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镇“西瓜大王”坚守“甜蜜事业”

占城镇“西瓜大王”坚守“甜蜜事业”

初夏时节,在占城镇毛山村西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瓜蔓铺满田野,圆滚滚的西瓜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收购西瓜的货车直接开到了田边,农户们忙着将新采摘的西瓜,称重、装车,准备销售。

收购商刘保亮告诉记者:“我来这收购西瓜十几年了,西瓜特别好吃,都是原生苗,在市场上非常畅销。

占城镇“西瓜大王”坚守“甜蜜事业”

谈及洪天海的种瓜之路,他告诉记者,1998年,毛山村引进了第一批西瓜种植项目,洪天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搭起了一个竹竿棚,种上了“特小凤”。谁料,由于不懂技术,西瓜苗栽得不实,到了收获期大面积死棵,加上销售渠道闭塞,第一年就赔了个底朝天。

洪天海回忆道:“看着烂在地里的西瓜,心里跟刀割似的,但我没有放弃。”

之后,洪天海开始买书,看电视农业节目,把“西瓜种植手册”翻得卷了边,跟着镇里的农技人员学育苗、施肥、控温。第二年,他蹲在棚里记了整整三大本笔记,从瓜苗破土到成熟,每天记录温度、湿度和生长状态。这一年,西瓜成活率从30%涨到了90%,亩产翻了一番,销售额突破2万元。

洪天海说:“尝到甜头后,我知道了种瓜是技术活,更是用心活。”

占城镇“西瓜大王”坚守“甜蜜事业”

2003年,洪天海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把竹竿棚换成钢架棚。当时,竹竿棚成本低但抗灾能力弱,一场大风就可能全军覆没,而钢架棚虽贵,却能耐用十年。他咬咬牙,跟亲戚借了3万元,搭起了5个钢架棚。

钢架棚带来的不仅是抗风险能力,更让他能错峰种植。他摸索出“一年两茬”的种植法,11月栽下早春红玉,3月底抢早上市。头茬瓜收完后,换生地种“苏梦五号”,能一直卖到9月。

为了让西瓜更甜,他琢磨出“有机肥+精准控温”法,生长期昼夜温差控制在15℃以上。为了防死棵,他推广“定植深栽+根腐病防治”技术,经他指导的村民聂恒永,11个棚的西瓜一棵没死,亩产比往年多了500斤。

洪天海说:“技术不能藏着掖着,乡亲们种好了,毛山村的西瓜名气才能更响。”

如今,洪天海的20亩瓜田亩产3000多斤,一年销售额超180万元。

洪天海说:“明年打算再扩大10亩种植面积,并尝试新的品种,带着乡亲们做电商,让毛山西瓜走进更多城市。”

融媒体记者:胡敏
摄影:王自江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