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邳州市炮车街道天齐村巩口村落的巩家,现有明朝天启七年(1627)至清朝同治二年(1863)间刊立的墓碑五通,保存完好,受到家族后裔的保护。
邳州“树德堂”巩氏始祖,在明朝成化年间,由山西曲沃迁徙至邳州,迄今已五百三十余年。五通墓碑记载有巩氏家族墓田大小规则、宗派排行廿字、主要世系等内容,对于研究移民史、家族史和地方文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中,位于巩口村落东北、连霍高速南廿米老沂河畔的巩文智墓碑,是邳州地区和巩氏家族珍稀的墓碑,成为族人特别保护的族珍。这是因为,碑志不仅由翰林院庶吉士方熊祥撰,碑文由同知衔知邳州事陈懋蔼题,邑庠生宋品璋、纪培桢书丹,而且总共316字的碑文,记载了墓主人的身世名声和立碑人功名,为研究当时社会风俗、家族变迁和后嗣情况提供了一手史料,拓展了家族发展史和地方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墓碑正面中榜:
皇清例赠 朝议大夫 讳文智 字明哲 巩三公 恭人 宋恭人 之墓
皇清例赠,是清朝一种特殊的荣誉制度。朝廷根据官员的官阶,循例推恩,将官爵赠予官员已故的父祖辈。“朝议大夫”、“恭人”,是清朝追赠的官爵,朝议大夫是文散官,从四品;恭人为四品官员之妻的尊贵封号。
墓碑右面龙边的墓志:
公讳文智,字明哲。其先世,山西曲沃县人也,自前明成化年间迁于邳,迄公十世矣。生期年,过嗣二房。成人后,善事嗣母以孝闻,天性纯笃,遇亲邻族众之有不足者,辄抚邦之,施不望报,人有所欠不能偿,遂焚其卷,以故享遐龄,称善人焉。配宋氏,善持家,周急济贫,尤能辅。所不逮逝之日,邻里无少长皆哭于巷,盖恩之所以及者深也。余以咸丰巳末年,主“东徐书院”讲席,与其哲嗣兰生先生交最厚,嘱余为其先人行远。余不敢以不敏辞,因聊述实迹,而为之志。
翰林院庶吉士年晚生方熊祥顿首拜撰
墓志撰写者,方熊祥,字子望,浙江仁和人,咸丰癸丑(1853年)进士,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由户部入直,后任兴化府知府。墓志叙述了墓主的身世、孝行和善事的生平事迹,被称“善人”的原由,以及撰写墓志的原委。
墓碑左面虎边为题名人、书丹人的姓名,以及立碑人和功名、时间等:
同知衔知邳州事陈懋蔼题 邑庠生 宋品璋 纪培桢书丹
男 嘉琇、嘉玉乙酉科优贡生候补教谕保举理问厅荐加同知衔、嘉琛、嘉琂 敬立
孙 韶音 邑增生 候选县丞、雅音 邑庠生、嗣音、祥音、徵音、矩音、纯音、鸿音 俱业儒 曾孙 华淦、华汾、华标、华峰 俱幼
大清同治贰年岁次癸亥三月谷旦 立
碑文题名者,陈懋蔼,江西清江乙未举人,同治元年(1862年)任邳州知州,同治三年十一月升海州直隶州知州。这是陈懋霭知邳州事任上留下的珍贵手迹。
乙酉科优贡生候补教谕保举理问厅荐加同知衔,为墓主次子的功名:乙酉科优贡生,为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科取优贡生,选拔候选训导;候补教谕,指没有授予实缺,在吏部等候任职主管地方教育事业的官员;保举理问厅,保举是清朝官员选拔和任用的重要制度,由高级官员推荐,是对有功绩的官员给予奖励和晋升,理问厅是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诉讼;荐加同知衔,保荐是高级官员推荐有才能的人被破格任用,加同知衔即享受知府正五品的职衔待遇。
邑增生,指在清朝科举制度中,廪生正式名额之外增加的生员名额,是官学的第二等生员。候选县丞,是清朝时取得县丞任职资格,但尚未被正式委派到具体州县的人员,属于正八品佐贰官。
邑庠生,清朝府、州、县学的学生,正式称生员,另称秀才。
业儒,清朝时期以儒学为业,即专门从事与儒家学说相关的教学职业或者研究。
大清同治贰年岁次癸亥,即1863年,至今已有162年;谷旦,即良辰吉日。
在巩口村落、巩文智墓碑这里,历史可感触,墓志可阅读,德能可相济。作为区域历史文化重要载体的巩文智墓碑,兼具巩氏树德家风与地域人文精神的底蕴,是文化融合的象征;展现了雕刻书法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含蕴着家族孝道善行、弘扬传承的核心仁义,具有族史见证价值。
当下,巩文智墓碑仍发挥着德育功能,在万余名“树德堂”巩氏后裔的心目中,是厚重博大地方文化里的“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邳州新沂巩氏文化研究会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