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丞邳州市官湖镇前沈家人,军旅诗人,南京军区转业镇江公安局交警大队工作。
朱思丞,他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解放军红叶诗社培训部导师、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编辑委员会副主任、镇江市高级文化指导师。在各种刊物发表诗文1000余篇,入选各种文学选本。参加第12届中华诗词“青春诗会”,曾获首届“刘征青年诗人奖”、“谭直平杯”青年诗词奖,连续三届获当代军旅诗词奖、第五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全球征文金奖等百余种奖项。
他是我们邳州市父老乡亲的骄傲,也是邳州市官湖镇人民的骄傲。
谈起朱思丞,他是我1976年入伍战友朱化香的大儿子,思丞也是我的小战友,同在沈阳军区。
他家住在官湖镇前沈家村,房屋十几间,桑园二、三亩,朱嫂特勤劳,朱兄能文武。能说会道,神通广大的朱化香战友,把二个儿子陪养成才,考上大学,走向理想工作岗位,真的不容易。
朱思丞从小就有远大理想,能吃苦,会吃苦,刻苦读书,农村生活培养他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坚强斗志,全靠个人努力拚搏,不断攀登,取得非同寻常的业绩,是同龄人的榜样。战友朱化香通过军委里的战友老乡关系,把朱思丞从沈阳军区调到南京军区。他如鱼得水,事业步步升高,曾仼南部战区红叶诗社副社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的孩子能奋斗,在部队取得很大进涉。后转业到镇江公安局工作。
以前我到他家,读过他写的几本书,是在朱思丞结婚喜庆的时候。前天我读了他写的二首诗,读后叫我感想万千,提笔写了《读朱思丞诗有感》。
《快递小哥》
文/朱思丞
朝在城西暮在东
来如闪电去如风
小儿夜问父何在
孤影长街明月中
一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写的有血有肉,扣人心弦,作者有爱人之心,观察的那么细致,有爱心才写出这么生动的人物和场面,叫人读后感动、激动,人情味跃然纸上,饱含作者对辛勤付出的快递小哥深切的理解与同情,写的极富艺术感染力。不生长在泥土中的人,不会对农民有那幺深的感情。我本农家人,深有田园意。
《山中挑夫》
文/朱思丞
垂首挽绳身半空
胶鞋踏破月三更
肩挑生计按斤算
腰断还嫌担子轻
有什么样的“三观”就有什么样的诗,文为心理,诗为心声,有什么样的思想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诗,诗是人灵魂的跳动。朱思丞将山中挑夫描写的入木三分,源于他亲眼目睹,亲身所见,不然不会有如此绝妙之语。艰难困苦锤炼了诗句,读后叫人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说你苦?与山中挑夫相比谁苦?不劳而获的人有何感想?贪官们看了有何感想?
上山的人知道上山之苦,下海的人知道下海之危。上山难上泰山更难。
本人一九九六年夏上泰山,见几名挑山工,他们肩挑一百斤水泥登泰山最高处,每斤水斤一毛钱,到过山顶能挣十元钱,众游人皆知十八盘之险,游人徒手腿软,俯下身子扒行,真的惊心动魄,可我们的挑山夫,肩挑一百斤水泥要出多大的力气和勇气。
“胶鞋踏破月三更”,是多么的艰苦。
诗人,不只是在春风里寻名句,在绿荫处写美景,真正的诗人要与人民同呼吸共患难,用诗为民呐喊疾苦,用诗唤起万千人要敬民、爱民、关心民。
从以上二首诗中,看到了朱思丞一颗善良忧国忧民之心,时时刻刻关心最低层的人们生活现状,号召大家要关心弱势群体,在当今社会犹为重要。
朱化香出言惊四座。
朱思丞诗词动心弦。
邳州人杰地灵。
官湖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