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 6
邓来福和杨秀凤的历练是没法比的。一九八三年的中秋节就在杨秀凤自家的糕点加工室,在两盘案子,八个人的情况下,二十八天完成了十万斤月饼的加工制造任务。来运从成阴请来两位师傅,又在当地请来一位。五位大师傅配上三位年轻力壮的小师傅,完成这样的生产量也是很不简单的。过中秋节的晚上,除了考取西北工业大学的李文明没有在一起过节,邓来福、杨艺红陪着杨秀凤一起过的。这晚,月亮分外明亮,天气不热不凉,今晚在姣好的月光下他们畅叙情怀,谈论着今年的月饼质量价格问题都非常亲民,肯定会在南京鼓楼、新街口一带产生较好影响的。
杨秀凤说:"文明上大学走了,你姐姐在南宁又回不来,要不是你们俩陪着我,我就很孤单了。我能收你做徒弟,这是上苍的安排,我感谢上苍恩赐,我提议,来!你们小两口陪我敬上苍一杯酒。"
他们都谦诚双手捧着酒杯,举过头顶,然后泼向大地,都举头望着月亮。杨秀凤说:"咱们都许个愿吧!"
他们都默默闭眼许了个心愿。但是,师傅不让说出愿来。当时杨艺红想问邓来福许的什么愿时,她姑姑赶紧阻止。杨艺红不好意思的朝姑姑笑了笑。然后又对来福说了声:"对不起!"
这时,杨秀凤对着月亮说:"来运,你千万不要忘记,你有一部分手艺是跟着你二舅爷爷学的,我的全部手艺都是跟着他学的,来,艺红,陪我和来福敬我公公来福的舅爷爷一杯酒,这杯酒端起来,不要举起,喝半口,洒点在地上就行了。"
他们都这样做了。敬过上苍和李师傅之后,他们又共同的喝了几杯酒,今晚上的这场中秋赏月宴也就进入了尾声了。最后还是杨秀凤作了总结式的讲话。她说:"今年,我的时运很好,李文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今年中秋节生意做得月饼产量是超历史的。我想,今后,只要我们好好干,财神爷一定会保佑我们的。从今以后我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就在杨秀凤同邓来福小两口子同杨秀凤一起过节的同时。邓西平、花玲玉一家人也在一起过中秋佳节。成阴的月亮和江浦的月亮一样的明亮,望着它,不免让人产生点多愁善感。花玲玉思念奶奶,她想来福、来喜、邓武,邓文六个孩子,有四个孩子在异地他乡工作求学。虽然孩子们没在自己身边,但是她是非常高兴,邓文如愿以偿的考取了清华大学。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家,不,整个邓南村和花家湾镇及成阴县,邓文是第一个考取清华大学的,花玲玉倍感高兴。
邓文考取了清华大学,结束了成阴县没有人考取清华大学的历史。在邓西平家里有山大、复旦、北大、清华、这在农村的一个家庭中出现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为此《中国教育报》记者专程来到成阴的杨林村,对邓西平和花玲玉作了专访。从此,邓西平家的教育模式向全社会推广。
作为成阴县教育局教育科科长的花玲玉说:"这么多的孩子,靠父母给辅导那是有限的,这主要靠家庭环境去影响孩子。"当然,她最遗憾的是,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都因为政治运动受父母的影响,没有好好的上学。从四儿子开始一直到六儿子,他们的学习都很认真,成绩都很好。花玲玉说:"她的小女儿,学习更踏实,她基本上没让父母给辅导过。"
记者问:"那么孩子吃饭上学父母是怎么安排的?"
