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可贵

作者:黄兴洲

生命的可贵
走进徐州老四院住院部,只见病房里外,到处躺着就诊的病人,病房里的床位人满为患,走道上加铺,躺着病人和陪床的亲人,让我唏嘘不已。

我老伴的脑部疾病牵扯着全家人的心,孙女在另一家医院上班,听说奶奶的脑萎缩有治癒的希望,便托同学(四院医生)掛了号,瞅到一个床位,我们立即来到四院。

老伴住进三人病房,36床,一左(35)一右(37)住着两个女病人,右边是个七十七岁老太太,左边是个五十八岁中年妇女,都是因头部严重受伤,来四院神经科治理。

为了有效治疗,她们都做了气切手术,因为病人呼吸有严重障碍,只好在咽部切开一个口子,利用呼吸机帮助呼吸。

右边这个4月18号才住进来,跟着护理的是儿女,白天,女儿跟着细心护理,只要听到母亲“呕呕”声,便知道有痰堵住呼吸道了,赶紧用吸管插进去,向外吸。

这个病人是脑充血造成的,严重到昏迷不醒,躺在床上,手脚不停的动弹,按不住,女儿无耐,只好用带子把母亲两只手绑在床栏上,免得影响治疗。

病床床头掛满了各种治疗仪器,她女儿目不转睛盯住治疗仪的变化,不时呼叫护士站护士和护工来帮助处理。
母亲有病,儿女是尽孝的最佳时机,白天女儿从天亮到天黑,守在病床前,寸步不离;晚上儿子儿媳来换班,一夜到天明,和妹妹一样看护母亲,那些细致的动作一样不少。

作为母亲,她此时一点不知道儿女的辛苦劳作,躺在病床上,任凭医护人员和子女的“摆布”。

左边床上的这位年轻一点的母亲叫侠,她半年前在工地上遭遇意外工伤,头部严重受损,人事不醒,为协助有效治疗,也作了气切手术,白天黑夜,嗓子里“呼隆隆”的呕痰声响个不停,有时把脸憋地五官挪位,嘴歪眼斜,服侍她的丈夫和儿子赶紧把吸管插进切口安置的吸痰管中,只有这样,才能让病人把堵在气管位置的浓痰排出来,她受罪自己不知道,侍候她的亲人可麻烦了。

两个病人都不能自己进食,全靠注流食,进食前,护理人员用工具先把病人需要的药片捣碎成沬,加在流食内一起注入,工程细致,操作麻烦,全靠细心。

侠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任凭亲人怎么呼唤,毫无反应。

她六十岁的丈夫,为了帮助她尽快苏醒,有时提着她的名字呼唤:“侠,你能听到吗?”她毫无反应;她二十三的小儿子趴在她脸上呼唤:“妈妈,你睁开眼睛看看我。”多么希望母亲能答应他一声,可惜,这些努力都没用。

只要她的痰涌上来了,“呼隆隆”的声音像爬坡的拖拉机发出的声音,特别在静静的夜里,响声特别震耳,睡梦中的同室人都被轰醒。

此时,他正熟睡的儿子,急忙爬起来,麻立地把吸痰管安上,一边把脸颊贴在毫无知觉的母亲的腮上,着急地呼唤:“妈妈,你听到我的叫声了吗?”

监护仪的绿光在母子俩脸上不停地闪烁,在刺鼻地消毒水味中,儿子俯身把滚烫的泪水淌在母亲的腮上:“妈妈,你醒醒吧,我想吃你烙的饼。”

母亲颤抖地手不停地抖动,看表情多么想回应,然而……。

世人都说母子连心,此时此刻,儿子扶摸着紧闭着眼睛的母亲,多少贴心的话只好伴着热泪向外流淌。

如果谁不知珍惜生命,那就让他在医院里躺一阵,亲眼目睹亲情的原形。

两位住院母亲的无奈,让我老伴都看见了,她同样也不能说话,无法表达自己心里所想,她做了磁共振、加强CT、脑电图、腰椎穿刺……,诊断出她属于脑部积水和脑血管极度狭窄,都是言和行的克星,所好查完脊液,没发现阿尔滋海默症。

据说做完手术可以让病情减轻,我只期待着那一刻。

人的生命既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犹如划破天穹的流星,它美丽璀璨却瞬间即逝;又如春日里的樱花,在最美丽绽放的同时,也不断地飘落。

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活着,就要让生命有价值,最起码自己得觉得幸福,不要给亲人们增加负担。

看着同病房的这两位女士所受的罪,不能说话,不能行动,连呼吸都困难,家人们分分秒秒守在身边,护理人员一天几次拍打、按摩、呼唤……,我更感觉健康的重要。

不必高谈阔论那些没有用的,还是尊重现实,过好每一天,好好对待亲人、朋友,这是最现实的。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