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托起明天太阳:《小明一家》折射家庭教育现实!

作者:沂水流金

家校共育托起明天太阳:《小明一家》折射家庭教育现实!

除夕夜我包完饺子,时间不早了,央视春晚报到新年来临的钟声正在倒计时。由于今年严格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窗外似乎很寂静,偶尔传来零星的燃放鞭炮的噼啪声,却显得单调枯燥,正如同放炮的人一样,似乎很害怕造成太大的声响。

哈欠连天,连同年夜饭的酒意,瞌睡虫上头,驱赶我去睡觉。我正想从沙发上起身,突然电视机上群唱歌曲《伟业》,一个手拿斗蓬的"大叔"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不是“大船哥”吗?我以前刷抖音时看到过他,他是徐州铜山柳泉镇的。字幕打出"刘广局 江苏省徐州市农民歌手"的字样,我突然间睡意全无。

上半夜外卖诗人王计兵、奥运会冠军张雨霏已经触动了我的敏感神经,加上刘广局,三个徐州人上春晚,已经很骄傲了!

教育人关心教育事,我很想看看教育类的节目。我就这样期盼着,接着看下去,终于等到了有关教育类的节目:小品《小明一家》。

《小明一家》中,当老师来家访,发现学生小明的问题,比如爱接话、吃干脆面、坐姿不正确、交头接耳,在小明爸爸、爷爷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都有些恍惚了,这是不是一下子找到问题根源了?孩子是跟着父亲学的,父亲又是跟着爷爷学的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言行反映着家教家风,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家长自己要起带头作用。

我还是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家长不能把教育的全部责任都推给学校,家长有家长的责任,学校有学校的责任,当下真正要做的就是明确双方各自的职责,不越界、不推诿,通力合作,才能在今天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为孩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将近30年,了解乡村教育的处境和农村家庭的现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属于单亲家庭、父母离异重组家庭的子女,或者是父母外出打工交给爷爷奶奶带的留守儿童、少年。他们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或者接受的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家里管不了,很多坏毛病带到学校,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导致学校教育负担很重,压力山大。

《小明一家》反映孩子爱接话、吃干脆面等不良习惯,还是一些小问题。我遇到的情况,比这恶劣多了。有些特别顽劣的孩子,出口脏话习以为常,抽烟喝酒玩手机,偷拿点小钱小物,经常打架斗殴,不把老师放在眼里,频频挑战老师的权威和尊严,错误不断,屡教不改。

还有更为糟糕的是,有些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送,不管不问,不和老师交流,孩子一旦在学校出点差错,揪住学校不放,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身上。

当年教育界有句名言“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有的学校把这句名言悬挂在教学楼上,本义是砥砺教师要牢记肩上的使命,认真对待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本意是好的,无可厚非,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

其实这句话是个伪命题,典型的"唯心主义"论。如果把这句话作为评价一个教师好坏的标准,这句教育名言无疑变成了架在老师脖子上的一把利剑。

    再好的老师,也有教不好的学生。教育绝非万能,教师也绝不是能够普度众生的神仙。绝不能过于夸大教师的教育功能,更不能因为这一点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家庭教育如果做不好,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正面效果,还会给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品,但照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带给我们诸多观察和思考。我想,不管你是否有和《小明一家》一样的困扰,我都相信,看过这个小品后,你一定会有所反思和改变。

我有一位同事,他教育和培养孩子就是一个很好很成功的范例。他为了培养孩子放下手机、养成纸质阅读的习惯,每天下班后陪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甚至亲自撰写孩子爱看的文章,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读进去。他的孩子,是从不玩手机的,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带着书本阅读呢!

有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了,怎么能学不好呢?成才是早晚的事!

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

总书记还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立德树人,培根树魂,根正则苗红!“上梁不正下梁歪”,当思引以为戒!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首先从家庭教育做起,从孩子的监护人做起!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对你的家庭教育有所帮助,祝贺你!我预见你和你的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