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16——219)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16——219)

2 1 6

杨艺红出院了,她的身体确实很虚弱,看见太阳感到一阵旋晕想吐,她赶紧闭上眼睛,睡在平板车上才好受了一点。邓来福拉着车子,杨秀凤扶着平板车的左边车架档上,慢慢的朝李氏糕点坊走去。

来到家里,杨秀凤忙忙碌碌把前几天才做好的崭新薄被子拿出来,把两个小包被都给了杨秀凤说:"可不能让两个小宝贝受凉,但更不能受热,受热的病比受凉的还难治。"

杨艺红说:"姑姑,我什么都不懂,你多操点心,等满月了,把我妈接过来你就轻松了。"

杨秀凤说:"没事的,放心吧!你的月子,我来侍候,不会出问题的。"

这时候,杨秀凤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该给孩子启名了。人常说,三天不起名,到老糊涂虫。"

杨艺红说:"等来福来给起吧!"

杨秀凤答应了。

邓来福早就给孩子起好名了,大的叫邓明,小二子叫邓亮,合在一起叫明亮。乳名加个小字。邓来福详细的给杨艺红作了讲解。杨秀风说:"这两个名字起的好,寓意深刻,含义丰富,还特别响快,很好!"

后来,邓来福打电话给邓西平讲了,邓西平说:"明亮两个字很好,行!我过一两天和你娘去江浦去看艺红和孩子们。"

杨秀凤也夸来福给这对双胞胎名字起得好,学名邓明、邓亮,乳名前边一个小字:小明、小亮,通俗易懂,响快明亮,还非常上口好喊,真的很好。小明、小亮的到来,把杨秀凤的精气神一下子提了上来。她始终把邓来福当作自己亲生的儿子对待的。那么,邓明、邓亮的到来,比她生李文明还高兴。生李文明的时候,她是处于矛盾复杂思绪繁乱的心里。可是侄女生这两个孩子,现在时代变了,儿子李文明前途似锦,正劲头十足的备考研究生,不用她担心,这些她非常感谢基因遗传的伟大。孩子李文明虽然让她受了不少难为和委屈,但是,现在不让她操心了。所以,她把精力都投入到了邓来福和杨秀凤身上来了。这两个孩子,她认为就是她的亲孙子,她把所有的吃喝拉撒以及生孩住院的费用,都是自己出的。另外还拿出一百块钱作为奖励,给了杨艺红。

这两天,杨秀凤把精力都投入了侄女的月第之中,加工室和前边茶食店的生意,暂时由邓来福照应着。邓来福和正在做小八块的师傅们说:"这些日子咱们的小八块卖火了,我建议咱们的加工室安排两位师傅专门做小八块,要保证咱们自己店供应的同时,在给南京那边发货。我回成阴安排做其他糕点,也做小八块。这样的话,南京市场就不会缺货的。只要不缺货,我们就会有很好的收益,到时候,各位师傅们的工资待遇一定会提高的。

邓西平和花玲玉夫妇是十月十二号来到江浦看望杨艺红和一对小孙子的。他们带来了二百个草鸡蛋和四斤小磨香油。还破天荒的给小孙子,一人给了一百块钱。

花玲玉见到小孙儿,抱抱这个,马上又抱抱那个;使她非常开心。花玲玉虽然生过一大堆孩子。可现在个个有出息。但是,她忽然感觉到,自己亲生那么多孩子,不如跟这两个孩子亲!

