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房(十六)

作者:缪荣株

胡大房(十六)

1944年11月下旬,白米区民主政府在东阳庄召开第一次参政会,把各阶层代表人士都请来了。区长姚笑予主持会议。会上根据县委指示,立即在全区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并宣布“二五减租”的意义和政策,会上包括胡炳祥在内的不少士绅都表示赞同。由于胡炳祥为人和善,思想开明,拥护党的政策,积极参加抗日社会活动,曾受到司令员黄逸峰的邀请,作为开明绅士的代表去曲塘联抗司令部参加座谈会,共商抗日大计。胡炳祥去参加会议时,带着他的儿子胡增棋乘班船去的。解放后50年代初,白米镇扩建,胡炳祥将房屋地基全部赠给白米小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炳祥年纪渐大,而胡增鑫兄弟相继长大成人,因此遂将茶庄业务逐渐交给他们管理。

胡炳祥在胡氏茶庄前后达40多年,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深感胡家对他的抚养栽培,信任重用,深为感激和怀念。胡炳祥也为胡氏茶庄的承上启下及其发展作出了贡献。

胡氏茶庄总管事胡炳祥晚年的生活是凄惨的。1956年公私合营后,胡炳祥在海安县南莫镇崔母村先是租住了一间房子,后来被安排进生产队晒场上的两间草屋,中间用芦苇隔着,衣食得不到保证。在极左路线影响下,家里做棺材的木头、雕花床 、八件皮袄、留声机、帽筒等先后被抄去。胡炳祥去世后,只有一口薄材,风儿吹进草屋,屋里只剩下一对摇动的玉制帐钩,仿佛在诉说过去的辉煌。

胡大房(十六)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