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睢宁地区建立的边县简史

作者:朱绍根

解放前睢宁地区建立的边县简史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睢宁县。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进入睢宁县,发动和领导睢宁人民进行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从有利于抗战方面出发,在睢宁县,打破原有各县的建制,在县与县接界地区,将两县或多县组建边县。表面上,日伪政权仍统治和占领原来的睢宁县,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已不限于睢宁一县一地了,抗日活动已超出了睢宁县原有县界。

抗日战争结束后,睢宁县有些边县曾一度撤消,但随着解放战争又起,边县又部分恢复。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时,边县大部撤消,只有邳睢县到1953年5月才最后撤消。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睢宁地区建立过的边县有:

                    一、邳睢县 

      1939年4月建立,建县初期,处于战争的环境下,辖区多在睢宁县西北和邳县、铜山县接界地区,辖区也不固定,县委和县政府活动流动性也较大,驻地多在睢宁刁家桥、古邳、王窝子、杜湖一带,1941年初邳睢县撤消。1945年8月,又重建邳睢县。这次重建后,辖区较为固定,限于睢宁县西北、邳县和铜山三县接界地区。县委、县政府驻地先在睢宁县古邳镇,后来固定在邳县土山镇。1953年5月撤消,所辖原邳、睢、铜三县地区,各归原县时略有变动。

二、灵睢县 

1939年10月建立,只建县委,未建县政府。县委活动于睢宁县西南李集、九顶(当时属睢宁县)和灵璧路南、灵五等地,县委驻九顶山孟山口。1941年1月撤消。

三、肖灵睢铜县 

1940年5月建立,6月撤消。只建县委,未建县政府。县委活动于睢宁县西北双沟、铜山七区、灵璧五区等地。县委驻渔沟、尤集、孟山口等地。

四、泗灵睢县 

1942年3月建立,辖睢宁县原徐淮公路以南广大地区及灵璧、泗县等地,1945年10月撤消,1946年7月又重建。县委、县政府早期驻泗县小湾、巩沟,后期驻泗县许大庄,1949年3月撤消。所辖泗、灵、睢三县地区各归原县。

五、睢宿县

1942年年底建立,县委、县政府早期驻宿迁县王官集、欧庙。后期驻睢宁县刘圩乡袁圩、睢城镇。辖睢宁县东北地区及宿迁县部分地区。1945年10月撤消。

六、泗宿县 

1941年4月建立,辖睢宁县东南凌城、杨集等地及宿迁、泗阳、泗县部分地区(当时还没有泗洪县)。县委、县政府驻宿迁八圩、青阳镇及洋河镇等地。1949年4月撤消。

七、铜睢县 

1945年7月建立,主要辖睢宁、铜山、灵璧三县接界地区,县委、县政府驻地双沟镇。1946年11月撤消。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