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江苏省邳州沙沟湖米业格外繁忙,公司催货的电话接连不断,订单爆满,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公司车间机声隆隆,灯火通明,工人日夜加班加紧生产。
上午刚刚往南京发走20吨生态米,现在徐州这边又摧要10吨粳米进超市,还有好几家单位要货春节发福利,厂里仓库现货都空了,这几天夜里都加班生产,我都熬的有点受不了”沙沟湖米业公司董事长何立明面容疲惫、声音沙哑的对来拉货的客户解释说。
邳州沙沟湖米业有限公司位于江苏邳州市土地肥沃、环境优美的沙沟湖和千岛湖边,这里隆丰湖、千岛湖环绕,公司有900亩土地的水稻种植基地就在这里,水稻种植区域,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水质良好,千年的黑土地,土壤通透松软、保水保肥,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好的土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要有爱土地、懂农活的庄稼人。2005年,曾担任过村民组长、村主任、村支书,后又担任徐塘乡农技站站长的何立明看好了这片土地。
何立明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祖上几代都是农民,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地里的农活他样样精通,无论是耕田还是插秧、播种还是施肥、收割还是晒场都是拿的起放的下的好把式,当队长时他是全村的先进,农村冬天挖大河,河工工地每次进度都是第一,年年扛红旗,当村主任,村集体增收全乡先进受奖励,当村书记是全市的典型,多年被评为先进党组织,当农技站站长,他立足乡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经济作物上下功夫,实施东鱼西菜农业种养布局,让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其经验轰动全省,名响苏北,2003年引来时任分管农业的江苏省副省长黄丽新(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到徐塘参观调研,看着徐塘乡东鱼西菜壮观场面,来到全省农村基层第一个乡农技站职工住宅区,黄省长非常高兴,她握着何立明的手鼓励赞扬说“谢谢你,想不到苏北农村有这么好的农技站”
2005年。全国掀起农村经济改革的热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倡导在农村成立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社,以社为龙头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在这农村经济改革的历程中,何立明又率先站出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邳州率先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成为邳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回忆起成立合作社的曲折经过,五杨水稻合作社董事长何立明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那时的沙沟湖,大部分土地已经分田到户,老百姓几乎靠天吃饭。因为地势低洼,一到阴雨天,唯一一条进出稻田的小路坑坑洼洼,运送化肥、农药、种子等必要劳动全部是人工完成,赤脚踩在堆满烂泥的路上,单身人行走都很困难,别说负重了。特别到了收获的季节,大家更是提心吊胆,害怕遇上阴雨天,因为把田间稻子变成餐桌上米饭要经过收割、运输、脱粒、晾晒等劳动动和繁杂过程,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全部完成,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收成。亲眼目睹付出许多心血和汗水的稻子发霉腐烂,心里特别难受,真是欲哭无泪。”何立明动情的说
何立明从九0年就担任八杨村党支部书记,多年的农村工作,他深知百姓的苦楚,经过再三思考,和家人商量,拿出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并把房子抵押给银行贷款,然后开始了艰难的创业。第一步是和沙沟湖周围的老百姓协商,从村民手里二次承包土地,他负责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农药,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统一田间种植管理,为此,何立明先后投资了800多万元,建立厂房、购买稻米加工机械设备,修筑田间道路、建设水电站、打机井、修涵闸和灌溉渠,这些工程完成后,彻底改变了往日靠天吃饭的局面,从种植到收割基本有了保障,即使收割时遇到阴雨天,几台烘干机可以处理晾晒问题。老百姓对水稻产销没有后顾之忧;第二步重新备注了他在农技站时注册的“沙沟湖”大米商标使用权,使“沙沟湖”大米在他手上起死回生、焕发生机。
2006年秋天水稻收获季节,由于何立明选用了国内最先进的优良品种,加上采用机嚣插秧,科学施肥管理,水稻长势喜人,当年600亩水稻喜获丰收,亩产达1200斤,何立明用自产的水稻加工大米,第一批大米生产出来后,他送给市区个别单位品尝,由于品种好、米质优,做出来的米饭香气扑鼻,当一碗碗香喷喷的大米饭端上餐桌的时候,大家交口称赞,不少人将品尝结果反馈给何立明,何立明激动的差点流下眼泪,他默默的庆幸我成功了。从此,“沙沟湖”大米在邳州周边乃至徐州名声远扬,成为部分超市和单位食堂争相购买的大米品牌。
为了发挥水稻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周围的农民增收致富,2007年9月,何立明动员徐塘周边的村民加入水稻种植合作社,八杨、五杨、瞿家、陈楼等村农民种植大户在自愿、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加入新型农民合作专业经济组织。进入水稻合作社的农户,水稻优先收购,价格比其他农户每斤高一角钱,让利给农户,以增加合作户农民的收入,仅此一项,何立明每年让利给村民30多万元。