邓西平更疼这两个似猴子一样大的孙子亲了亲,他抱来抱去,对着小孙子脸上亲了又亲,他真把爱的奉献献给这里了。

邓西平、花玲玉给小孙们一人一百块钱作为见面礼后,又给了一百杨艺红,是所谓的奖励!他们都非常高兴。晚上,杨秀凤做了许多菜,让邓来福父母和自己喝了点小酒。他们说着对未来充满希望与美好的话,喝着美酒,正在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心里都在产生着按捺不住的喜悦。

2 1 7

人都是在对未来充满希望所生存的,对于上了点岁数的人更是这样,没有希望就一定不会有美好人生的。那么,对杨秀凤来说,她对未来充满希望。她借这次花玲玉第一次来江浦之际她要向花玲玉挑明,邓西平并不是花玲玉自己的。邓西平应该有她杨秀凤的一半,否则她就要闹一闹了。

杨秀凤在花玲玉陪二儿媳妇侍候孩子之际把邓西平约到她们最初亲吻江边那块大石头旁,和邓西平亲吻发情过后,对邓西平说了,自己绝对不想再过这偷偷摸摸的日子了,她必须借这次机会向花玲玉挑明,把你留下来,不行的话,咱们就上法院。

邓西平听到这话当即吓懵了,他央求她说:"我的大嫂子!你是不是想叫我今夜就死,你要是这样做,我只有从东边的长江大桥上跳下去。否则,我没有活路。"

杨秀凤好半天不说话,她傻傻的看着一江月光,缓缓流淌的一江秋水波光粼粼,时不时地的响起巨轮的鸣笛声。这时已经九点多钟了,下悬月也十分明亮,杨秀凤从紊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是啊!这样做的确把邓西平要逼上绝路。对于邓西平这样的男人,跳江自缢是绝对能干上来的。那样的话,在这个世界上她就彻底失去了她朝思暮想的情人了。那么,她的儿子李文明也将失去他的亲生父亲了。这些得失她不能不权衡利弊,她绝对不能感情用事,如果她要是真的和花玲玉摊牌,就算邓西平不自缢,她的胜算又能有多少呢?论实力,杨秀凤非常清楚,自己绝对不是花玲玉的对手。即使花玲玉不是她的对手,那么,花玲玉六个优秀的孩子,那一个她杨秀凤都缠不清,何况她的徒弟邓来福现在是她的侄女婿,这些关系她将来怎么去面对呢?想到这些杨秀凤不敢再往下想了。看起来和邓西平偷偷摸摸的事情还得继续下去,不这样下去,自己真的没有办法活了。

邓西平真的害怕了,人在知道自己有危险的时候能有谁不害怕呢?有些文学作品宣扬,荚雄们置生死于度外,到这时候,邓西平才意识到都是骗人的鬼话,谁相信谁倒霉,除非是神经病。

邓西平苦苦的哀求杨秀凤,千万不能这样做,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李文明的面上.你也得给我留条活路,只要你答应不和花玲玉摊牌,过些时间咱们一起去西安看咱儿子李文明好吧?

杨秀凤哭了,在这深秋的明月夜,望着这一江秋水,哭的撕心裂肺,哭的稀里哗啦,哭的一踏糊涂。她哭够了,抱着邓西平久久不放。然后说:"我被这个情字折磨死了。以后,只要你变心,我就拿把菜刀把你剁了,然后,我用盐腌成腊肉,一块块的生吃。"

邓西平说:"行!"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出了个鬼,到一家小珍所让医生给邓西平打上吊针,杨秀凤急匆匆的回来家对花玲玉报信说邓西平突然生病,正在小诊所打吊针。

花玲玉急忙和杨秀凤来到这家小珍所。花玲玉看见邓西平被杨秀凤吓得精神未定的,在白帜灯映照下发黄的脸,着实害怕的问:"老邓,你没事吧?"

邓西平睁开眼,翻了翻眼皮,看了看花玲玉说:"就是有点胸闷,不知怎么就晕了。"

小珍所里的医生听到这话,又急忙的拿听诊器听了听说:"现在好多了,吊完这瓶看看,如果还不好受的话,再给续一瓶,我敢保证会好的。"

邓西平心想,你敢保证会好的!娘的头,还你敢保证会好的,老子根本就没生病!