花玲玉回答:"这可是大事,不管我有多忙,孩子的爸爸,一天三顿饭都是准时做给孩子们吃。在营养搭配上,尽量趋于合理。在小学至中学阶段,是孩子一生中发育成长至关重要的时期,什么都能马虎,但是,对孩子吃饭不能马虎将就。过去,我们家里穷,自从他们的父平反后,我们家经济条件好了,对于孩子们吃饭就正规起来了。所以,给孩子们做饭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记者对花玲玉的回答很满意。并说回北京后抓紧把这篇专访文章赶出来,争取早日见报。
1 9 7
邓文考取清华大学,作为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梁加林脸上非常有面子。不能说一个学生的成功就是整个成阴县教育的成功。但是,今年本科上线率大幅度提高,这是事实。为此,他专门到成阴中学去调研活动,当然,教育局长和教育科的科长必须得陪同调研。
当梁加林见到花玲玉时,格外高兴。梁加林不顾随行人员的影响说:"花科长,今天咱们一起到成阴中学调研,你可得发言噢!今年是成阴中学高考最辉煌的一年,你家邓文为我们成阴人民争光,结束了我们县无清华大学录取的时代。这是我们成阴一百一十八万人的光荣,我今天同时捎来了在省里开会的成阴县委王华书记的祝福。他还特别提醒我,代表他向考取清华大学那位学生和家长问个好。"
花玲玉对梁加林副县长说:"麻烦梁县长,烦请你代表我向王书记问个好。"
梁加林说:"一定,我绝对办到。"说着,说着,梁县长邀请花玲玉等人上车向成阴中学出发。
调研会是在成阴中学小型接待室举行,部分高三任课教师和成阴中学校级领导及部分中层干部参加。成阴中学校长庄士民主持会议。他首先代表成阴中学的全体教职员工,欢迎梁县长及教育局领导对学校高考工作进行调研指导。然后通报了一九八三年高考情况。紧接着梁县长宣布了县委、县政府的祝贺信。祝贺信宣布完后,他本人表示,成阴中学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全校师生们的一齐努力,他分别表扬了校长庄士民踏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通过这届高三全体任课教师的三年努力,最终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可喜可贺。梁县长还例举了他女儿梁青青起早贪黑的为学生们批改作文和精心备课的情景,又例举了邓文的英语、数学等老师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最后是高三任课老师谈体会。教育局局长作了总结性的发言。
梁县长还带来了两千块钱的慰问金对高三任课老师的奖励。另外,对考取清华大学的邓文同学市政府给予五百块钱的奖金。邓文同学没有到场,梁县长这个时候向参加调研的与会人员介绍了花玲玉科长就是邓文的母亲,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花玲玉接过从梁县长手里颁发给邓文的奖金。有点激动的说:"感谢县委、县政府领导,感谢梁县长!"然后深深地向梁县长鞠了一躬后继续说:"我也没有响到六儿子邓文能在高考中超常发挥的这么好,他的平常成绩不如他五哥稳定,我还担心他考不好呢?考出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意外。说实话,我平时因为工作忙,没怎么过问孩子们的学习问题,都是他父亲过问,为此,我真的很感谢我的丈夫。同时感谢成阴中学的领导及邓文同学的任课老师,祝福你们万事顺意,平安健康!谢谢大家!"
花玲玉讲话不多,但都是发自内心肺腑之言,因此,会场上响起多次的掌声。总而言之,梁县长的这次调研会开的很成功。
花玲玉拿回县里颁给的五百块钱奖金时,邓西平很激动,对正在做作业的邓花说:"花儿,你六哥人家县里一把给了五百块钱,真的了不起。"
说的邓花没可不可的。花玲玉看到这样尴尬情况,忙说:"邓花,好好学,只要尽力了,后年一定会考上理想大学的。"
邓花向花玲玉点了点头,表示认同母亲的观点。
晚上,吃饭后,邓花进了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关上。盘算着今后的学习计划。
这时,花玲玉上床和邓西平说:"老邓,你的劲,使反了,应该给邓文减压,千万不可施压,孩子上学如此拼博,真的很累的,我们多从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的足够了。别的,你操心也没有办法,顺其自然吧!"
1 9 8
邓花是那种不要催就自觉学习的人。她偶尔去找三嫂梁青青问问一些现代文学。有人要问了,为什么不去问邓西平呢?邓花想,父亲毕竟是退休的老人了,有些新的东西不疑定掌握的好。比如《高山下的花环》里面的人物处理技术,和人物分析。当然,高考不疑定考到,但是,课外阅读热门小说,是语文老师梁青青布置的,邓花得有准备,不考不怕,一旦考了这样的小题,一分两分在全国一张卷子的时候,就一个省而言,那得压下去多少人。当时候,这部小说在《十月》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发表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当然,在哪一年发表的中短篇的小说中,优秀的小说还有很多,最突出的中篇小说还有一部就是同年五月在《收获》第三期发表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这部小说邓西平阅读过无数遍,他对《人生》中的人物分析的很透彻,邓花问父亲就行了。梁青青是邓花的语文老师,又是她的三嫂,有些不懂的事情,她大都喜欢问梁青青。
邓花就这点好,梁青青是她的三嫂,她在班里从不对同学们说这种关系。她喊梁青青仍是和其他同学一样。梁青青私下里对她说:"你不要叫我老师,你可以叫我三嫂。"邓花惊讶的说:"不可以的,这样叫,体现不出师道尊重,对我学习不利。在同学们中也会说我们特殊化,还是叫你老师好。三嫂,你千万不要在我们班里把我们这种关系透露给其他人。"
梁青青答应了邓花,从此在班里只有师生关系,体现不出姑嫂之亲来。
梁青青喜欢读书,又加上和邓来运结婚后不缺钱,所以,每一年她都会订阅国内的许多文学杂志。但是,她常常恨自己,带高三语文太忙,把许多好书都束之高阁。有时候她只是翻翻目录,看到报纸上评论那篇那篇小说引起强烈反响后,她才把这篇小说找岀来阅读。梁青青奉行读书有用论,读书能填补精神上的空虚,能让人懂得什么是"真善美和假丑恶。"但是,梁青青又因为读书而又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产生一些嫉恨世俗的心里。她对邓花也分析过《人生》里的那个黄亚萍的这样心里情况。梁青青对邓花说:"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抽空读读《人生》会对你有所启示的。路要靠自己脚踏实地的走,千万不要走捷径。"
邓花很喜欢三嫂的满腹经纶,在她心里,三嫂仿佛就是真理的化身。
在邓西平多子少女的家庭来说,梁青青知道邓花和邓就是两个宝贝疙瘩。丈夫喜欢姐姐,可梁青青偏偏喜欢她的小姑子,恰好两个人现在又是师生关系,她们接触多了也生情,何况邓花不仅成绩好,人长得出类拔萃,谁不喜欢呢?
