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镇据点上的敌人杨四维(人称杨老虎)的匪中队,武器全是美式装备,子弹多。白米区下辖二十三个半乡,各乡由乡保长、保丁组成乡公所自卫队,每乡有长短枪十余支,轻机枪一挺。国军走后,白米镇即由保安队两个连、自卫队两个连驻守,建有东西两个据点。西据点(今老白米镇小学处)是军人住,占地有20亩。东据点从大桥口沿河向东到今粮管所处,北到医院这一带,实际是外据点,各乡乡公所、保公所住。仅西据点就筑了明碉堡二十多个,墙高7米以上。碉堡的外面是大壕沟,沟内水深处可没人头顶,宽约10米。沟底均用毛竹削成杀猪刀样的尖片,锋利的尖头密密麻麻朝上竖着,戳到人比刺刀还要厉害。沟对岸的边上密密的几层铁丝网上面绞满蒺藜,蛇穿到空隙中,也可能丧命。铁丝网外,则堆满10米宽的树头,差不多周围数里之内树木的头都被锯来了,树杈相互之间,均用铁丝绞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要想抽动其中一根也困难。东据点也较前有很大完善、坚固。敌人天天出动扫荡,塔子里、土山这一带我方的地方组织连遭破坏,压力很大。
小白米据点由县保安队在民国三十五年秋(1946年)构筑,占地约10亩,筑土围,设碉堡一座,位置在小白米桥西侧南边的老通扬运河边上,与白米镇、马沟的据点遥相呼应。小白米据点离胡大房不到500米,如果敌人再在胡大房设据点,那南来北往的新四军联络完全中断。
就在胡大房被烧前9天,1947年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匪县长丁作彬集中匪泰县自卫队、还乡团分三路向姜北区、白米区大扫荡。与山西省刘胡兰齐名的苏中女杰高凤英就在那次扫荡中牺牲的。
白米区领导得知白米镇上的敌人,妄图占据胡大房为据点后,派便衣队找到长工顾宝旺和姚观祥,要他们通知主人将房子拆掉,不然要将房子烧掉。两个长工自然作不了主。于是他们去姜堰胡源泰茶庄找胡家的主人,主人一个个都不在姜堰,于是请示胡源泰茶庄管事殷荫堂、胡震泰茶庄管事程泽民怎么办?两人也很为难。当时正忙着过春节,胡增钰在泰州筹办的胡源泰茶庄刚刚开业。顾宝旺连夜赶到泰州多儿巷,将情况告诉了胡增钰。胡增钰想到1941年冬天,日本鬼子驻扎在白米镇西街堂叔胡炳祥家。为了不让鬼子建据点,堂叔趁鬼子换防之际,连夜组织人拆去了4间厅屋的木头,转移到乡下。
胡增钰是个关心时事的人,他在学生时代就喜欢读报,到老一直是这样。他从报纸上也了解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为了争取和平建国,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后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梅园新村继续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当时,苏北新四军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战事一触即发。胡增钰想到1940年秋和陈毅、惠浴宇一起吃饭的情景(关于此情况后文《胡氏四弟兄》中有将详细叙述),认识到新四军是文明之师。新四军提出拆胡大房,是怕反动派筑据点,是打垮蒋匪帮,夺取全国胜利的需要。
“商人之命,系于国运”。胡增钰从自家多年经营茶庄的坎坷历史,深悟这个道理。胡增钰沉吟了半晌,拆胡大房迫在眉睫,但现在年关将近,一下子到哪儿去找那么多人拆呢?胡增钰克己为民,深明大义,对顾宝旺说:“烧就烧吧。”在烧房之前,姚观祥和顾宝旺将胡炳华的大刀偷偷地埋在东院外拜家坟墓的东边。
据刘克民回忆:具体执行烧房任务的是白米区陆家庄民兵。陆家庄在胡大房北边3公里左右,民兵们烧胡大房遇有敌情时,路线熟,好随时疏散。这组织起来烧胡大房的民兵其实是先觉悟起来的老百姓。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迷信观点对他们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根除。胡大房的几代主人在周围乡村有很好的声誉,现在要烧掉胡大房那么好的房子,烧房的人认识不一定都那么高。再加上烧房时间是在快过大年的夜里,有的人视觉上也可能产生错觉。据传说,民兵们第一次半夜来烧房的时候,有的人看到堂屋的屋脊上齐齐地跪着胡大房的十几个老祖宗,还有穿龙袍的(一说是十几个菩萨)在向他们磕头求情呢。烧房的人你传我,我传你,见此情景,民兵们没有敢烧。负责人就去向白米区领导汇报。区领导指示,一定要烧。
于是,第二次区领导动员了几百民兵,选择在1947年1月23日(农历正月初二)后半夜行动,这时敌人正在过节容易麻痹。烧房的民兵扯了个大草堆散在胡家正屋的四周,用火油浇在前后三进的正屋上,配以硫磺、火药烧房。为防止白米镇、小白米据点上的敌人来,在烧房之前拆毁了胡大房圆沟东边小河上的木桥。 为了保护烧胡大房的民兵不受干扰,当时区游击队两个班持枪分别在白米镇方向和马沟方向站岗监视据点里敌人的行动,每个班有游击队员20多人。刘克民当时负责带一个班监视马沟据点的敌人。白米镇据点上的反动派见胡大房有火光,知道是新四军在行动,因为是半夜情况不明,不敢出动,就糊里糊涂地向胡大房开枪。胡大房烧光后,天刚麻麻亮,民兵们迅速各自散去。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