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房是1947年1月23日(农历1946年正月初二)半夜里烧的。笔者多次采访了家住胡大房圆沟南面的沐春和、冯世义、黄伯升、姚常寿以及胡大房长工姚观祥等人,他们亲眼目睹了现场,只见火光冲天,“噼噼啪啪”的声音传得很远,烧红的瓦片“嗤嗤嗤”地一炸,像流星一样,飞过了圆沟河东,直烧了两天两夜才结束。
家住腰庄大队五队(现属白米村)的秦祯发家住胡大房圆沟西边,大门朝着胡大房,那年15岁,夜里听父母说“胡大房烧起来了!”当时他穿着小褂裤,两手抱在胸前拥着被子,透过木窗看着燃烧的胡大房。因为是冬天怕冷,看了不到半小时就上了铺。第二天,也没有敢去胡大房看,原因是他哥哥14岁就在北边联抗活动地区当了新四军,四叔当的是翻身小组长,经常被白米围子上的匪军敲竹杠,怕再惹火烧身招惹是非。
区游击队领导考虑到租种胡大房佃户群众的利益,正屋两旁的厢屋,尤其是西厢屋没有烧,里面保管的车轴农具完好无损。开春,租种胡大房的佃户将农具取回,不误农时。胡大房前后三进正屋烧掉后,顾宝旺、王四、姚观祥没有地方煮饭,就在胡大房东边的邻居曹如兰家借锅灶煮饭。那些烧焦后剩下的以及拆下来的厢屋的木头,顾宝旺扛到庄河边,扎成了一个木排,运到姜堰交给主人。顾宝旺还用稻草不知包了个什么宝贝,也带给了胡家。碗、盘、柜子之类在烧之前都已散失。顾宝旺的儿子顾锦余至今家里还保存着胡大房的两扇小石磨、石鼓、瓦档、碌碡等,瓦档上雕刻着龙的图案。有一灯柜在沐春和家。姚宝如家也藏有胡大房放鸡毛帚竹制的帽筒,上面刻着双喜和花。周德富家堆了一篮盘碗和盘子。胡大房还有几张木椅子在20世纪60年代困难时期被人卖啦。
胡大房被烧的这天夜里,长工姚观祥从胡大房逃出来,鞋子都跑掉了,赤脚在冰冻的田野里拼命奔跑,冻得生疼,躲在北边离胡大房500米的人家的一个草堆里。胡大房烧掉后,姚观祥就在原址搭了个小草屋,继续种胡家的田。顾宝旺原来住在胡大房东南角的牛棚里。胡大房被烧后,他用烧剩下的木料砖瓦在牛棚原址建了1间屋,并搭了一间披屋。现在,他的儿子顾锦余还在原址翻三间五架梁瓦房和简陋的厢房。
1947年正月初二这天,胡家大院被新四军烧了,这个日子洪宝勋记得最清楚。胡家被烧的这年他正16岁,在年前说好年后到姜堰洪义泰和茶叶店学生意,请胡家的小车夫王四送,结果正月初五大早到胡家一看,房子被烧了,自然没有去成姜堰了。
胡大房被烧后留下了两边厢房,中间被烧的地方有一大片活动场地,满是瓦砾, 解放前后一些群众性的活动常在这儿举行。1947年,离胡大房西边500多米的曹堡村(原胜利村一组)村民何桂英当时19岁,常纳鞋底支援前线。她常被当时的乡指导员刘鹤树喊到胡大房开会。那时的何桂英手拿红旗,臂上套着标记,开完会后和几百名妇女儿童上灵儿庙一带游行。解放初,白米区公所建房子时,到胡大房来拆烧剩下的墙脚砖,从里面挖出几箩筐一尺多长的、红红的火炼蛇,相互搞缠在一起。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
评论列表(3条)
早在胡大房被烧之前的1941年,由于姜堰兵慌马乱,胡锦涛祖母陈启秀就帶着两个儿子胡增麟(大浦小学退休教师)胡增钰离开了姜堰,住到泰州多儿巷娘家。胡大房被烧之前,幼儿锦涛至少去过两次,一次参加三老太祭会,一次是被刘保宽驼着看打车水号子(见《涛涛,故乡人民欢迎您!》
笔者夫妇采访了十多个老人,他们亲眼見到了胡大房被烧的实况,其中有几个就是他们家的长工。
感谢《邳州文化网》持续转载《胡大房》(1一一28)
新四军游击队烧胡大房区别对待,考虑到佃户春耕生产,西厢屋的车轴农具没有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