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春,细雨蒙蒙。在雷锋月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王杰艺术团和同心志愿拥军站同志们在邳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孙宜方同志带领下,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冒雨前往王杰同志的家乡——山东金乡。这是一次追寻英雄足迹的朝圣之旅,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
王杰,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不朽的传奇。1965年7月14日,这位年仅23岁的解放军战士,在组织民兵训练时,为掩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毅然扑向意外爆炸的炸药包,用生命诠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艰苦的生活环境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从小,他就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参军后,他更是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部队的训练和工作中。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政治学习,都表现得十分出色。在部队里,他始终以雷锋为榜样,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关心着战友和群众的冷暖。
来到我们家乡邳州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王杰更是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耐心地指导民兵们进行军事训练,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能,同时还关心着民兵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在他的带领下,民兵们的军事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家对他也充满了敬佩和感激之情。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位年轻的英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英勇行为,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和感动。12 名民兵兄弟得救了,而王杰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的牺牲,是邳州人民的巨大损失,也是全国人民的悲痛。
英雄王杰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邳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张楼公社建立了王杰烈士陵园。陵园内,青松翠柏环绕,庄严肃穆。王杰的墓碑上,刻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之墓”几个大字,这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每年的 7 月 14 日,邳州人民都会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来到王杰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敬献花圈,瞻仰烈士墓碑,聆听英雄的事迹,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在烈士墓前,人们默默地许下誓言:要继承和发扬王杰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金乡,我们有幸结识了两位特殊的艺术家——5元人民币山水画家李叔平和搜集红色事迹资料吕凌飞先生。他们不仅是王杰家乡的骄傲,更是王杰精神的传承者。走进李叔平先生的收藏室,仿佛置身于一座艺术殿堂。墙上悬挂与领导人合影的许多珍贵照片,背景墙上陈列着300多册已经出版的山水画册,山水画气势磅礴,美轮美奂。案头摆放的艺术珍品琳琅满目,无不彰显着这位艺术大师的深厚造诣。更令人感动的是,李叔平先生的艺术生涯始终与王杰精神紧密相连。他常说:”艺术创作需要王杰那样的奉献精神,需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执着追求。”
在庄重的聘书颁发仪式上,我们正式聘请李叔平先生和吕凌飞先生担任王杰艺术团顾问。这一刻,艺术与精神完美交融,传承与创新相得益彰。两位艺术家接过聘书时眼中闪烁的泪光,让我们深深感受到王杰精神在他们心中的分量。
参观李叔平先生的收藏室,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每一件藏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都诉说着一个感人的故事。特别是一幅描绘王杰英勇事迹的油画,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那个惊心动魄的瞬间。画中的王杰目光坚定,身姿挺拔,仿佛在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奉献。
我想到了2023年7月14日,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缅怀王杰同志牺牲58周年之际,我国著名山水画家,5元人民币山水画作者李叔平先生、吕凌飞先生冒着酷暑,专程从北京、山东两地来到我们江苏邳州王杰烈士陵园,并向烈士陵园纪念馆捐赠了《东岳泰山》国画作品及有关文献资料,受到王杰烈士陵园的热烈欢迎,李文静馆长代表纪念馆接受了捐赠并隆重地举行了捐赠作品仪式。
画面题词:
王杰说“像泰山松一样挺拔,像泰山石一样坚强”。
在邳期间,他协同家人带着礼物看望慰问了被王杰用生命救护下来的12位民兵之一李彦清老班长。李老感恩王杰教员的救命之恩,接过王杰的枪继续扛。连续七年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先进团体,先进个人。
在王杰牺牲八年后,李彦清带领民兵埋雷演习中出现哑雷,为了掩护女民兵胡秀玲而被地雷炸瞎了双眼,演绎了英雄王杰的续篇,被人们称为“活着的王杰”。李叔平先生敬重李老,专门为李老赠送了“福寿康宁”珍贵书法作品,交流了一生学王杰、做王杰、成为王杰的宝贵心得体会。李老是王杰精神的传承人、践行者。
李叔平先生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他15岁师从当地国画名家张怀贞老师,主攻山水、虾、蟹,后又拜齐白石弟子娄师白、刘永泰为师,1986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在徐州结识李可染,得其指点,又先后经过多位名家的指导。他热爱艺术,孜孜不倦,不断追求完美,书画艺术精湛,从一名普通的美术爱好者,到享誉全国的山水画大师,他始终秉持着王杰精神,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更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正如他所说:”艺术创作要像王杰那样,把个人的追求与祖国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在雷锋月学习王杰精神,具有特殊的意义。王杰和雷锋,两位英雄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都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王杰精神是雷锋精神的延续和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王杰牺牲已经60周年,但他的精神永远年轻。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王杰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到脱贫攻坚战场上的基层干部;从科技攻关的科研工作者,到守护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无数新时代的”王杰”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种伟大精神。
王杰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精神,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都有像王杰一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传承和弘扬王杰的精神。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英雄们。我们要以王杰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努力拼搏。
作为王杰艺术团的一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要以李叔平先生等艺术家为榜样,用艺术的形式传承和弘扬王杰精神。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王杰的精神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王杰的事迹和精神。通过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让王杰精神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激励更多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细雨依旧,但我们的心中充满阳光。离开金乡时,回望这座英雄的故乡,我仿佛看到王杰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将继续高扬王杰精神的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杰精神永放光芒,邳州人民在王杰精神的激励下,积极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今的邳州,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王杰精神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矗立在邳州人民的心中。他的奉献和牺牲,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弘扬王杰的精神,让他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必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让我们在雷锋月里,以王杰为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这种伟大精神,让王杰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英雄王杰,永垂不朽!愿他的精神在邳州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愿他的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