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传

作者:黄兴洲

淑女传

——开头语——
瑛子操劳一辈子,七十三岁时,一向闲不住的她却什么都不能干了,她手里两部手机,一部老年机,是我给买的,为了家人之间联系方便,一个智能机,是孙女小姗给她配的,为了祖孙俩视频方便,姗姗是瑛子从小带大的,祖孙俩感情深厚,直带到姗入幼儿园,随她母亲去了学校。

孙子小鑫夸瑛子:“别看俺奶奶不认字,还怪赶时髦的,两部手机也不闲着,电话打出去,接进来,成天也忙忙碌碌。”

瑛子着实风光了几年,走亲逛友,手机一掏,引起干农活时的老搭挡羡慕的了不得,笑她:“二嫂进城,鸟枪换炮了,真姿!”,也令亲友刮目相看,认为她一步登天了。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多年,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后,瑛子本该怡养天年,安享晚年之乐,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脑子出了毛病。

她一天到晚抱着手机不松手,打给我、儿女、孙子孙女不停,她手中有个电话本,阿拉佰字母1到10勉强能写、能认,别人给写好了家人、亲戚的电话号码,她凭记忆能找到,她没事就挨个打,对方若不接,她就接着打,直打到对方接了为止。

其实也没什么事,只要对方接听就行,她不管别人是在上班,还是上课孙,不住地打,接完就安心了。

二儿子发觉母亲有点反常,告诉我说:“爸,我觉得俺妈脑子不正常,电话打得我们不得安生,带上医院查查去吧。”

我认为是她年纪大了,一个人呆在家里太孤独,打个电话找亲人说说话,就没在意。

2022年秋天,我也发现她有点不正常了,就带她到东大医院作了脑部CT,结果真不乐观,查出小脑萎缩,此报告一出,她的反常得到了科学解释。

小脑萎缩初期,她吃饭正常,生活还能自理,做饭、洗衣、洗澡自己都能行,打电话受到了控制,总是拨错号码,我就把她带到身边,跟我在书画院里玩。

此时的她,还是那么勤劳,爱干净,书画院里有两个垃圾桶,哪怕有一片纸或果皮,她也下手抓出来装在一个垃圾袋里,装好送到离书画院不远的公共垃圾箱去,不厌其烦,去了一趟又一趟,不知疲倦,并且把垃圾袋再带回来,任我怎么“生气”训她,也不起作用。

她不能办饭了,可饭量没减,她自己能吃,饭后碗筷我来刷,她不声不响看电视,朋友来了也知道打个招呼,谁知后来呀……。

.一 青少年时期的瑛子

(1)瑛子回家
瑛子是1949年12月生人,从小在她姥姥身边生活,她的两个舅舅都很疼她,特别是她二舅,年轻小伙子,家离官湖街近,逢集时常带她集上玩,街里有个戏院,每逢集日或节日有戏演,她二舅听戏把她也驮着,她是她姥姥的心肝宝贝,姥姥家有好吃的,她比两个舅还得天独厚,无忧无虑长到十四岁。

瑛子父母一连又生下五个女孩,家务负担太重,便接她回家帮助带小孩。

六十年代,大集体生产,工分是社员命根子,15岁的瑛子想替父母分忧,便参加生产队劳动。

虽然瑛子不足16岁,但个子已长高了,她参加队里劳动大军,比她大的姐姐妹妹都照顾她,生产队的土地分布在城西分洪道里,离家五六里地,为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往返时间,午饭得送到地头吃,各家都把准备好的饭菜集中在队部,由送饭人送到田头,社员们中午也可以多休息一会,省得把时间都浪费在来回路上。

那会各家生活条件不同,中午饭自然也不同,一般家庭无非是山芋干煎饼,包点咸菜或萝卜豆佐食,条件好的包点炒菜。

瑛子的妹妹二丫也在那里干活,等送饭人分发完各家送的饭菜后,特别强调有一包是瑛子的。

打开包,瑛子的是麦煎饼包炒鸡蛋,二丫的煎饼是山芋干包萝卜豆,姐妹俩的午饭不一样,老二当然有意见,不过不敢提,按她们母亲的说法是:大丫身子骨单薄,缺营养,二丫皮实,身体棒。

事实也是,老大身材削弱,瘦骨嶙峋,老二身材壮实,胖都都的,这个意见提也无用。

母亲偏疼大女儿,其余几个妹妹干瞪眼,就是家里最常干的苦活——推磨,每天下半夜就得起来转磨道,这是件苦难而又频繁的活。

母亲淘好粮食,刷好磨,瑛子的父亲必然是主力军,然后再喊两个帮手,目标自然是老二,老三,其余都还小呀!

老二就咕呶嘴了,说娘偏心眼,为什么不喊老大?

娘举棍就捧老二,嫌她不识时务,老二是斑鸠打蛋干咕呶嘴。

农村女孩十五六岁开始,都学会烙煎饼、拧麻绳、纳鞋底这些女红,在干活休息时,你看女子们的手工活可忙了,瑛子没事可干,就想学活。

每天上工前,妇女们图方便,带几棵没剥皮的麻杆子去干活,以便休息时剥麻皮拧麻绳用,瑛子也想效仿,被母亲发现了,夺下麻杆不给,说她白糟蹋材料,以至于出嫁后,最其码的女工也不会,被我母亲逼着学。

瑛子十八岁前的童年,少年,青年段是在她姥姥和母亲的呵护中成长的,给她出嫁后带来许多的麻烦。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