邓西平特别疼爱小闺女邓花,有时候就无形中的给邓花带来一种压力,花玲玉说他这不是爱,这是害。要说初中阶段适当的给贪玩的学生一些压力是有必要的。那么到了高中阶段像邓花这样的学生就应该适当的减压是有必要的。邓西平接受了花玲玉的建议。
每当邓花问他一些现代文学作品的时候,懂的,他就耐心细致的给邓花讲明讲透,不懂的,他就叫邓花去问三嫂子了。
邓花对数理化、史地生以及政治、英语抓得特别紧,她知道要想考上好学校,就必须各门课都不能偏科,就是有些课不能出类拔萃,最起码也得达到上中等水平,绝对不能拖后腿。
每次花玲玉问起梁青青邓花学习如何时,梁青青总是竖起大拇指说:"花科长,邓花同学的成绩,不要问了,大大的好!"
听到三儿媳妇的话,乐的花玲玉笑了。
1 9 9
花玲玉虽然没有教过中学,可她知道一个好学生不能偏科的重要性。如果偏科,你数学考一百分,英语考五十分,平均分才七十五分;要是不偏科的话,还是这两门,人家就是两门都考八十分以上,两门合计总分,都要比数学考一百分学生至少多考十分以上。朋友们,想想十分以上在全省几十万考生中是什么概念?这样一比,她明显的意识到邓花的成绩优势。花玲玉和邓西平说:"老邓,你要变着花样给邓花做饭吃,营养搭配均衡,饮食结构合理,邓花也能和她三个哥哥一样考取理想学校的。"
邓西平这些年要说对这个家庭贡献最大的,也就是给孩子们做饭了。
花玲玉给邓西平承诺,等她退休了,邓花考取大学后,她和他一起到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走走看看,攒那么多钱干什么?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玩玩耍耍才是真的。
邓来福和杨艺红的关系很好。可是,令杨秀风纳闷的是,看起来侄女各方面都正常,为什么结婚这么长时间怎么不怀孕的呢?有一天,杨艺红下班回家后,她们娘俩在一起吃晚饭,杨秀凤就问侄女为什么不怀孕呢?杨艺红告诉她,自己想玩两年,托人在医院偷偷放了节制环。听到这话,杨秀凤当时生气了,大发脾气:"你这是在胡闹,还玩两年,你以为生孩子就是那么好生的吗?你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就那么容易吗?胡闹!"
杨艺红被姑姑吵的非常尴尬,她求姑姑不要生气。
杨秀凤问她来福知道不知道这事?杨艺红对她说:"不知道。"
杨秀凤说:"你明天就请假,赶快到医院把节制环取岀来,尽快生孩子。"
姑姑的话,杨艺红不敢不听,她真的又找熟人把节制环取了出来。她同学半开玩笑的问她:"怎么玩够了,想要孩子了?"
杨艺红说:"生孩子过日子了,人生真无聊!"
邓来福忙完中秋节后,让师傅找熟人,想尽快解决建厂用地问题。好早日建厂,扩大产量,保证鼓楼、新街口一带的糕点供应大事。趁着年轻大干一番事业。"少小不努力,到老空悲切。"他想一定的抓紧,争取尽快办成。
杨秀凤这几天,天天为了建用地跑,领导们也不说不给办,让她候候。来福多次催促师傅,师傅也多次的跑,都杳无音信,没有跑出来什么结果来。
邓来福有点急了,就对师傅说:"实在不行咱们就把这地方租出去,你和我一起去成阴发展,在成阴给杨艺红找份工作不是有多难的事情。"
杨秀凤说:"我在哪里都一样,只要是有利于你们小两口发展就行!"
邓来福说:"那好吧!我和杨艺红商量商量,看看她愿意不愿意去成阴吧!"
邓来福和杨艺红商量的结果是如着的。杨艺红的意见是,听邓来福的。
邓来福又给师傅说,先打电话问问姐夫刘坤成,把这边的情况如实给姐夫说,先听听他的意见再说。
杨秀凤同意邓来福的打算。邓来福征求姐夫的意见是,他可以帮助解决建厂用地事情。但是不能依邓来福的名义征用土地,必须依杨秀凤外商投资的名义建,依靠招商引资用地建厂才行。刘坤成问邓来福建能投入多少资金?邓来运说:"三至五万吧!多了也拿不出来。"
刘坤成说:"不行!太少了,至少也得十万块钱。"
一听这话,顿时邓来福长脸了,看起来,去成阴建厂的事情也走不通。
邓来福又把这事给师傅说了。杨秀凤说:"你不要完全相信你姐夫的,他说十万,咱就十万,先把土地使用权征过来再说。我就不相信,我们建工厂吸纳就业人员,不也是对当地失业人员做贡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