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白衣天使:国际护士节的礼赞

作者: 陈景胜

致敬白衣天使:国际护士节的礼赞

2025年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

在每年的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如期而至,这是一个专属于白衣天使们的特殊日子,承载着对他们的敬意与感恩 ,也让我们有机会停下脚步,细细回顾他们在守护生命征程上的动人篇章。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这位护理事业的先驱,她的故事是这段征程的起点。出生于优渥家庭的她,在17岁时听到了“神的召唤”,毅然投身护理事业,即便面对家人的反对也未曾动摇。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她带领一群女护士奔赴战场医院,那里环境恶劣,士兵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南丁格尔亲自清理排水沟、改造病房通风、整理医疗记录,每天提着煤油灯查房,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提灯女士” 。在她们的努力下,英国军队的伤病死亡率从42%奇迹般地降到了2% 。从那时起,护理不再只是简单的“照顾人”,而是被视为一门科学,南丁格尔也成为了护士精神的象征,她的奉献精神和专业态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护士投身于救死扶伤的伟大事业。

在当今时代,护士们依旧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行动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疫情三年,他们成为最美逆行者,戴着面罩、护目镜,裹着厚重的防护服,奋战在抗疫一线。武汉抗疫时,90后护士杨婷连续上九天夜班,脚底满是水泡,袜子和皮肤黏在一起,血水混着汗,她却只是笑着说“还能走,比起重症病人,这不算什么” 。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只为守护患者的健康。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同样不可或缺。在医院的各个科室,护士们是病房的前哨,能第一时间感知患者呼吸是否急促、皮肤是否发凉、眼神是否涣散 。他们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不仅要完成各项护理操作,还要安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处理复杂的医患关系,承受着巨大的职业高压与情感消耗。

护士们的工作还充满着创新与智慧。在病房中,他们是温柔的守护者,在创新路上,又化身智慧达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护理小组副组长夏凌燕,看到患者被艾烟呛咳,便决心研发艾灸烟雾 “过滤器” 。她从病房的抽吸装置中获得灵感,经过一周努力,成功制作出负压无烟艾灸装置,解决了患者的困扰。江苏省人民医院内镜中心的副主任护师张道权,为解决软式内镜检查后床旁预处理的难题,设计出全自动软式内镜床旁预清洗自动注液器,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 。这些发明创造,都凝聚着护士们对患者满满的关怀和对护理工作的热忱,他们用实际行动打破常规,赋予了“南丁格尔”精神新的内涵。

然而,护士们在工作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长时间工作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中,经常面对生死和病痛,还要应对职业风险,如医疗纠纷、职业暴露等。同时,社会期待与自我认同的落差也让他们承受着心理压力,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他们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而不是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指责 。据美国医景网发布的2024年《护士从业者职业倦怠与抑郁报告》显示,有十分之七的护士从业者在2024年感到精疲力竭或抑郁 ,这一数据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在这个国际护士节,我们不仅要送上鲜花与祝福,更要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医院应帮助护士建立“心理安全网”,提供保障机制和专业指导,科学排班并减负;社会层面,媒体应多宣传护士的职业价值,营造尊重与理解的社会氛围,公众就医时也应对护士多一份关心和关爱 。

一袭白衣,一顶燕帽,一颗真心,一分纯洁。护士们用奉献无声、大爱无言的精神,不负青春,不负使命 。让我们向所有的白衣天使致敬,愿他们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被时光温柔以待,也愿这份对生命的守护与热爱,永远延续下去。
赋诗一首:
白衣天使赞(七律)

白衣执甲战晨昏,
妙手仁心渡客魂。
输液瓶中凝爱意,
听诊器里蕴春温。
查房细察千般症,
救急勇担万种繁。
笑靥如花开病房,
人间天使铸医魂。

(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