为了提高“沙沟湖”大米品牌,扩大大米的销售,何立明不断学习探索,借鉴其他企业的经营模式,把大米分成不同系列,分类包装向全国各地推销。为此,他带领销售团队先后到南京、上海、贵州、甘肃、兰州等地,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饮食习惯,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沙沟湖牌”大米,同时邀请外地客商来合作社现场了解体验产品,参观合作社种植基地860亩,家庭农场7个,农户360户,加工5800吨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打消客户心里顾虑,带动客户的购买欲,让客户买的放心,卖的安心。
“沙沟湖“大米有了名气后,合作社加班加点满负荷生产,即使这样有时还供不应求。善于经营的何立明知道,随着城市的发展建设,他现有的沙沟湖种植基地在逐年减少,仅仅依靠沙沟湖这片土地的种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他开始了规划,把目光投向米业的未来和远方。一个新的发展蓝图在他心中慢慢形成。
他让儿子开车带他出去,跑遍了邳州农业几个大镇,经过多次对土地资源、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综合评估,2018年他选在一面靠两边环水的邳州市戴圩街道高渡口村流转土地580亩(带动辐射农户2000亩),投入280多万资金,平整土地,修路架桥,兴建厂房和办公室,购买农机设备,生产基地设施建设完成后,他当年就引进国家农科院推广的适合本地气候生长的优质稻米南粳9108、徐稻9号,因为高渡口村地处古老的大运河畔,稻田全部用大运河的水浇灌,所以他注册了“古老河”牌大米商标。现在“古老河”牌大米也象“沙沟湖”牌大米一样齐名,成为邳州乃至周围市县的知名品牌大米,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2020年“古老河”牌大米获得“绿色生态食品证书”。2021年徐州市农业农村局领导前来高渡口村水稻基地参观给予高度评价,同年十月,在稻子飘香的季节,邳州市水稻观摩会在戴圩基地召开,与会专家领导亲眼目睹了优质稻田生产基地生长态势,参观者都禁不自禁的竖起了大拇指齐声夸赞。
20年风雨拼博,20年苦干实干。何立明吃了别人没有吃过的苦,受了别人没有受过的难,付出终有回报,何立明和他的水稻合作社,他创建的沙沟湖米业走出了邳州,走向了全国,成了远近闻名有影响力、深受农户信任的合作社。合作社被徐州市评为“五好合作社,”“十佳文明诚信农民经济合作组织”。2015年被江苏省评为“五好示范合作社”,合作社承担了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产业化治理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产业化经营项目。2019年经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多家单位审定,五杨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示范社”,2020沙沟湖米业公司种植的5718品种,经过中国好米榜味榜测评实验室感官评定,颁发了四星级非常好吃证书,高渡口种植基地被江苏省农林厅命名为绿色生态农产品产地,2022年7月,五扬水稻合作社被评为“江苏省老区帮扶项目示范基地”。
在沙沟湖米业车间,负责生产的公司经理何伟介绍:“我们日加工水稻200吨,通过精选、脱壳、精验、抛光、色选等步骤,为消费者生产出健康优质的好大米。 ”
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沙沟湖米业采用多种不同的规格与包装风格,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品牌特色,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与美观的双重需求,无论是家庭日常食用、节日礼品赠送,沙沟湖米业都能提供合适的选择。
邳州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退休干部刘留说:听人介绍沙沟湖大米非常好,我去年开始购买食用沙沟湖大米,籽粒晶亮、米质口感软糯、香味浓郁,全家都喜欢沙沟湖大米,现在我们就认准这个品牌,换其他的都吃不惯不合口味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杯,沙沟湖大米为什么这么受消费者喜爱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沙沟湖米业创始人、公司董事长何立明。
何立明介绍,沙沟湖米业公司的大米只所以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一是大米产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优越的地理水质,二是公司有高标准的集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生产链,为了保证大米的品质,公司不断扩大投资提挡升级,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大米生产线和600吨低温烘干线,库房仓容达10万吨,具备日加工精米500吨能力,年加工稻谷10万吨,年产优质大米6万吨,充分满足本地区市场需求。
沙沟湖米业的产品特色鲜明,生米颗粒饱满,成饭色泽珠白,入口清甜甘香,主打产品有“沙沟湖”系列、“古老河”两个姊妹系列,目前在市场都特别受用户欢迎,“沙沟湖”大米和“古老河”大米都生长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吸收了丰富的矿物质和养分,得天独厚土质、气侯、水质为大米生长提供了全面的营养,在特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水稻生长,积累了丰富的干物质和营养成分,加上有充足的光照和优质的水源灌溉、有机生物肥料的施用、加上精心管理,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提升了大米的品质和口感。
面对企业不断发展,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董事长何立明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产品质量不放松,严把关生产各道环节,他表示:“我们沙沟湖大米业将一如既往致力打造生态、绿色健康的产业链,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确保各道工序严谨规范,让消费者吃上优质、安全、放心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