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15时18分,我登上上海开往长春的特快列车。列车行驶二十余分钟抵达无锡站,停留的三分钟里,我与老战友蔡兄夫妇、钱兄夫妇、鱼兄夫妇、华兄夫妇及邹中元兄顺利汇合——他们皆是1969年入伍的老兵。其中蔡兄、华兄、邹兄在上届无锡战友联谊会便已相识,阔别一年多,竟能在北上的列车上重逢,久别相见的激动与感慨溢于言表。
当日18时不到,几位兄嫂早已备好丰盛餐食,我们围坐列车车厢,就着美酒畅谈别后琐事,重逢的喜悦在推杯换盏间愈发浓烈,一斤白酒很快便被我们一扫而空。列车继续向北疾驰,夜幕渐沉,星光点缀夜空,车厢里的战友们依旧畅聊不停,旧日军营的回忆与如今生活的点滴,成了最动人的话题。
午夜12时,老家邳州的战友朱文志从徐州站登车。我们早已提前约定,他买到了18号车厢的中铺车票。我穿过三节车厢找到他,帮着安置好行李后,才又回到15号车厢与几位老战友简单打了招呼——夜色已深,不便过多打扰,只待次日再续情谊。
7月25日11时许,列车驶出山海关,即将抵达沈阳站。蔡兄提议再饮几杯,我们刚围坐举杯,两杯酒下肚,列车便稳稳停靠沈阳站。此时我的手机响起,是沈阳战友崔知文、刘小东打来的——他们早已得知我的车次,特意赶来同乘。我邀二人共饮,他们称刚用过餐,我便立刻从酒局赶到卧铺车厢与他们寒暄。至此,这趟北上列车上,已有十三位战友及军嫂同行。
14时38分,列车缓缓驶入长春站。下车后,我们按约定前往出站口,此次战友聚会的主要召集人翟连长早已在此等候。虽仅分别一年,再见却如久别挚友,我们紧紧拥抱、握手,积攒了一整年的话语似要在此刻尽数道尽。同行的十二人分乘两辆出租车,我与朱文志则坐上了长春战友的私家车。此时长春正飘着细雨,那雨似是战友间久别重逢的泪;而长春战友的热情,又像春日暖风,将旅途的疲惫与微凉尽数驱散。半小时后,我们顺利抵达春海宾馆,已有几位战友在门口迎接。报到处的长桌上,田辉、于永吉、张伟华等战友早已等候,我们一一上前握手、拥抱,登记信息后领取了客房钥匙。此时参会战友已到半数,有几位更是在前两天便提前入住了宾馆。
当日17时前,参加聚会的战友基本到齐,仅剩几位不住宿的战友尚未抵达,他们约定26日一早赶来,不耽误集体活动。当晚的晚餐在春海餐厅举行,满座皆是久别重逢的战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这顿饭吃得格外热闹、暖心。
7月26日清晨7时30分,大家用过早餐后,便分乘两辆大巴前往首个参观点——长春伪满皇宫。车窗外的雨从出发到抵达始终未停,不到一小时的车程里,导游夏长青军嫂为我们细致讲解长春的人文风貌,尤其重点介绍了伪满皇宫的前世今生:这座宫殿建于1908年,前身为民国时期的吉黑榷运局署;1932年10月3日,溥仪迁入后,这里成为伪满洲国执政府;1934年伪满推行帝制,此处又改称“帝宫”。溥仪在伪满的十三年,是中华民族难以磨灭的耻辱史——九一八事变、七三一部队,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屠戮千万同胞、掠夺无数宝藏,那十三年亡国奴的黑暗岁月,子孙后代永不敢忘。
下午,我们前往长春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参观。长影出品的故事片家喻户晓,它与共和国一同成长,几代人伴着它的影片长大。那些故事里的家国情怀、人间温情,深深打动着每一代人,更激励着无数人;而每一首电影插曲,更是传遍大江南北,成为镌刻在时代记忆里的旋律。
7月27日早餐后,我们依旧乘大巴出发,雨中的第一站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建造的银行——近百年过去,这座建筑依旧保存完好,静静诉说着过往的历史。车行几分钟后,我们抵达俄罗斯飞行员烈士纪念广场,这里安葬着二十三位俄罗斯飞行员烈士,是中国人民为纪念他们共同抗日的功绩而建,提醒着我们永不忘那段并肩作战的历史。
随后,我们参观了伪满时期的“八大部”:
军事部,现址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兴农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
从军事部出来时,雨恰好停了。七月的北国格外凉爽,与正值高温的江南形成鲜明对比,从南方来的战友们无不因这雨后的舒适天气而欣喜。只是望着近百年历史的军事部大楼,心中仍难掩沉重——这座建筑曾如魔鬼般存在,背后是无数同胞的鲜血,说一句“血流成河”毫不为过。
当日下午,战友座谈会如期举行。晚宴则在恋恋不舍的氛围中,为此次39军115师炮兵团四营十一(八)连第五次长春战友联谊会画上圆满句号。会上,此次聚会的“总设计师”陈春光战友发表讲话,字字句句皆饱含战友情:
“尊敬的各位战友、军嫂,大家下午好!
