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暑假,我上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张家银老师,很钟爱我,课余时间我弹流子弄得一身泥,他给我拍掉,叫我注意卫生。初小升高小的榜示上没有我的名字,我吓得呜呜哭,张老师看见了,连说:“抄掉了,这小子聪明,怎么能考不上?”两件事我一辈子没忘。
张老师家住邳城街,1960年暑假我考进了邳城中学,一直上到1966年,六年中学期间几次碰到过张老师,他都能清楚地喊出我的名字。
1960年,我上六年级,班主任是马幼骅老师,教语文,他出一次作文题:写一篇读后感,作文题自拟。
我写:“读巜烈火金钢》(作者刘流)”,写了五张作文纸,马老师评语占半张作文纸。评语让我激动万分,从此我对文学产生浓厚的感情,影响了我一生,可以说到现在我如此热衷读书写作,马老师是我文学路上奠基人。
当年暑假我以优异成绩考入邳城中学初中,马老师功不可没。2006我出第一本回忆录《情系桃李》,我的恩师马幼骅亲临师生联谊会场,并作了热情洋溢地发言,感动得我泪流。
1963年初三(4)班是重点班,班主任张冠星老师,代我语文课,我的作文评分基本上都是80分以上,平时作文评讲,我的作文总有机会当范文,张老师是我文学路上的贵人。
小学时期只知好好上学,其实目标并不十分明确,到初三毕业时填报志愿,有人填师范,有人填高中,张老师教我填报高中,将来好考大学。他的意见是指路明灯,使我在学习道路上勇往直前,一九六五年上到高二张老师又是我们班主任代语文,我的作文常出现在教室黑板报上,还是张老师慧目青睐,使我对文学充满着热忱。
1966年高三毕业期间,全国高校招生简章琳琅满目,我选花了眼。我的高三班主任孟宪冉老师亲自给我选自愿,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农业大学》,孟老师让我填报巜南京邮电学院》,孟老师代我们高三政治,教语文的是周汉涛老师,人称“周老夫子”,他的文学知识真是高深无限,我受他影响想报文科,孟老师动员我报理工科,告诉我理工料道路选向更宽,孟老师的指点如父亲般的钟爱,我永远难忘。
值此教师节来临,我敬爱的几十位任课老师中,和我们靠得最近的还有教化学的汪伟麟老师,他从初三代我化学一直到高三,四年啊,他那骄健的身影,篮球场上的前锋使找牢记永远。
最令我感动的是,汪老师在运河中学工作到退休,我也在运河中学退了休,运中每年都安排一次离退休老教
师近距离旅游一次,次次我都能与汪老师相见,他虽然家住南京,他依然为能见到他的同事和学生不辞劳苦,来回奔波千多里如愿。
我可敬的老师们,你们有的为邳州的教育事业沤心沥血,已作古长眠,但你们的榜样力量却永远激励着我们。
评论列表(6条)
师恩难忘情深谊长
诗人写出了农民的喜悦,又是一个大丰收,表现了农民的曰子越过越好。
在这教师节到来之际,能知恩图报,永远都是厚德的学生!厚德载物!
恩师愿您老身体健康,天天事事顺心!
字里行间一直表现师生情深,深受感动!
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