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评介

作者:韩鸿霞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路 ——《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评介

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也是中国传统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山东作为大运河的重要一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在成为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和方向。在大运河沿线,如何把运河文化铸造成旅游的“灵魂”,使旅游成为运河文化“活化利用”的重要载体,是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融合共赢的时代新课题。有鉴于此,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胡梦飞副教授对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之路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思考,撰写了《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于2024年9月出版。这是关于山东运河沿线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该书总计29万字,共分十章,以大运河山东段为考察对象,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重点解决山东省特别是沿运各地市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首先介绍了大运河山东段的文化资源概况。山东地区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不仅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其次,在第二章,书中详细分析了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虽然在山东运河地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文旅融合的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度不高、同质化现象严重、对运河文化认识和挖掘不充分、运河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少、品牌打造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沿运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需要进一步加强整体规划和设计,切实提高文旅融合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探索符合省情和沿运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径和策略。接下来,书中分别探讨了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原则、运河文化遗产的研究阐释与转化利用、运河文旅产业的提升和发展策略、精品旅游目的地的构建路径和策略、运河文旅品牌宣传及推广策略等。这些章节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研究了文旅融合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在“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理念和原则”部分,作者提出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融合发展、全域统筹等原则,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与转化”部分,提出了深度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探讨非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平衡问题。在“运河文化旅游业现状及发展策略”一章,强调了运河文旅产业的提升方法和发展策略,同时,详细阐释了文旅产业及其相关理论概念,分析了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在运河精品旅游目的地构建路径与策略部分,提出要提高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力度,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运河文旅品牌。并着重强调把运河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结合,构建适宜的运河文旅空间。在第七章“运河文旅品牌宣传及推广策略”,重点分析了山东运河文旅品牌打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由此提出符合山东沿运地区实际的宣传与推广策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和保障措施”部分,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管理模式,强调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的有机协同。通过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串珠成链,由线及面,构建大运河发展利益共同体,推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最后两章分别通过对山东沿运五地市和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探讨了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地方实践和具体路径,从中找寻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特点和规律。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科学解答山东运河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相关理论问题,尝试构建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此外,作者在对大运河山东段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沿运地区实际的遗产开发和利用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成果和经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另外,与之前著作成果相比,本书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选题角度新颖。山东作为大运河沿线的关键省份,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并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这为大运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现阶段的学术研究成果所涉区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省市,针对山东省及其沿线城市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领域,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关注。因此,本书在选题角度上具有显著的创新价值。

第二,研究内容丰富。本书在全面深入的调研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深入解析了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各种挑战,并探讨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提升理论深度和实践研究广度,实现对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突破和创新,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第三,研究方法独特。针对目前学界普遍存在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学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脱节等问题,本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法、跨学科互证分析法、案例研究与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多元化的研究方式,深化研究成果的理论基础,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科学严谨、更具说服力。

第四,结构层次分明。作者具有运河文化的深厚理论功底,同时重点攻克文旅融合理论瓶颈。在全国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展示山东省在运河文旅融合发展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全面呈现山东沿运五市(德州、泰安、聊城、济宁、枣庄)运河文旅融合规划实施的过程,最后选择五个运河古镇和历史文化街区作为运河文旅融合开发的鲜活案例,十分恰当诠释了运河文旅融合从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这也正是运河文旅融合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

总之,《大运河山东段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立足于山东沿运地区实际,着眼于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急迫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研究,为山东运河沿线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该书不仅对山东运河区域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也可为其他地区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经验,在弘扬和传承运河文化、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亦具有重要作用。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