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入腊月,年味渐浓。街头巷尾,红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音乐萦绕耳畔。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作为老年书画协会的一员,我有幸参与了市老年书画协会组织的为市民义务写春联活动。
我们活跃在镇村、社区、企业、广场、公园、小区,为人们送去新春的祝福。这是一支由市老年书画协会组织的、用笔墨传递温暖的“银发”志愿者队伍。从腊月二十到二十八,在历时一周多的活动过程中,既让我收获了许多开展活动的宝贵经验,也对活动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悟。
每年春节前夕为广大市民群众义务写春联活动,是老年书画协会的传统,代代相继,已经坚持了40年。今年在协会常务主席王景照等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共开展了三十多场义务写春联活动,组织十分有序,从人员调配、场地选择、笔墨纸张的准备,到人员分工,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市区、社区、乡镇分会成员队伍庞大,人数众多,都各司其职。书法家们不顾寒冷,展纸挥毫,连续书写几个小时,一幅幅饱含祝福的春联在他们笔下诞生。行云流水的行书,端庄大气的楷书,古朴典雅的隶书……不同的书体,同样的心意。大家神情专注,笔走龙蛇,将新年的美好祝愿倾注于笔墨之间。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龙归四海雄风在,蛇舞千山春意浓”……不论是传统的老春联还是蛇年的新春联,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当看到市民们带着期待的眼神围在我们身边,等待领取自己心仪的春联时,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活动的意义。每写出一副春联,市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和真诚的感谢,都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成就感。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在旁边认真观看我们书写。他告诉我,现在市场上印刷的春联虽然精美,但总觉得缺少了手写春联那种独特的韵味和温度。当他接过龚广武老师给他写好一副春联后,反复端详,眼中满是欢喜。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手写春联所承载的文化情感和新年祝福是无法被替代的。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好奇地看着我们挥毫泼墨,眼中充满了对书法艺术的向往。我鼓励他们拿起毛笔,尝试写几个简单的字。看着他们稚嫩的小手握住毛笔,一笔一划认真书写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书法艺术传承的希望。能在活动中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我觉得这次义务写春联活动格外有价值。
看着老师们专注的神情,我不禁感慨万千。他们虽已步入晚年,却依然精神矍铄,用笔墨书写着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真谛。
龚广武老师78岁了,是第一届协会理事,他告诉我,他参加义务写春联活动已经几十年了。每年春节前夕,他都会和协会的会员们一起,为社区居民写春联、送祝福。他说:“看到大家拿到春联时开心的笑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 他边写还边给我们讲解如何写好春联的技法,使我深受教诲。
我带领志愿者们把老师们书写的春联、福字,送到敬老院、送到残疾人家庭、送到孤寡老人家中,让她们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增添一份浓浓的年味。
连续多天、多场义务书写,连小年都没有和家人团聚。忘记寒冷、忘记劳累,为的是看到大家拿到春联时开心的笑容。我体会到,义务写春联不仅是为人们送去祝福,更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作为春联的表现形式,更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笔一划之间,不仅展现了书写者的技艺和风格,更传递了一种文化的韵味和气息。在书写春联的过程中,我对这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每一副春联的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从对家庭和睦、身体健康的祈愿,到对事业有成、国家昌盛的祝福,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是啊,一幅幅春联,承载着浓浓的年味,也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老年书画协会的成员们,用笔墨书写着新春的祝福,也用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他们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为寒冷的冬天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喜庆。
墨香里的年味,是文化的传承,是爱心的传递,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向这些可爱的老年书法家们致敬,也祝愿他们身体健康,新春快乐!
最后,赋诗两首送给他们:
《墨香送福》
乙巳将近韵悠长,耆宿挥毫送吉祥。
笔走龙蛇书福字,墨凝祥瑞映华堂。
红笺铺案豪情涌,雅句融心喜气扬。
义务劳神何所计,一城春韵墨流芳。
《爱心送墨香》
蛇年春节喜盈门,书画协会献爱心。
挥毫泼墨春联美,福送千家暖万民。
白发苍苍志不减,笔走龙蛇长精神。
传统文化得传承,和谐社会共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