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 0
花玲玉请了六天假,她连星期天在内只能呆上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内,她内心欢喜,她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经历儿媳妇生双胞胎这种令人惊奇的喜事。她没有想到这种喜事就降临在她的家里,她真是太高兴了。她望着可爱的小宝宝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希望。她的第二代人都是出类拔萃。她的第三代人又这么的兴旺发达。花玲玉想,不管任何时代,有人才能有财,才能有智慧和希望。俗话说:"有人有财,无人哪来。"俗话虽俗,可它的道理确是辨证真实,符合逻辑的。
她当初选择了邓西平,就是选择了智慧。那时候,要不是在邓南村受人欺负,她也不会生这么多孩子的。当时候她就相信"人多力量大"的道理。所以,她就是再穷,就是要饭吃,只要能生孩子,她就要不失机会的生。那会儿就连姑姑花钱侠都劝她不要再生了。她就是不听,结果如何呢。她的姑姑花钱侠就一个孩子,结果也没考取大学,现在下岗失业,在家两个大人带一个小丫头做点小本生意维持生计,连基本的生活都保证不了。现在,花钱侠有时候还得靠邓来运给点钱花,谁能想到日子会这样的轮回转世呢?
花玲玉也听邓来运说了一些花钱侠的风流韵事,当时她对姑姑很有看法,连八十多岁的老娘都不来看望,哪有闲情逸致搞男女关系破事的。后来,邓来运承包了理发店,邓来运的师傅赵勇,还在徒弟的店里打工,再后来受不了约束,听说赵勇和儿子一起到新疆去理发了。从那时候,花钱侠就瘀成了抑郁症。自己也去看过几次,姑姑也不和她说话,不久就服下大量的安眠药死了。花玲玉想想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姑姑接济和帮助过她们家。心里特别难受,她准备过年清明的时候,一定要让来运带着她到姑姑坟前烧把纸,并嘱咐来运拉他表舅一把,给他表妗子安排在"三美"店收款记账什么工作都行。花玲玉真没有想到,姑姑一世要强,竟然落了个这样的下场,真的太可怜了。
花玲玉这次从江浦回来后,到办公室安排好了手头工作,专门给邓来运打了电话,询问邓花在他家怎么样。邓来运说,一切都很好啊!梁青青给她讲了高三阶段如何抓重点,怎么复习砸劳基础等方法。并说她们姑嫂俩特别投缘。让娘放心。说到这,花玲玉又问来运,最近到文化馆看过表舅吗?邓来运说忙,没有去。不过到是表妗子来找他,想让他给找个临时工干干。说他巳经给安排好了,请娘放心,他会观注表舅的。
听了来运的这番话,花玲玉心里好受多了。不管怎么样,姑姑死了,她一定要照顾好表弟。她不能和那个不是人的姑夫计较,姑姑还没有死的时候,他就把小女人带来家了。姑姑的死不光都怨赵勇,于姑夫杜文生也有着直接关系。
现在,她坚定不移的相信,当初没有听姑姑非要让她愿意李东奇这个人是正确的。不管她受了多少苦和难,她总算熬出来了。只要邓花明年考取大学,她的六个孩子全部都是成功人士。那么,这六个孩子都是她和邓西平二人的骄傲。等她到五十五岁退休后,她将教育孩子们的工作转入到第三代人身上。她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教育好第三代成人成才,这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从江浦回来之后,邓西平感觉最明显的就是花玲玉的反常现象。她不像过去那样对他颐指气使的呼唤他干这干哪了。就连床前的尿盆都是花玲玉自己端着到卫生间处理掉。托地、做饭、炒菜、打扫卫生,只要她闲着,她都和邓西平挣抢着干。邓西平感觉花玲玉鬼使神差的变了一个人似的。使邓西平对花玲玉的变化有点不习惯。邓西平一下子闲了下来,得打算另谋出路了。
2 2 1
