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房(十七)

作者:缪荣株

胡大房(十七)

二房叫胡沇训,太平天国年间,因年年战争加上山洪爆发 ,颗粒无收  ,逃 亡 到 白 米 镇 老四处落脚谋生 。胡沇训的儿子叫胡树高,孙 子 叫 胡 炳 仁 (字静斋)、胡 炳 怀 。他 们 一度时期住在白米镇安旅堂,弟兄俩原先也服务于茶叶。

徽州地区的数十条支流汇集而成新安江,中游被称为富春江,下游为钱塘江。新安江流域水量丰沛,便于航行,为徽州人的货物贸易提供了一条黄金水道。水路从歙县深渡镇经新安江至杭州,转大运河到白米镇上千里路。有一首《水程捷要歌》为证:

一自渔梁坝,

百里至街口。

八十淳安县,

茶园六十有。

九十严州府

钓台桐庐守。

潼梓关富阳,

三浙垅江口。

徽郡至杭州,

水程六百走。

这说明从徽州到杭州,水上路程有600里。胡炳仁由于用船到徽州运茶叶,一路背纤,跋山涉水,长期感受风寒,常常夜不能眠,致使双眼染疾失明,后闲居在家,1936年病故。胡炳仁祖上开过油坊,至今油坊所在的地方有条巷子叫油坊巷。

三老太治家有方,对家族中该帮的帮,该疏远的疏远。胡炳仁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离开了白米镇安旅堂,老大胡增善搬进了昌桥村,老二胡增泉参加了新四军,老三胡增余、老四胡增强就搬到胡大房来住。据胡增强的妻子堵兰英说,老三胡增余、老四胡增强在胡大房东边砌了三间小屋,想把乱七八糟的家什放在三老太家。这一家,三老太帮助已经很多,由此产生了依赖性。俗话说:穷亲烂族晦气本家。三老太说:穷本家不能搭,一家不成一家,两家不成两家。三老太没有同意胡炳仁家的两个儿子将破家什搬进家。但是三老太对胡炳仁的四个儿子有所提携和照顾。她就将胡炳仁13岁的大儿子胡增善安排到姜堰胡源泰茶庄学生意,后来任季市镇胡源泰茶庄管事多年,全家在季市镇安居下来。胡炳怀后来离开了茶叶店,流落江湖唱道情。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