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记者走进运河街道文化服务站,大厅内墙面装饰以运河沿岸风貌为背景,室内芦苇荡、古船将大运河历史文化以场景式手法植入空间,多角度呈现大运河的历史和风貌,让市民仿佛置身于流动的运河文化长卷中。

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在宽敞明亮的舞蹈排练室,市民屈凤英和姐妹们正随着《春之歌》的旋律排练新编舞蹈。文化站不仅提供硬件保障,还协助编排融合邳州民俗元素的舞蹈节目,为社区演出储备精品节目。

屈凤英说:“以前在露天广场排练,风吹日晒不说,设备也不齐全。现在有了空调、音响,还有专业老师指导,我们跳得更带劲了。”

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戏曲排练室内也热闹得很,62岁的戏曲爱好者卞玉春每周都会到戏曲室“打卡”。室内戏服、道具一应俱全,豫剧《朝阳沟》选段、河南曲剧《卷席筒》选段唱腔此起彼伏。

“这里就像我们的‘戏曲之家’,不仅能练唱,还能和票友切磋技艺。”卞玉春表示,文化站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柳琴戏教学,让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戏曲魅力。

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非遗体验室内,剪纸、花鸟字、农民画等展品陈列其间,非遗体验室内,市民董思彤正跟随传承人学习“花鸟字”创作。文化站通过定期举办剪纸、花鸟字工作坊,让非遗技艺从“橱窗展示”变为“指尖传承”,让市民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董思彤说:“以前只在展览上见过,现在能亲手体验,还有老师免费教,特别有意义。”

运河街道:家门口的“文化阵地”正式亮相

在书法室内,不少书法爱好者在这里挥毫泼墨。服务站定期举办书法作品展,形成“创作-展示-交流”闭环。

市民赵增喜说:“这里环境清雅,比在家练字更有灵感。这里不止是活动室,更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运河街道文化服务站站长孟庆凤介绍:“服务站占地1200平方米,从2024年7月启动改造,历时9个月完成,设有老年活动室、戏曲室、非遗体验室、乒乓球室等10余个功能区域,所有科室免费开放,并定期提供戏曲、书法、非遗技艺等公益培训,让文化惠民工程更贴近百姓生活。”

运河街道文化服务站的启用,不仅为市民提供“零距离”文化体验空间,更通过非遗活化、民俗创新,让大运河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孟庆凤表示:“服务站将依托门前广场,打造‘百姓大舞台’,推出‘有才你就来’系列活动,鼓励市民自编自演‘村晚’节目。此外,服务站计划联动运河大集等文旅项目,开展非遗市集、民俗巡演,进一步放大‘文化+’效应。”

融媒体记者:胡敏
摄影:陈展博
编辑:卜非凡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