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俺村的两位五保户

作者:李玉华

记忆里,俺村的两位五保户
刚刚刷到一个视频,主播说,国家要取消五保户,理由是,有很多的五保户都是年轻时好逸恶劳,懒惰造成的,还举了很现实的现象,就是有儿有女的老年人,八九十岁了,还在人家收完庄稼的田野里捡麦穗,捡玉米粒子,捡其它落下的农作物。辛勤的身影随处可见。而反观村子里的一两个五保户,他们悠哉游哉,在村子里晃悠,这反差真大啊,难免有人说,有儿有女的还没有五保户生活指数高。是的,也有网友评论说,那你怎么不去做五保户?
提起五保户,我就想起我邻近的大老爷,他去世也有四十多年了,那时,我还是上初中,我们上初中的时候,由于生员多,公社的中学根本容纳不了,于是各个大队的小学,就设置了戴帽中学,我就在本大队的小学校读初中,中午放学到家,本想在家吃饭,母亲说,今天不要在家吃饭了,去你大老家吃。我的娘来,大老就一个苦老头子,他家有什么吃?母亲说,你还不知道?你大老老了,生产队给他送殡呢。咱这多少家子都不需要做饭了,都去他家吃。公家出的钱。我去了,那菜好像是猪肉白菜粉丝。当然肉很少。饭是爬豆和山芋。满满一大锅。很多的亲邻都是吃的满头大汗。毕竟大老入土为安了。老人家也是八十多岁了,喜丧。
想起我这位大老爷,他也是苦命人,他是生在旧社会,年轻时被国民党抓壮丁,在他的军旅生涯里,曾在一个冬天,都说国民党部队,条件优越,其实可不然,他的双脚冻得又红有肿,那时他也不懂怎么保护好自己,几个当兵的,趁着宿营的时候,燃起了一把篝火,围上去就烤了起来,没多久,双脚十个脚指头都烂掉了。后来才知道,当初就不该用火烤,直接用雪搓就没事了。
成了没用的兵,就回家了,这时也错过了成家的机会。解放后,他一直孤身一人,在我们生产队看场。生产队仓库旁边给他盖了一件小屋,他就在那里尽心尽责看护着集体的口粮。
说起第二位五保户,那就是我的瞎老太。瞎老太住在我们村的最东边,就是最东头。我们小时候,没人叫她瞎老太,都叫庄头老太。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看见她坐在村头的大捻盘上(旧时候,村子里磨面用的)我们就热情的称呼:老太。这时她就问,是哥?是姐?我就说,是哥。老太就乐呵呵的。我们就走了。
等我到了二十多岁了,生产队就分田单干了,五保户怎么办呀,没有集体了,于是到了夏季,秋季,生产队队长就挨家挨户筹粮食,送到瞎老太家,她自己办着吃。她原来住的房子不能再住了,也没有再修补的价值。正好生产队还有不用的老场屋,就把瞎老太送到了那里。场屋在村子北边,这时,我们就改叫她北场老太。
场屋离民便河很近,就在她的屋后,瞎老太每天提着泥罐子到河里提水吃,双目失明,不管河里草啊绿苔啊,她都照样煮饭。
后来乡里建了敬老院,瞎老太去了那里,活了九十多岁。她去世的时候,我们生产队每家去一个人帮忙。也是公家出钱。记得当时村委会还来了干部,并送了花圈。
瞎老太不是好吃懒做。是她家的男老太去世的早,自己双目失明,不能劳作,无依无靠。
所以说对于五保户的各种看法,不能同一而论,当年的五保户绝对是弱势群体。至于现在的情况,我就不作评论了。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墨人的头像
    墨人 2024-11-13 08:19

    家乡最为尊敬的两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