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作者:张景良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一条矿山路,半部徐州工业史。

1958年春天,还是一片荒野的西郊故黄河大堤上,有一座工厂――原徐州华东机械厂(现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位于矿山路东部路北6号。因为该厂在1958年曾经叫“徐州矿山机械制造厂”,矿山路就因这个厂而得名。

《泉山文史资料》写作者之一的赵淑玲,曾在几年前调查了解我市机械工业区的发展过程,也还原了矿山路的发展历史。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铸造厂工人在铜牛前合影

一年多建成10个机械厂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1958年5月,我市确定的《徐州市总体规划方案》是:矿山路为机械工业区,下淀为冶金工业区,孟家沟为化学工业区,建设万寨煤矿港徐州铁路枢纽,地面水厂等。

当时陶有亮担任徐州市委书记时对机械工业就大胆布局,被誉为“徐州机械工业的奠基人”,国家也对徐州机械工业投资107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高大的厂房一幢幢矗立起来。到1959年底,已经成为拥有10个机械厂、近万名职工的机械工业基地。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1958年矿山路上从东到西的企业有:矿山东路的徐州起重运输机械厂(徐州起重机厂)、矿山路4号的徐州通用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矿山路6号的华东煤田地质勘探局徐州机修厂(徐州矿务局第一机械厂)、矿山路9号的徐州灯泡厂、矿山路9号的徐州农具厂(徐州机床厂)、矿山路10号的徐州铸造厂、矿山路10号的徐州农业机械厂、矿山路12号的徐州汽车修配厂(徐州装载机厂)、矿山路13号的徐州建材机械厂、矿山路41号的徐州电机厂(海军4813兵工厂)。

徐州机械工业从1957年起步到80年代,从小手工业修配为主到向制造业的转变,已经形成生产汽车起重机、压路机、装载机、建筑机械等产品的行业优势。1989年,矿山路上诞生了徐工集团3家核心企业中的两家,分别是位于矿山路东首4号的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和位于矿山路西头12号的徐州装载机厂。

诞生许多机械工业“第一”

从1958年至今,矿山路由厂房一家挨一家,烟囱林立、车水马龙,变成了现在只剩下徐州铸造厂一家荒废的厂房在那儿独自沉寂。一些老企业搬迁到新的经济开发区,一些老企业带着不舍与留恋,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这里留下了徐州老工业基地浓墨重彩的时代画卷。在这里曾经诞生了徐州市机械工业无数个第一记录:第一台压路机、第一台装载机、第一台机床、第一台农用脱粒机、第一支灯泡、第一套混凝土水泥成套设备、第一台电扇、第一个铜牛雕塑、第一台拖拉机、第一台千吨油压机……

这里是徐州产业工人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采访矿山路上老企业的老工人时,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1958年建厂时的事”。矿山路机械工业区曾创下了许多个徐州工业历史之最,多少块奖牌都将永留史册。愿大家都能记住这段工业历史,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矿山路上10家企业介绍:

徐州起重机厂

1958年11月26日,由手工业第一、第二机械厂合并成立“徐州起重运输机械厂”,为运输、煤矿生产及起重需要,生产了10.15吨桥式起重机,解决了大型机件生产的起重问题。1975年11月承接电动单梁起重机任务后,被原一机部列为该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

前身是成立于1948年的济南美丰磅厂,1949年9月迁往徐州,改名为“徐州美丰机器铸造股份有限公司”,1954年在全行业第一家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改为“地方国营徐州通用机械厂”。1960年第一台10吨蒸汽压路机问世,1964年更名为“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1985年先后研制生产出17种规格的压路机和装载机。1989年成为徐工集团的三家核心企业之一。2002年迁往经济开发区,成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徐州矿务局一机厂

前身是1912年袁世传办矿时设立的修理厂,后改为华东机械厂、矿务局第一机械厂。1950年为韩桥煤矿三号井制造第一部提升双车罐笼的的80马力汽绞车。70年代先后制造了千吨油压机、T68镗床、3米单臂立车、B690液压刨、300移功能油压机等。2001年迁往贾汪工业区。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徐州灯泡厂

对于老徐州人来说,“永久”牌灯泡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1958年建厂,1962年5月正式搬迁到矿山路9号,成立徐州灯泡厂。1960年当第一只灯泡生产出来时,还专门向省里报喜。“永久”牌灯泡一等品率达90%,使用寿命在1000小时以上,超过了国家标准。后来,“永久”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90年代徐州十大著名品牌之一。

徐州机床厂

1958年4月,徐州农具厂与劳动局工人技校合并。1958年11月,公私合营徐州农具厂迁往西郊矿山路,改名为“地方国营徐州机床厂”,制造6尺的轻皮带车床,600公厘牛头刨等产品,并开始试制冲压机床,将成为江苏省制造中、小型冲压机床的基地之一。后来还生产各种规格的空气锤。

徐州铸造厂

徐州铸造厂始建于1958年,1961年与徐州农机厂、徐州通用机械厂合并改为徐州农业机械厂。1965年又与徐州农机厂分立,恢复徐州铸造厂。1981年定名为徐州铸造总厂。总厂下设:炼钢、造型、清理、铸铁、机修、模型、制氧、综合等8个分厂和车间。该厂铸造了徐州黄河铜牛、铁鼎等大型雕塑。

徐州农业机械厂

该厂1960年建厂,农机产品为机引犁、耙、脱粒扬场机等。是全国生产耕作机械的13个主要生产厂家之一,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工矿机械产品有汽车起重机用卷扬机,矿用回柱绞车等。出口产品有圆犁片、松土铲,产品远销46个国家和地区。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徐州装载机厂

徐州装载机厂的前身是一家汽车修理厂,创建于1949年1月,厂名“徐州顺和汽车修理行”。1951年9月,徐州市委收购修理行资产,改为公营徐州汽车修理厂。1953年6月又将公营徐州汽车修理厂移交实业公司经营,改名为地方国营徐州汽车修配厂。1964年10月改为徐州地区拖拉机修配厂。

1975年造出徐州地区第一台东风295拖拉机。1981年厂里开始转产小型多用途装载机。一台装载机挽救了一个厂,从此打通了上升通道,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84年9月,厂名改为徐州第二工程机械厂,1987年9月又改名为徐州装载机厂。1989年成为徐工集团核心企业。2003年10月,厂子整体从矿山路搬迁到金山桥开发区,各种轮式装载机、推土机的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徐州建材机械厂

1959年10月26日,徐州建筑机械厂改名为徐州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厂,1962年徐州非金属矿山机械厂并入该厂,归建工部领导。主要产品有非金属矿山设备、水泥机械主机、破碎设备、烘干设备、粉磨设备、和锻烧窑设备等。1994年组建江苏力大建材机械有限公司集团,1998年改制为江苏力大建材机械有限公司,2003年改名中天仕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回望矿山路上的机械工业区

海军4813工厂

该厂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徐州电机制配厂,后改名徐州电机厂,1964年划归海军后勤部,定名为海军第4813工厂。除完成上级交给的海军船舶配件任务外,民品生产主要是各种型号的“月仙”牌电扇。产品多次获奖,其中40mm落地扇获全军优质奖,并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