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明代的古建

作者:于克南

柳泉明代的古建

徐州保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明代古建不多,然而柳泉镇有一座。我身后的这座建筑修建于明隆庆六年,也就是1572年,距今已经453年。

这一年,由于古驿道变迁,原本不从柳泉经过的古驿道,改从柳泉经过,柳泉这个地方突然火了起来,不大的村子门庭若市,人满为患,为了应对这个变化,徐州知州刘顺之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柳泉公馆”,其《柳泉公馆记》记载:
“石山故驿所也,南至东岸驿、北至利国驿,各仅三十五里,故南北官使即石山驿为驻节地,自兵宪徐公据徐州议疏奏准,并石山于利国,则官使往来率由柳泉出入,民居无复憩茇之所矣。”

憩茇,指的是可供休息的茅草屋。可见当时的柳泉不仅村子小,而且房屋也少,要想找一间茅草屋住宿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柳泉的简陋有失国家体统,刘顺之接着说道:“国家效古设置邮于天下,而荐绅南北行过柳泉者,乃寄蔀屋间,非国体矣。”达官显赫住在这样的茅草屋实在有失体统,因此需要建一处高档一些的招待所用于接待来往官员。

刘顺之,广西马平人,隆庆六年,由举人升任徐州知州,在徐州工作期间政绩非凡,志书对他赞美有加。柳泉人不应忘记这位知州,他做了一件让石山驿人触目惊心、让柳泉人拍手称快的事情,为了建柳泉公馆他把石山驿的驿站几乎整个给拆了,柳泉公馆的规模有详细的尺寸记载:
“大厅三间,纵横九尺许;后厅三间,庖觉寓焉;左右小厢凡六间;馆门向阔一丈二尺;缭垣四周凡九十丈。肇事于隆庆壬申长至之月落成。” ‌

长至‌指的是夏至,这一天白昼最长,因此被称为“长至”。经实际丈量,发现古建长宽和记载都能对上号。明代古建有个特点,墙体比较厚,这处古建有60公分。

但是,这处著名的古建,至今还没有评上区级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实在让人感到遗憾。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