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夫妻俩去海安采访原白米区区委委员、组织科长兼娄庄乡指导员、乡游击队队长(兼区游击队班长)刘克民(解放后任海安县委组织副部长)时回忆: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当时熟悉白米区情况的本地人刘克民、民政科长王悦、调解科长孙仁及有关区乡领导一起进行排队,把全区凡是有利于敌人筑据点的庙宇、地主庄园排出来。早在1942年抗日斗争中,为配合“反清乡”斗争,县委曾组织群众大破拆,阻塞水陆交通、挖抗日沟。全县共拆除可作敌人据点的房屋2500间。万余群众在姜黄河上打明、暗坝1200条。白米区领导当时在排队的时候排到,经过抗日战争、1946年“五四土改”,税警团曾经住过的十几个据点,如南寺、北寺、青墩、张尤庄、梁王寺、娄庄财神庙、茶庵庙、章郭庄等处的据点都拆毁了,剩下可作据点的已经为数不多。娄庄镇是白米区的第二大镇,有200多户,在解放战争中敌我双方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娄庄镇成了斗争的焦点。大扫荡时,白米、马沟的敌人每次必到。娄庄镇街上有瓦房的一般都是店房和住家房,没有大的空房子,敌人不好侵占店房和住家房,作据点的可能性也不大。
当时排出敌人可作据点的有两处:一处是娄庄西边有个花果店庙,只剩下一个大殿,庙西边不远处有个花二房(原朱翟乡一村),花二房北边有一条横河,西边有一条竖河,只有一个坝头进去。这一家是安排要烧的。另外一处就是小白米胡大房,胡大房四周有圆沟环绕。当时在排队的时候,也不知道这家地主姓什么,主人在什么地方。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来得及拆的就拆,用翻耙在屋上推下瓦片,将墙推倒。来不及拆的坚决烧。
住在胡大房圆沟小桥东边的周桂英反映,在胡大房被烧之前,和平军来驻扎过8天。笔者访问了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的原省煤炭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刘鹤树。刘鹤树1945年7月入党,候补期1个月,8月任胡大房所在的曹堡乡的党支部书记、乡指导员。1945年8月16日,胡大房所在的吴堡乡成立农抗会,他被选为副会长,后来任过白米区区长、区委副书记。
刘鹤树从福州打来的电话记录(2007年12月25日上午10:30)
“……1945年8月16日,曹堡乡成立农抗会,选举农会长、副会长。吴永发任会长,我任副会长。各村成立分会。我们曹堡乡离大、小白米近,乡农会的积极分子、区队、区干部经常到我们这儿来活动。后来党支部建立,黄四泽、黄华山是主要成员。我1945年7月入党,候补期一个月,一个月后任党支部书记。建民兵后,我是民兵指导员兼民兵大队长。顾林任大队长。1945年10月,搞“二五”减租,整个区都搞。区委书记马骏是海安县野周人,家庭是地主,他带头减租。1946年4——5月份,搞“五四”土改试点,会上介绍了刘少奇在北方的试点经验。后来国民党进攻解放区,为了实现和平,毛主席去重庆谈判。这些情况当时都向下面传达了。1947年6——7月份,我任吴堡乡指导员、乡农会长。当时我们抓紧时间搞土改,赶快分田,动员参军,保家卫国,保胜利果实,贫苦农民都跟我们走。
关于烧胡大房。1945年农历12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从姜堰出发,分18路向姜、曲、海、莫家庄、青墩进攻。敌人进攻的正规军多,还乡团、自卫队也多,敌人打进来了要住人。国民党部队多住不下。当时,还乡团、自卫队想住进胡大房,胡大房房子多。我们工作队和区队的人组织去烧的。当时参加的有区农会主任黄四泽(海安县莫家庄人,有文化)。1947年10月,搞三查三整,我任白米区区委副书记,1948年5月当区长,后到苏北区党校学习,一直到解放。”
