 。
“妈”字由“女”和“马”组成,“女”表示女性,“马”象征着辛勤劳作、默默付出 。“妈”最初是“母”的方言字,在古代常用来指代大户人家中养育、哺乳自己的佣人 ,鲁迅幼时称他家的保姆为长妈妈,便是这一用法的体现。在语言的发展进程中,“妈”这个称呼亲切和蔼又口语化,更契合现代家庭温馨、亲密的氛围 。加之全球化浪潮下,语言文化交流频繁,“妈”简洁通用,易于传播,逐渐成为现代对母亲的主流称呼。
朋友们,尚若您的妈妈还健在,要感恩您妈妈,要爱您妈妈!
评论列表(28条)
@古道西风:谢谢!
涨知识
@玉姐:谢谢!
@苗美娘:谢谢!
好文点赞
@晨光:谢谢!
满怀深情,写得真实,点赞支持!
@陈小鹏:谢谢您!
对母亲称呼的演变解说的深刻透彻。
“娘”“妈”“母亲”三个词都指代“母亲”,但在用法、语境和文化含义上有所不同。
1. 娘:主要在北方方言中使用,常用于口语,带有亲切感。常用于农村或老一辈人的日常交流。
2. 妈(妈妈):全国通用,口语中最常见的称呼。语气更随意亲昵,适合所有年龄段。
3. 母亲: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使用,强调庄重和尊重。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德不孤必有邻:谢谢叔的精彩点评!
拜读陈老师的佳作:“母、娘、妈三字的解析”给我们增加了正能量的知识,和中国人民文化传统的奥秘,为正能量的陈老师点赞,并且热烈的鼓掌!


@蔡则上:以马内利凡AD176:谢谢老弟!
好文章
@水晶:谢谢!
邳州方言里称父亲的的有俺爷、俺大、俺爹的;称母亲的有娘、俺娘,称妈就比现代了。父亲、母亲多为书面称呼,平日里都叫爸、妈或娘。父母是我们家国最伟大的领袖!什么叫忘本,忘记父母是最根本的忘本!为正能量的好文点赞!
@百川海纳:谢谢老友!
感谢老师对“母,娘,妈”三字的解析,让我们又长知识了


@陈艳@Ccy天涯草(413):谢谢!
涨知识了
@水晶:谢谢!
好文章!给点赞!
@大风:谢谢!
拜赏佳作,受益匪浅。[强][强]
@雨杉:谢谢!
谢谢刘主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