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引领“新引擎”
红色资源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碾庄镇才庄村以李超时纪念馆、综合服务中心等为支点,定期开展专题活动,擦亮“英雄故里、红色才庄”名片。近日,碾庄镇才庄村党总支组织党员来到李超时纪念馆,仔细观看展厅内的图文介绍和有关实物,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在思想上接受一次深刻的教育洗礼。
碾庄镇才庄村党总支书记李辉说:“我们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开展专题活动,让文明实践融入到村庄发展,在社会治理、人居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碾庄作为淮海战役首捷之地,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地依托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8个志愿服务支队。通过打造新街美丽红村,开展讲红色故事、志愿服务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碾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负责人朱鑫瑶说:“我们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讲解不同类型的红色故事,每个月至少开展8场活动,其中有4场红色文化活动。”
事实上,碾庄镇是我市以红色资源引领文明实践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充分依托红色资源阵地,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使用,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等群众宣传教育活动,让红色故事在邳州各个角落留下“声”影。
阵地提升激发“新活力”
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段时间以来,官湖镇以石坝村的“十里黄金古道”为轴线,建设新风小院,设置婚庆舞台、连心桥、办席区等,打造具有婚办嫁娶、休闲娱乐、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移风易俗体验区。
近日,镇里组织蓝雁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来到新风小院,表演自编自导的柳琴戏节目《双上门》。演出内容主要涉及孝老敬亲这一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教育性,吸引了附近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村民张体娟说:“演出内容很贴近生活实际,教育年轻人要孝敬老人。”
为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官湖镇还将移风易俗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各项活动中,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传播正能量,引导好乡风。
官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刘守华表示:“上半年,我们深入20个村,开展移风易俗送戏下乡20场、送电影下乡12场,受众群众4万人。”
新风小院、文化礼堂……这些场所是我市打造的一个个新风地标。如今,在文明之风的吹拂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扫成为主流,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到大力倡导,不断传递着城市温度。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赵永表示:“我们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活动,构建了文明新风自我约束机制,形成了新风正气广为传播、陈规陋习得到革除的良好局面。”
惠民行动增添“新动力”
除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还打通了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眼下暑假来临,在邹庄镇韩家村,大部分村民外出做炒货生意,目前村里有留守儿童80多名。为了让这些孩子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公益阅读、体育比赛等活动。
留守儿童王艺霏说:“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读了很多书,假期过得很充实。”
作为邹庄镇干炒第一村,韩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完善阅览室、书法室等功能室,开展文艺演出、书法展览等系列活动,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今年82岁的王友中已经连续4年坚持到站里练习书法,他对这里的环境非常满意。
村民王友中说:“这里不仅能练习书法,闲暇时,还能看看书、下下棋,站里免费提供茶水,对老年人很关心。”
群众的需求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方向,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每个文明实践平台都应“开门询单”,通过进巷入户实施“靶向服务”,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
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赵永表示:“根据群众的需求,市文明实践中心紧密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并创新文体活动型、文化搭台型、文明治理型一系列新模式,积极搭建基层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推动实现文明实践由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变化。”
融媒体记者:林琳 徐凯歌 赵胜海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