电视文献系列纪录片 红色吴堡纪事 李存山 1、不屈的勇士
【山东省档案馆,革命历史资料室,档案柜】
解说词:山东省档案馆保存着一份《土改复查参考资料》(第三册)档案文本,刊载了“苏中吴堡乡支部领导坚持斗争的经验介绍”。文中首先交待了吴堡乡的地理方位和属地,用极其简洁的语言,真实、质朴地记录了是时历史背景,凸显时下残酷恐怖的政治氛围。
【根据史料绘制吴堡乡旧时平面图;屏幕上突显档案文本一段文字。解说员用凝重、低徊的语调解读】
“吴堡乡属泰县白米区管辖,乡村跨海(安)泰(州)公路两侧,离白米仅几节田,离姜堰十几里。一九四七年七月十六日顽军企图打通海泰线,于是白米、姜堰、曲塘均在顽军疯狂无理的进攻下,暂时沦为人间地狱。……”
【图片或速写展现吴堡旧景】
解说词:这是一篇介绍吴堡乡党支部坚持对敌斗争经验的材料,整篇七百余字。透过表面的记述,仔细端详品读,倒像是一则有故事情节、有鲜活人物,有头有尾、有张有弛的短篇小说,亦或是独具蒙太奇特质的精彩影视片段。
【白米集镇四周构筑碉堡、土围子,洋顽、土顽荷枪实弹,有的架着机枪,有的列队巡逻。距离集镇仅一步之遥的吴堡乡,处于极度恐怖、危险的环境之下。阴沉的天气,白天偶有三两神色紧张跑动的人,相互使使眼色或耳语交谈……】
解说词:顽军强占白米、姜堰、曲塘之后,国民党泰县县长丁作宾即委派旧属杨四维担任第六区区长、区队长及保安大队长。杨四维在丁作宾的卵翼下张狂至极,不可一世。他充当匪任后,迅疾在白米、马沟等地招兵买马,搜罗了一些原税警团的残兵败将,反动乡保长,地、富分子和一些地痞、二流子,扩充了保安大队,成立了匪乡公所和还乡团自卫队,配备了精良的新式武器,指定目标就是扫荡清剿全区的共产党、游击队。布阵完毕,他首先挥动“大军”对全区东、西两线全面、连续、疯狂地扫荡清剿。我东线三联乡乡长杜宝银、郭宝才,西线娄庄地区县交通站长洪葆武,乡干卢玉章、黄大有等遭其杀害,可谓“旗开得胜”。那些原先逃亡的反动家伙纷纷还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举起屠刀残害人民。杨四维因勇猛过人,那些反动透顶的家伙猩喜若狂,得意忘形,杨四维因之被冠以“杨老虎”的“威”名。
在如此恶劣残酷的政治环境下,解放区广大翻身农民特别是党员干部们如履薄冰,随时随地都会遭遇敌人捕捉和杀害。
地处白米集镇边上仅距“几节田”,可谓“一步之遥”的吴堡乡,是匪区座“杨老虎”的卧榻之侧,亦是反动派出动扫荡清剿的“踏板地”,危险至极,可想而知。
解说词:文中记述,吴堡乡支部书记(乡指导员)土改中得田三亩,父亲是在民国十九年被地主打死的;乡民兵大队长绰号‘腊瓜’。因情势严峻,指导员连夜主持召开全乡党员紧急会议。
【暗转;夜间,吴堡乡党支部书记、指导员紧急召集全乡30名党员开会,统一思想,共商对策。会场气氛极度紧张,指导员用略许颤抖的声音主持会议。】
指导员:大敌当前,情况严重,我们乡干部商量过撤退搬家的事,意见不统一,现在召开支部大会,让全体党员干部讨论表决。胡大房37间瓦房在当时白米区曹堡乡一村,位于交通线北侧,四周护庄河环抱。抗日战争胜利前,白米镇据点上的伪军有一部分就曾驻扎胡大房。在白米镇通扬公路段,东有崔母、白米、小白米,西有马沟敌人的据点。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
评论列表(2条)
关于福建省原煤炭厅副厅长刘鹤树(原白米区委书记),我曾写过一篇《胡锦涛和姜堰》采访故事《智斗刘厅长》,说的是有个骗子借刘厅长之名,说在盐城出了车祸向我借3万元的故事。[呲牙][呲牙][呲牙]
[呲牙][呲牙]
感谢《邳州文化网》持续转载《胡大房》(1一一26》
1942年抗日战争中,对地主瓦房和廟宇进行过大破拆,1946年6月,为防国军和还乡团侵犯作据点,胡大房被排出作为烧的地方。为了解此情,笔者夫妇采访了海安原组织部副部长刘克民和福建省原煤炭厅副厅长刘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