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鲁迅全集》,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每到年底,都要统计他一年购书的花费,这份账单,就附在当年日记的后边,一目了然。
看到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记录的篇篇书账,肃然起敬的同时,也由不得感慨系之。真是活到老学到老,这书账一直记录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为止。
如今的学人、作家,统称之为知识分子的这一群人,也就是所谓的读书人,能够如鲁迅先生这样购书读书者,大概是不很多的。否则,就不会像我们这一代舞文弄墨的人,经常在文章里出一些纰漏,闹一些笑话,被明白人捉来戏笑侮羞一顿而面红耳赤,而哑口无言了。
回望中国历史关于文化的记载,最突出的令人震惊的,从秦始皇焚书开始,中国文化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劫难。就以“二十四史”中,所记录的王莽之乱,董卓之乱,安史之乱等等,凡被命名为“乱”的历史时期,再加上每一次改朝换代的战争,每一次外民族的侵入中原,都是文化遭到劫难之时,也是图书受到毁灭之日。
然而,哪怕只有一缕香火袅烟,其势不继,也不必绝望,中国文化的生命力,是永不停息的圣火,总会顽强地挺立生存下来,总会有薪火相传的、一代代热爱中国文化的中国人兴灭继绝,承往开来。
往远看,尽管秦始皇焚书,山东儒士仍有冒着生命危险,将简书私藏在夹璧墙中者,司马迁这才可能根据那些未被烧成灰烬的残余竹简,写出了一部从远古时代直到汉王朝的史书。
历史,虽然从时间角度看,很快就会过去的,但留下来的教训,却是恒久的。因此,学一点历史,尤其学一点中国历史,即使是很皮毛,也可以得到许多教益。而且这部堪称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大书,简直就等于是一座宝山,你只要走进去,绝不会让你空手而返的。想到这种岁月,想到这种境界,你才能在文化自信的征途上满怀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