岁月如梭,转眼间,原39军115师炮兵团11(8)连第五届战友联谊会已近尾声。此刻,我的心中满是不舍与感动——不知何日再相见,但战友,本就是没有血缘的亲兄弟。
此次联谊会,恰逢我们十一(八)连番号传承五十五周年。参会人员来自七个省份,总人数达83人,其中包括21位军嫂、多位首长及8位其他兄弟连队的战友;最远的战友跨越2000余公里赶来,兵龄从1965年到1987年不等,年龄跨度从58岁到80岁,平均年龄68岁。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相聚,是一次人数众多的盛会,更是一次军嫂参与支持最多的聚会。我们借着这个平台,让彼此的交流与联系更加密切,也为十一(八)连的传承续写了新的篇章。
回首往昔,我们在军营里共同度过了无数难忘的日夜——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深厚的战友情谊。这份情谊经岁月洗礼,愈发珍贵、纯洁。如今大家重逢,熟悉的温暖与亲切涌上心头,我们畅谈过去、分享现在、展望未来,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
这次联谊会,让十一(八)连的传承更有保障。新老战友相见,圆了许多人四十余年未见战友的梦;我们搭建起交流的平台,分享生活、相互扶持、彼此帮助,让战友情在岁月长河中愈发坚固。
各位战友、军嫂们,联谊会虽已结束,但我们的战友情永远不会落幕——它只会不断升级、持续升温。无论未来身在何处,这份情谊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军嫂们,军功章里有你们的一半!你们的婚姻,有的已走过半个世纪,有的即将迈入半个世纪,有的仍在向半个世纪奔赴。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军嫂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继续做好贤妻良母,当好家人的营养师与保健医。此次联谊会组委会在接待安排上或许仍有不妥之处,还请战友和军嫂们多多包容,也恳请大家对长春籍战友多提宝贵意见。最后,祝愿全体战友、军嫂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愿我们再会时,依旧谈笑风生;更期待建军一百年时,我们能再次相聚!愿十一(八)连的战友情谊地久天长,长春战友随时欢迎大家再来做客!
也请大家返程、旅游途中一路平安,并代我们向未能参加此次聚会的战友及家人,捎去长春战友的问候。谢谢大家!
最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春海宾馆的徐经理及全体员工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为此次联谊会圆满成功所付出的辛劳与奉献!
亲爱的战友们: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前,我们为保家卫国相聚,这是缘分;如今能再见面,这是福分。为了这份缘分与福分,愿我们都能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随后,此次聚会的总召集人翟立新连长作总结发言,他动情地说:“这是历届战友聚会中办得最好、最全面、最圆满的一次,也是大家最满意的一次。希望我们能传承光荣传统,不忘军营岁月、不忘战友情谊、不忘部队培养之恩,天南地北的战友常联系,关内关外的兄弟常聚首。夕阳正红,奋斗不止,愿我们多为社会、家庭作贡献,余热发光、爱心不息。保重身体,建军一百年时,我们再相聚!”
那晚的春海宾馆,是战友与军嫂们的欢乐海洋。大家载歌载舞,尽情歌唱;战友与首长们手牵手,畅谈昨日军营事、今日生活情,每一次握手都恋恋不舍。正所谓“海内皆战友,天涯好兄弟”。
7月28日清晨,大家早早起身送别返程的战友——前一晚已有一批战友离开,今早又送走几批,热泪与叮嘱交织,离别话语总也说不完。最后,我们送别了十五位前往长白山、延边旅游的战友与军嫂。
随后,三十位战友及军嫂受田辉战友之邀,分乘几辆小车前往九台石头门水库游览。田辉战友特意用水库的野生鱼置办了全鱼宴招待我们——鱼的鲜美、情谊的炽热,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回忆。正如那句话:“有情不怕天高路远,有义不论山高海深”,我们心连心,继续续写着战友情的篇章。
当日傍晚,我与朱文志战友返回春海宾馆,长白山的张海德战友也仍在此住宿。我们刚休息片刻,翟立新连长、陈春光指导员、尹凤新指导员及张国华战友,便在春海宾馆对面的饭店再次设宴招待我们三人。
这几日,长春的战友们着实辛苦了——连续几天未曾好好休息,更提前数月便为此次聚会操心、出力、出钱,那份火热的爱心与付出,让我们每一位远道而来的战友都深受感动。
7月29日清晨,长春下起大雨。我与朱文志战友作为最后离开的人,走出春海宾馆时不禁回头望去,心中涌起一股热流——千般滋味、万分留恋,在春城的五日时光,在春海宾馆的欢乐夜晚,每一分每一秒都被幸福包裹。
春海涌起连天的波浪,
红星闪亮在每个战友的心里。
老连的红旗迎风飘扬,
战士的本色永不忘记。
列车载我八千里,
春城五日,永远珍藏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