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过节,孩子们都有点钱,成年人也积攒足够应对年节花销的钱。各种把式,各种手艺,各种吃喝玩乐的项目,都对准了钱袋子,这不,看看眼下这套圈,简直就是满天飞。我指了指他们打出的招幌“套圈”,故意给我的孙子们来了个脑筋转转弯,汉语词库里,有很多正反词,比如牛奶——奶牛,火柴——柴火;那这个套圈呢?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圈套”,是呀,这其实就是一种圈套,利用人们的爱赢的心理,让人跃跃欲试,还有游戏机啦,抓娃娃啦,一些人别有用心巧设的心机……其实吧,这作为一种娱乐的手段,暂时享受一下博弈的带来的快乐,舒展一下心情,缓解一下压力,这也不能说是一种坏事情,然而如果把这当做一种永恒的认为是能够赢的行当,成趣成风成瘾,这样的心理来对待生活,对待人生,这是大错特错了,生是一场博弈,但不是一场赌博。赌博到博弈这样形式的转变,像套圈——圈套这样的正反意义的事,生活中时有发生,我们在生活中要进行有效的识别,识别真善美,识别假丑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是!”
街角的梧桐叶筛下碎金,套圈摊主将最后一只青花瓷碗摆正时,我瞧见瓷胎里渗出月光。孙儿们攥着兑来的塑料圈,指节发白,如同攥着整个童年的重量。那些彩釉陶马、珐琅花瓶在红绒布上列阵,恍若古玩市场里待价而沽的岁月。这场景,让我想起了人生的诸多圈套。
“圈要抛得比柳絮轻,比蛛网柔。”小孙女踮着脚尖学我的乡音,塑料环却总撞碎在瓷碗边缘。叮当声里,二十枚硬币换来的希望碎成满地冰碴,摊主脚边的铁皮盒却越发丰腴。这让我想起年轻时在供销社当会计,总有人把算珠拨得噼啪响,却算不清欲望的账本。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套圈游戏?我们总在圈套里寻找圆满,却忘了青花瓷的裂纹里,藏着火与土博弈五百年的盟约。那些被圈住的廉价快乐,终究会在玩具箱里氧化成怅惘。就像去年胡同口倒闭的理财公司,玻璃门上“财富自由”的金漆剥落后,露出底下歪扭的“旺铺招租”。人们总以为抓住了圈套,就能抓住幸福,却不知圈套本身,就是欲望的陷阱。
隔壁老张的儿子网贷买婚房,催债电话碾碎了阳台上的君子兰。他总说人生是场豪赌,却没看见赌桌下栓着铁链。倒是巷尾修鞋匠老吴,日日把补丁打成花瓣模样。他膝头磨得发亮的鹿皮垫,浸着三十八年晨昏交替的盐霜,比任何圈套都来得庄重。老吴的坚守,让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圈套中央,而在我们绕过所有诱饵后,掌心留下的温度与掌纹。
如今的电子支付把钱财虚化成数字游戏,让年轻人在虚拟圈套里愈陷愈深。昨夜送外卖的小哥,不就是因为抢单竞赛晕倒在春联摊前?他们为了那一点点的数字增长,不惜透支健康,甚至生命。而那些所谓的“财富自由”,不过是空中楼阁,稍有风吹草动,便轰然倒塌。
华灯初上,套圈摊主开始往三轮车上捆扎战利品。那只始终未被套中的青瓷碗,在路灯下泛起秘色瓷的光泽。原来真正的美好从来不在圈套中央,而在我们绕过所有诱饵后,掌心留下的温度与掌纹。就像插在玻璃瓶里的野菊,没有金边包装,却在记忆里盛开廿年不谢。
每个时代都有精心布置的红绒展台,只是诱饵从翡翠烟枪换成了比特币矿机。那些被套住的人,以为抓住了圈套,就能抓住幸福,却不知圈套本身,就是欲望的陷阱。而那些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却能在圈套之外,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晨起看见孙儿用套来的塑料圈编花环,露水沿着锯齿状的缺口滴落成珠链。我忽然懂得真正的博弈,该是用草茎编织星月的耐心,是把每个圈套拆解成丝线织就锦缎的从容。就像胡同口那株被雷劈过半边的老槐树,伤口里长出的新枝,比所有圈套都更接近天空。
生活,本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我们不必急于在圈套中寻找所谓的圆满,而应在圈套之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那些被套住的快乐,终究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褪色,而那些在圈套之外坚守的温暖,却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