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善禅寺”俗称“羊山寺”。明成化年间,宫中侍膳太监邳州人徐瑛奉皇后懿旨建造。
1471年(成化7年)5月落成,宪宗皇帝赐名“宗善禅寺”。该寺院规模宏大,由山下上登十八盘有山门,山门楹联为“千秋泗滨三宝地,万古羊山一禅林。”其殿堂依山势从下至上逐层展开:依次为金刚展(持国、增长、广目、多闻)、接引殿、大慈殿、罗汉殿(即迦蓝祖师堂)。后楼为皇姑坐象(楼下三宫),东院是阎罗殿,西院玄都殿。身上铸有小佛千尊的如来铜像,重四千八百斤。(暗喻四月初八是佛诞生日)。
“宗善禅寺”为下邳众寺庙之首,它以佛阁之多(凡一百八十余间),殿宇之恢弘,气势之磅礴,塑像之栩栩如生,闻名于苏鲁。
“宗善禅师”曾以医道巡抚民间,博得数百里黎民百姓之赞誉。苏、鲁、豫、皖之众纷至沓来,求神问卜,请医索药。禅内常年香火不断,诵经声昼夜不停,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盛时,一日进香者可达数百众。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的诞生日,每年是日,邳、睢、铜、宿、淮安等十多县民众云集羊山庙前,凡佛徒弟子双手合十打坐庙前,禁食三日以示对佛祖的挚诚尊崇;求药拜佛,求神问卦者则携香秉烛穿梭于庭院,跪拜于殿堂;商贾则云集山下巷中,从事各种货物的交易;更多好奇者则不畏百里之遥来此观景览胜……年年如此,便形成了羊山庙会。
羊山庙会最鼎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这是因为自公元335年(周显王34年,齐威王22年)齐威王封邹忌为成侯于下邳,“下邳”名始。至清康熙6年(公元1668年),前后两千年间,下邳遭大小灾害(水、早、雹、地震、蝗)千余次,民苦不堪言。而清康熙 28年(公元1689年)帝南巡至邳,州人陈肇宪拦道上疏。康熙帝责成江苏抚臣洪之杰率州牧孙居湜再次调查复奏,获旨免去二十年来所欠租赋银粮。 当年知州黄日涣、孙居湜改建新城于艾山之阳,而诣故州治为旧州或旧城。康熙61年,知州孙居湜于象山南开引河九百余丈,黄河改行象山南,俗称“象过河”。乾隆4至14年八次赈灾,共发帑银八十五万六千余两,米、麦三十万零五千余石,22年又动用国库银开凿白山河,水患渐除。下邳民众安居乐业,故庙会鼎盛。
庙会由单一的求神拜佛转变为以商贸为主的集市形式,促进了下邳的社会繁荣。乾隆年间旧州民众已聚上万,商行作坊五百余家,茶食、旅馆百余个,庙会三天最大客流量达十五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