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沟阻击战有力地支援了友邻部队顺利攻占海安曲塘,标志着姜堰地区对日作战取得最后胜利。9月15日,在我军强大反攻下,驻姜堰的伪军孙良诚部及曲塘、夏朱、白米等据点的敌伪撤逃泰州城。当夜,姜南、姜北两区民兵、自卫队数千人破拆姜堰碉堡工事。苏中第七纵队、泰县县级机关、县独立团进驻姜堰。
离胡大房西边一里多路的曹堡村是还乡团铁叉队的老窝,夜里发现新四军有活动,敲起锣来成百上千的人集中起来,围剿新四军。曹堡乡的指导员刘鹤树躲在草堆里,曾被铁叉队戳伤了手臂。新四军的交通线被限制在白米以东两到三里路的狭长地带。夜间行动不能发出声音,不准咳嗽、说话、吸烟,沿途灭尽了狗子,以防狗叫惊动了敌人。
王广才是西南游击营营长,负责保护苏南来的干部,接送他们过老通扬运河,去华中机关回报工作。接头的地点在白米镇东庄,游击队员在老通扬运河北边向河南3个泥块一甩,在河南等待过河的干部,乘小船就过来了。游击队将过河的干部送到白米镇北边的莫家庄(南莫镇)。
1982年原白米区西南游击营营长王广才的回忆录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猖狂进攻,白米区委对那些政治上倾向敌人的社会右翼势力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在白米镇上,在敌我双方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镇“中和堂”中药店的老板黄茂中是大学生、国民党员,是“三三制”参政会国民党方面的参事,当地的乡贤,威望高,是危险分子,怕国民党来了此人会为虎作伥,被新四军方面抓起来了,引起了民愤。“中和堂”中药店和“鲍隆兴”香店相邻,在马路斜对过。当时镇上一些右翼势力当晚就到“鲍隆兴”香店活动,第二天引起全镇罢市,后来几百农民也上白米街游行。这样做本意是反映共产党抓错了人,结果适得其反。越是闹得厉害,越是怕黄茂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利用,越是不放黄茂中。后来情况越来越紧张,北撤时黄茂中被带走,生病而死。据教育局中教股原副股长鲍继愚反映,那时他12岁,由于当时活动经常在他家进行,白米区委有关方面追查罢市策划者以及写标语的,牵连到他的父亲鲍光焕和弟弟鲍继庆(当时16岁)也被抓了过去,后来用几担大麦赎了出来。
1946年8月,全县各区进行“大破拆”,以滞缓敌人的行动,不让敌人立足。破拆重点为各大地主住宅及庙宇祠堂。蒋垛区十六个乡镇一天拆房屋640多间。蒋垛镇观音庵(现在叫观音禅寺)除3间厢房外,全部拆光。大伦乡土山村将文庙全部拆除,武庙部分拆除。蒋垛镇地主老二房、崇后房住宅、顾高镇顾氏七户地主住宅、芦庄村观音庵均拆光。顾高乡千佛寺因其地形独特,为防止敌人在此屯集,做围子,广大老百姓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自发组织分工将寺庙拆除。翟庄、芦庄村的群众拆除的是后殿、克强村群众拆的前殿、中殿,一夜之间,99间千佛寺只留下后殿大生和尚的住房及西厢屋3间。被拆下来的木头,有筛子口那样粗,全部搁在废沟塘里,也没有人敢要,怕得罪菩萨。
根据原白米区调解科长孙仁回忆:苏中七战七捷宣堡战役结束后,在白米区委的领导下,全面进行了反内战的准备。当时主要工作是:(1)搞土改分田地,扒掉剥削阶级根子,使农民彻底翻身;(2)在全区人民群众中进行反内战的思想动员,号召拿起枪进行保田保胜利果实的武装斗争,各乡干部和积极分子都拿起了枪,组成游击队;(3)根据区委部署,赶在敌人进攻之前,把最反动的顽乡队副吴庭纲进行就地镇压;(4)为防止敌人筑据点,把集中的地主瓦屋墩儿进行了破拆。六居乡陈庄屋、支庄屋、祝介墩儿、娄庄顽乡长李克涛等的瓦房,就在那段时间破拆的。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