2 1 8

回来后,邓西平对花玲玉说:"难道说真老了,怎么上了点岁数,这身体大不如从前了。"

花玲玉说:"你当你不小,六十三四岁的人了,以后可得注意点。这年头,跌倒就死的人还少吗!我原先在那杨林小学的王校长,还不是活生生的例子。遛弯,被一泡狗屎滑倒了就没救过来。他才多大,刚退休第二个月就完了。这人的生死,真是无法预卜。"

邓西平接着说:"那个王校长肯定有病,自己不知道,要不怎么一脚就死了呢?"

花玲玉说:"那王校长为人处世都很好,我在那里教书时,人家照顾我不少。后来提教导主任也是他给提的,这样的好人怎么说死就死了呢?真叫人意想不到。"

邓西平让她不要担心自己,不要联想那么丰富,说自己虽然体质下降,但是,没有什么基础病,和同龄人相比,还算硬朗,像王校长那种灾难不会发生的。

花玲玉想想也是,邓西平今天这种情况肯定和坐长途大巴有关系。听说得到两个孙子激动得这几天也没有休息好有关,或许好好的休息休息就没有事了。

花玲玉回忆起,自从和邓西平结婚到现在,还差几个月就三十年了,除了胡三安打断他肋骨住过那次院,平时身体都一直很好的。这次到底是什么因原晕倒的,等回到成阴后,得带他去医院检查看看。花玲玉心想,这么多年来,丈夫对自己忠心耿耿,许多家务事都是他干,无怨无悔,像老黄牛一样的为这个家庭出力,想到这,她心里酸酸的难过。上天啊!保佑我家老邓平安健康吧!说着说着,她双手合十祈祷着上天保估邓西平的心愿。祈祷完毕后,她对邓西平说:"你自己一定要细心,感觉不好马上去医院检查,咱们可不能像王校长那样。也不知道他家嫂子怎么活的,回成阴我得到她家看看去!"

邓西平说她想多了,自己没有什么大碍,偶尔有点不舒服不是正常的吗?这样大惊小怪的不好。

一夜无事,第二天一大早,邓西平实在睡不着,他就早早的起来,到大街上散散步。过去在江浦的时候,他和二舅都有早晨散步的习惯。今天一想想,一晃都二十年了。时间过得真快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不仅能吃饱了,现在讲究吃好了,从吃饱到吃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这里面却是天壤之别。今天邓西平走在这条路上,他是退休的高科技人员,二十年前他是人民专政的对象。虽然你是冤枉的,可"文革"期间没有人管你这些。他回想起在老家邓南村邓西富之流横行霸道的时候,自己在台上被批斗的时候,身前身后挂着两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历史反革命分子邓西平";和"反动富农分子邓西平"。想想那会儿真可怜,要不是三队队长邓方知,自己落的结局还不知什么样子呢?

二十年前,这是一条沙石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现在好了,平坦的柏油路路面被环卫工人打扫的干干净净。大路两旁的路灯,把路照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所有的店面门头整齐划一的写上了规范字,让人看见了产生一种舒服的感觉。

邓西平到了宁滁公路口往回走。太阳已经升起,他不由的加块了脚步。他心想,这一气走了十多里路,得赶快回去,回去晚了,杨秀凤是要犯疑心病的。想想昨晚上她的那一初,他着实有些后怕。不过他很佩服,昨晚上她把双簧戏导演的天衣无缝。可他现在想想有点对不住花玲玉。"唉!"他不由的叹了一口气,自己实在没有办法能够做到两全其美,悔恨当初就不应该招惹杨秀凤,欺骗了他的忠诚妻子花玲玉。可是,谁能知道他二十年前的处境呢?他是那么的艰难,杨秀凤给他不管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无法估量的帮助。说他有良心也对,说他不凭良心也对,不管怎样说他邓西平就是现在这样的人。愿上天保佑,千万不要节外生枝,保佑他和杨秀凤两个家庭都能平平安安,老老少少都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生活!

