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冷暖。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机制体制与方法路径上的推陈出新无疑是关键。今天的《务实开拓谱新篇 三条主线争一流》专栏,跟随记者走进东湖街道,看看这里是如何“巧”借多元共治,持续解锁基层善治的高效“密码”。

横向拓展

打造善治特色品牌

基层工作繁冗复杂、千头万绪,是最接近群众的地方,也是汇聚力量与智慧最多的地方。秉承着小事不“小觑”的原则,东湖街道始终将因地制宜的靶向发力摆在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解锁基层善治高效“密码”的首站,记者来到东湖街道文承社区。据了解,文承苑小区共有住户6000多户,现有居民1.7万余人,是邳州体量较大的小区之一,因小区住户多、人员结构复杂,摊位无序经营、交通混乱拥堵等不文明现象日益凸显。对于管理上的难题,社区并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有针对性地把脉问诊、对症开方。

东湖街道文承社区党总支书记沙欢告诉记者:“文承社区依托市委提出的‘FENG系列’,建立‘四FENG驿站’。我们根据市民意愿,在文承苑西门建立便民疏导点,把流动摊户纳入管理,保障食品安全。另外,给辖区内特殊群体提供就业岗位。通过打造疏导点,我们社区一次性增收100万元。”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除了“丰创”的优化环境强增收外,“烽领”的干部带头强队伍、“锋聚”的先锋集聚强服务、“蜂享”的共建共享强管理,更是将不同群体有效引入到社区治理,实现社区的多元化治理。

沙欢介绍:“我们‘FENG系列’的蜂享驿站以敞开式运营模式,为辖区内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休息、充电的地方,他们在送餐、送快递过程中,遇到问题都可以到驿站反馈,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社工到现场解决。从驿站创建到现在,我们已处理各类问题1200多件。”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服务效能更是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文承社区结合区域实际,创新打造善治特色品牌,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横向拉伸”,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东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孟超表示:“我们通过推进社区治理、社工下沉,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目前,我们在文承社区和人民医院对面设立了便民疏导点,下一步规划在金御祥苑南地块打造便民疏导点,同时加大盘活收储土地力度,拓宽新的增收途径和渠道,为社会治理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纵向穿透

拓展联动治理空间

社情民意是基层治理的关键,针对一些线上渠道反映的问题,东湖街道又如何高效处理?解锁基层善治高效“密码”的第二站,记者来到东湖街道的民情联动服务中心一探究竟。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在东湖街道民情联动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对民声通、污染监管、智慧城管等线上平台推送来的社情民意进行逐条梳理,通过数据分析筛选后,再按照类别将群众反映问题派发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东湖街道民情联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孙颖告诉记者:“我们把问题派发到相关部门,同时将工单派发到相应辖区,由所在辖区负责人推送至包挂社工。经过现场调查、处理,相关部门和辖区达成统一意见后,将处理情况及结果反馈到服务中心,由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如果居民满意,事件办结,随后推送到相关平台;如果居民不满意,中心将继续进行派发。”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为进一步拓展联动治理空间,今年2月中旬,东湖街道创新成立民情联动服务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的双网融合、双翼运行、双线处置,有效实现一个中心统管、一个平台指挥、一个事件处置、一个社工服务的全闭环全流程处置模式。纵向的贯通与协同联动,不仅打通部门间的沟通渠道,更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与能力。

东湖街道党工委宣统委员单良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收集各项诉求700多条,目前办结率100%,满意率达98%。我们将开展好各项工作,为居民打造便捷的诉求反映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

打造社情民意“回音壁”,部门间的团结协作是关键。针对部门间曾经存在的沟通不畅、答复内容不一等问题,东湖街道在机制体制上积极创新,通过“一站式”平台的搭建,让治理资源更集聚、服务质效再升级。

外向贯通

扩大共治共享“朋友圈”

基层治理需要高效答题,更需要主动解题。如何借助大数据,让走访更实更细?解锁基层善治高效“密码”的第三站,记者来到东湖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寻找答案。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社工在线平台查看社工走访记录。为实现管理无盲区、服务“零距离”,东湖街道将辖区13个村(社区)划分为31个片区、40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社工,包挂100户居民,依托智慧平台的数据分析、精准调度,东湖街道实现了“网格、片区、社区、街道”的四级联动,这种创新模式的闭环运转也得以让“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治理机制在这里落得更实更细。

据统计,3年来,东湖街道408名社工,用脚步丈量道路180万公里,化解矛盾纠纷7万起。

东湖街道党工委政法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王自勤告诉记者:“除了408名社工外,我们还吸纳快递小哥、‘巡防联盟’成员等作为彩虹联盟的成员,助力我们深化社会治理。通过多方合力,社会治理网格织得更密更牢。”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周联百户、月访千人、日行万步,这是东湖街道社工们的工作方法,也是他们始终铭记在心的责任担当。如今,随着“入网联户”工程的实施,红色物业、社工进网格、彩虹联盟等越来越多的群体加入到社会治理,在交互融合中形成“三位一体”城市治理模式,这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活力,逐步构建起“街道、社区、片区、网格、楼栋、单元、家庭”的全链条网格体系。

孟超表示:“社会治理是市委提出的‘三条主线’工作的其中一条重要工作。我们将持续擦亮东湖社工品牌,动态调整社工包挂,优化社工考核,做实做细社工走访入户,更好服务群众,真正实现下沉一个群体、解决一批问题、激活一池流量、重构一种生态,持续推动东湖街道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深一度丨东湖街道,“巧治”解锁“善治”

记者手记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直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朴素追求。聚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东湖街道最令人印象深刻之处,便是积极的突破创新。基层治理品牌的打造、民情联动服务中心的成立、“三位一体”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等等,无论是机制体制上、还是方法路径上,不遗余力地思考与探索,为东湖街道社会治理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发展势能。当然,在此过程,“因地制宜”是精准谋划的前提要素,从东湖街道的创新实践中,我们深刻感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只有“把准脉”“开好方”,才能有力破解发展制约与瓶颈,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社会治理高效路径。

记者 / 朱芷萱 杜洋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