邓西平想花玲玉在家里转变,成为勤劳的角色,他原来只认为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工作一忙,肯定不会坚持多久的。可是,邓西平这次分析错了。花玲玉一改掐点起床的习惯,她每天晚上都开始早睡一小时,第二天早起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她烧稀饭,做好一两个小菜,整理好院子的花草,打扫客厅和卫生间的卫生后,自己才开始流潄完毕后,才又进卧室看看邓西平醒了吗?如果醒了,他们就一起吃早饭,不醒自己就悄悄地出来,吃过早饭后,骑车去上班了。
邓西平对于花玲玉的改变,起初是疑惑不解,后来渐渐的明白,她是从江浦回来后到已故王校长家,看望王校长夫人,感悟到了什么,就开始改变的。邓西平考虑到这,不敢往下想,身上产生了一丝寒意,他赶紧穿上小薄棉袄,下床去卫生间了。
过去,卫生间的卫生都是邓西平打扫擦洗,连每天用过的手纸都不敢过夜。现在,卫生间真卫生,窗明几净地上明.洗手台上的洗漱用品都整齐划一的放在恰当的位置。另外还点上一柱清新的柠檬香,进门就能嗅到那沁人的芳香。邓西平看到这一切,他还是忍痛割爱的掀起了座便器上的马桶盖子,明亮的马桶里面那绿莹莹的水映入他的眼帘,他真的舍不得坐下排便,他真的不想污染这么净洁的劳动成果。他坐下了又起来,起来了又坐下,他实在的憋得难受了,他最终还是坐下了,使出吃奶的力气,将他便秘的大便排泄出来。顿时,一股幸福的暖流通透了他的全身,痛快致极。他一遍遍的将马桶冲净,然后盖上盖子。他看了看这净洁的卫生间,比自己打扫的干净彻底,邓西平感谢他的妻子花玲玉。
邓西平感谢花玲玉之余,他无所事事也感到心灵空虚。
他无奈之余,拿起了一本一九八四年《十月》,邓西平被《绿化树》所迷住了。他一气把小说读完,他激动不巳。提笔就写下了自己对中篇小说《绿化树》的评论。
邓西平写到:
"《绿化树》从食”入手,叙述章永璘卑贱的吃。高贵的精神需求与低贱的求生意志形成一对互相碰撞的矛盾,对作者来说是一种痛苦的回忆,对读者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品味。
他同时面临着两重饥饿:
①严重的生理饥饿。饥饿时的心理、卑贱相,是小说中最精彩的部分。如:在马棚中避寒;他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做的饭缸;他因着做灶头的理由得的面糊做饼吃。
②更为严重的精神饥饿。如:他用卑劣的手段骗过一个憨厚的老乡,低价换了五斤黄萝卜,挣了两元钱;到了晚上以后他又开始对白天的卑贱和饥饿感到不齿。在饥饿面前他已经扭曲了他的知识。
㈡是采用了拟才子佳人小说的叙述模式。
①一个食堂管理员,让他享受一个白面馒头
②章永璘看到这是一个印有美丽中指指纹的馒头而掉下眼泪
③章永璘准备和马缨花结婚,却又出意外被重新关了起来,从此失去联络
⒉小说的价值——一部最真实、最贴近知识分子生活和思想状态的小说。
㈠小说中许多旁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思想与行为,正是对知识分子最恰当最真实的写照。高雅的精神与卑贱的生存,往往使他们成为可笑的矛盾体,例如:孔乙己。
㈡我经常有些奇异的联想,既毫不着边际,但又有某种模糊的、近乎神秘的内在联系。当然只有在肚子胀了的情况下,脑子中才会产生种种联系。
⒊这篇小说还是一部典型的政治小说,其内在的思维模式是典型的建国后的文学叙述方式。
㈠其价值判断仍旧是知识分子应该是被改造的对象。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劳动者最高贵,读书人最卑贱”
首先让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里有一种劳改农场完全没有的、乐观的、毫不顾忌的氛围。在如此贫穷、落后的荒村,竟然能如此乐观与毫无顾忌,是多么可贵与不可思议呀!虽然这是用粗俗的方式表现出来,但这样更透出了质朴与天真。
㈡作者这种”扭曲”归于血缘和阶级属性,难以达到人性的高度。
①《绿化树》题记:“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
