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香被喧嚣淹没

作者:刘波涛

当书香被喧嚣淹没

前几天,我看到表哥顾遵亚在网上转发一个小视频,内容关于现代越来越多的人不读书问题,引起我的思考。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静下心来捧一本书阅读,似乎成了一件越来越奢侈的事。曾经弥漫着墨香的角落,正逐渐被各种电子屏幕和喧嚣的娱乐声所占据,许多人对书的兴趣愈发淡薄,这一现象着实令人深思。

究其原因,首当其冲的便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时间被切割成无数碎片,人们忙于奔波在工作、家庭之间,每一刻都像是被上紧发条的钟表,在紧张地运转。在这种状态下,读书所需的那种沉浸式的、连贯性的时间便成了一种“稀缺资源”。人们往往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强烈刺激和满足感的娱乐方式,比如刷短视频,短短几十秒就能获得即时的快乐,而读书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去理解、感悟,短期内难以获得明显反馈,自然被很多人搁置一旁。

再者,电子设备的泛滥也是一大“元凶”。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以其丰富多样的功能和便捷性,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交媒体、网络游戏、视频平台等应用程序,如同一个个巨大的“时间黑洞”,轻易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吞噬。这些电子娱乐内容以动态的画面、刺激的音效和即时的互动,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们欲罢不能。相比之下,书本上静态的文字显得过于“枯燥”,缺乏那种直接而强烈的感官冲击,对于习惯了快餐式娱乐的现代人来说,很难再提起兴趣。

另外,社会功利化的风气也对阅读习惯的养成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往往更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读书也不例外。许多人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以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对于那些纯粹为了陶冶情操、丰富内心世界的书籍,则缺乏兴趣。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得读书变得更像是一种任务,而非一种享受,久而久之,人们对读书的热情也就逐渐消退。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喜欢读书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书籍,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传承和思想的碰撞。长期不读书,人们的思维会变得僵化,想象力会逐渐枯竭,内心世界也会变得愈发贫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通过阅读去甄别和筛选信息,人们很容易被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所淹没,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个人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一些属于阅读的“静谧时光”,培养阅读的习惯。同时,要主动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学会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找到平衡。学校和家庭也应加强对阅读的引导和培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家长可以以身作则,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让我们重新找回对书籍的热爱,在书页的翻动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开启一段段奇妙的心灵之旅。

(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黄海昇的头像
    黄海昇 2025-02-21 21:41

    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彷徨。有人写信给杨绛,表达内心的困惑。杨绛回复:“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 7159的头像
    7159 2025-02-21 16:53

    胸有诗书气自华

  • 刘波涛的头像
    刘波涛 2025-02-21 14:48

    热爱读书,确实要引起社会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