2 1 9

邓西平回来的时候,杨秀凤已经和花玲玉到处找他了。这两个女人都心乱如麻,一个担心他生病身体不好;一个疑惑他别真的想不开钻牛角尖自缢,反正都在心急火燎的找。当邓西平跨进大门的一瞬间,两个女人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杨秀凤说:"我的祖宗你可回来了!"

花玲玉抱怨的说:"你出去怎么不跟人说一声呢?"

邓西平说:"我起来时你还没醒呢?"

杨秀凤说:"不说了,不说了,快吃饭吧!"

杨秀凤到加工室把来福喊来共吃早餐。花玲玉问杨艺红怎么吃的。杨秀凤说:"粘鱼汤下面条再加三个荷包蛋。"

花玲玉佩服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出院的这两天,杨艺红感觉特别能吃,但是,杨秀凤不让她多吃。杨秀凤的意思是,少吃多餐,千万别把胃撑大了,到满月时吃成个大胖子,就不好看了。

杨艺红听姑姑的,是得注意,不能听婆婆的。花玲玉主张,刚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感快吃起来,对身体有好处。可是,杨艺红动脑子分析后,婆婆和姑姑都是好意,但是婆婆生孩子多,相对来说经验应该多一些,可婆婆生孩子那个年代都是贫穷时期,有营养的食物短缺,就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丰富,所以,婆婆的观点是有偏颇的。姑姑说不要吃的太多,虽然是双胞胎,但孩子还小,吃奶相对较少,现在吃的觉饱就行了,多吃两顿是比较科学的。所以,她还是听从姑姑的建议多一点。婆婆的建议也采纳,就是孩子逐渐长大了了就要多喝一些有营养的骨头汤、长鱼汤、老母鸡汤对自己的身体和孩子们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小孩子一天一个样的在成长。这一对双胞胎,谁看了谁高兴。人说小孩子吃寸奶,在姑姑的指导下,杨艺红定时的给孩子喂奶。两个孩子都能吃得小肚子鼓鼓的。

江浦公历十月份的天气并不是很凉。邓明、邓亮被杨秀凤一人捆在一个小包被子里,说是这样捆一两个月松开就习惯了,将后长大了,个儿会笔直笔直的。杨艺红和邓来福看着儿子们被捆的不舒服,就不想给捆,可是杨秀凤应要给捆。

杨艺红不得求婆婆给姑姑说说,不给孩子捆行吗?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婆婆也说小孩子是得要捆,如果不捆的话,长大了会成为罗圈腿,走起路来非常难看。杨艺红真没有想到开通明了有学问又当官的婆婆和姑姑如出一辙。这回没有办法了,只得屈从婆婆和姑姑的要求,天天给邓明、邓亮五花大绑。偶尔忘绑一次,小孩子还乱动,那感觉还不自在似的。就在杨秀凤监督胁迫下,邓明、邓亮被捆了有四五十天。在一九八五年元月一号才给这两个孩子松绑。在这件事上,杨艺红说姑姑很固执,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反响可大了。可是设想一下,如果孩子长成了锣圈腿,那将后悔终生。

在这件事情上,杨艺红作了让步,捆了一个月后的这对双胞胎,终于不捆了。这两个小孩子得到了解放!可是得到解放的小孩并不领情,不给他们捆绑反而不自在,他们就像约定好一样:"哇哇哇哇哇"的大哭。看这两个小子哭的挺可怜的,无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杨艺红又给捆上,当时两个小子不哭了,就这样松松绑绑好长时间不绑这两个小子方才适应不哭了。捆绑孩子确实费事,就是换个裤子.换个尿不湿又得松绑又得捆上。可以理解,姑姑的要求,是她疼爱孩子心切有关,可以理解。

邓西平和花玲玉来江浦一个星期了,他们想回去了。可是,杨秀凤不想让她们走,花玲玉耐心的解释,说家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不回去不行啊!实在没有办法,杨秀凤才松口说:"要勤走勤来看看小孙子。"

花玲玉感谢一番杨秀凤的话,二人就回来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