②《资本论》使自己从馍馍渣、黄萝卜、咸菜汤中升华出来……
这部小说是出身成了借口,也弱化了社会批判。
总的来说,张贤亮的这部小说达到了当前最高水准。"
邓西平写完后,合上了笔记本,他伸伸手,舒了一下腰,揉了揉眼睛,他到家院子晒太阳去了。
2 2 2
邓西平在院子里晒太阳,身体舒服极了,他沐浴在秋天的阳光下,看着他从成阴花鸟市场买来的几盆一串红,格外鲜红,惹人喜爱。还有两盆墨绿色的菊花,十分好看。他刚刚看完《绿化树》,使他对张贤亮无限崇拜。张贤亮笔下的章咏林,莫非有自己的影子,要不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强烈的共鸣呢!《绿化树》所揭示的人性美,把马樱花这个人物写绝了。总而言之,他喜欢张贤亮。喜欢他的朴实的文风,直抒胸臆的词藻,能把人性的假丑恶、真善美一层层的揭开,展示在世人面前,让人感觉到美的力量,受到了很多的启出,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教育。邓西平在近些年来,不仅仅阅读了张贤亮一个人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后呈现出一大批的优秀作品写的非常好。其中不乏他的熟悉的人,向邓方知、王卫国、陆文夫、莫伸、李存保、鲁彦周、张弦、铁凝、梁晓声、姜天民、李国文、刘心武、汪曾祺、高晓声等等的作品都写得令人感动。邓西平经过大量阅读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这批作家的作品,他明显的感受到,这些人的知识丰富,生活基础雄厚,创作技巧新颖,自己六十年代写的《天平山的春天》那样的小说巳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这就要求他重新开发出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贴近人民,贴近生活,写出人的情感纠葛,情感丰富的故事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邓西平又要重新拿起笔来,继续努力写作,力争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一部能够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喜怒哀乐情感世界的一部长篇小说来。
邓西平从现在就着手准备,他把他这些年所记录的笔记和几本日记都找岀来。他又实地去了几趟到邓南村采访了几位健在的老人。使他获取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有了这些材料,再加上他不错的文笔,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一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作品来。
邓西平计划这部书小说暂定名为《情感流淌的岁月》。等到一切都准备好了,他要在过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动笔,通过两至三年的时间完成初稿。
邓西平把自己的写作计划只给了花玲玉说了。他希望花玲玉守口如瓶,不要对任何人说。免得人说"屎不岀来屁先岀来了"。花玲玉保证不向外说。花玲玉希望邓西平到老了,有点事情干,这样对人的生命是有好处的。
一九八四年还有最后的四十天了,这几天已经进入小雪节气了。从这个季节开始,成阴地区渐渐的由暖开始变冷了。这时的四野,到处都充满着万木凋零的,寒风凛冽,一片消煞萧瑟的现象的现状。
天气冷了,邓西平对花玲玉讲天冷了,骑车可注意安全。花玲玉知道是邓西平说:"大年节了,吃孬吃好不重要,平平安安就是好!
花玲玉说:"老邓,年龄也不小了,出来进去注意点!"
邓西平虽说上了点岁数,但和他同人相比,他的身体还是硬朗的。他真得趁现在的好身体,抓紧写好这部书,让她早日问世。
邓来福回成阴秀福糕点厂了。他了解到,目前,南京许多销售网店,都在卖他们厂的产品。这是一个好现象,平时销售这样好,邓来福对师傅们说,这是件好事,如果南京城所有的糕点商,都能卖咱们里的糕点,那就得全部车间都得开足马力生产。师傅们欢呼雀跃,那可好了,我们就可以都干长期工了,那么我们的收入就会增加吗?邓来福说:"那是肯定的,只要我里挣钱了,我们会考虑提高大家福利待遇的。师傅们,想一想,我们的工厂好了,我们大家的日子肯定会好的,请你们好好干。"
工人们的士气被鼓励起来了,现在小八块一种产品每天要生产一吨多,才能保证南京巿场的需求。等到南京巿场全面打开,计划生产量还会增加,因此,秀福糕点的前景会越来越好的。
2 2 3
为了迎接元旦春节,秀福糕点厂开始招收季节性合同工,实行底薪加提成的工资待遇。只要你肯努力,这个季节是能赚一大笔钱的。但是这个季节工并不像中秋节招工那样要求简单,有没有基础技术都能来干。这次主要招收对象是有做糕点基础的(原成阴县糕点厂下岗工人优先),招满十人为止。这一条就把城南村想进秀福糕点厂的村民拒之门外。因此,城南村个别村民意见很大。有个别村民找到了书记刘春红,刘春红又来厂找邓来福。邓来福给刘书记解释:"你们的村民没有技术,我招进来用不着,你不能不让我白花钱吗?"
刘春红说:"当初用地时,不是合同都白纸黑字写着的吗,招工优先使用城南村村民的吗?"
邓来福说:"合同是写着的,可我这次只招季节性技术工,又没招普通工怎么招呢?"
邓来福这样一说,刘春红也没有办法,她最后央求邓来福从这十个名额中拿出两个给城南村行不行?
邓来福说:"刘书记,不是我不考虑,就是中秋节裁员的时候闹那初我着实给闹怕了。你不是也来了吗?并没有劝下去,要不是刘春明那次还真不好收场,所以,这次季节性合同工就没想招你们城南村的人。刘书记,既然你这样说了,那我就是赔本贴钱也招两名你们村里的人行吧?"
话巳经说到这样了,刘春红也只好说行。但是,工厂里干部原先就已经考虑到了城南村一定会来找事的,所以,没有在招工栏中写十五个人,特意少写五个人的。从中秋节到现在,秀福糕点厂的效益很好,在成阴城区都有很好的知名度。原来的糕点厂下岗职工听说是从他们厂出去的邓来福建的厂,都纷纷的托关系走后门进这个厂。招聘技术工人邓来福是不用发愁的。况且,中秋节一些老工人挣了在工厂时的半年钱,哪个不想往里挤呢?这城南村的人当然想往里进。
城南村党支部书记刘春红走后没有多久邓来运就打来电话说:"二哥,你们这次招工得给刘春明留两个名额。"
一听这话,邓来福为难了,他说:"刚刚让刘春红书记争去了两个名额,我上哪里再去弄名额去。"
邓来运惊讶的问:"什么,刘春红弄走了两个名额,好!我知道了。"
说着说着邓来运把电话挂了。等工人报道那天,刘春明把他老实巴交的父亲和另外的一个壮小伙带来了说:"二哥,春红姐问你要的两个名额都给我了。今后还请你多关照。"
听了这话,邓来福方才明白,刘春红来争取到名额是给你的,我真不知道,如果你来给我说一句,用得着绕那么大弯子吗?
这次招工仍然没有扩招,本来打算招收十五个人的,结果少招了三分之一,连刘春明带来了两个壮工外,一共招了八个技工,两名普通工。他们希望早点上班,邓来福对他们说,回家去吧!上班等通知。
邓来福通过中秋节那次闹腾,他深知城南人的不讲理。所以,这次把城南村人拒之门外,是邓来福最英明的决策。
邓来福完成了招工后,现在是季节的空闲时期,他回了江浦,到家后邓明,邓亮已经长得很好了,再也不是刚刚生下来时让他抱的情景了,那时候,抱着两个小东西心里一直在打怵,手直打哆嗦。现在好看多了,已经有孩子样了,最起码不害怕了。邓来福问杨艺红:"师父呢?"
杨艺红说:"刚刚还在这的,可能去加工室去了。怎么,你要给她汇报工作?"
邓来福说:"说点事,谈不上汇报。"
说着说着,杨秀凤进屋子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