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志愿军战歌》

屈绍金(搜集整理)

记《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每当听到这雄壮的旋律,我们脑海中立刻便浮现出“一列列排着整齐队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打着背包,昂首挺胸向朝鲜战场前线开拔的画面……”。音乐的魅力穿越时空,今天我们唱起这首歌依然会获得无穷的力量。6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歌曲,却是一位不在朝鲜前线的文艺工作者,在20多分钟内创作出来的。

这首《志愿军战歌》的曲作者是周巍峙老人。他告诉我们现在我国都解放了,可没想到美国人竟然将炸弹扔到了安东(今丹东),还炸毁了鸭绿江大桥,将战火烧过了三八线。这真是旧愁新恨啁!周老说到这里,目光很坚毅,“我们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抗美活动。抗击侵略是义无反顾的”,《志愿军战歌》就是在此产生的,而且只用了20多分钟。

周老仍清晰的记得:“1950年1月26日上午,他与马燕祥副局长一起到了艺术局局长田汉家,向他汇报全国戏曲工作会议的筹备情况。这时,当时《人民日报》上刊登一篇《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位战士的谈话》,标题下面有一段很简短但很有气势的誓词——这就是《志愿军战歌》中的歌词,吸引了他的视线。看着这誓词,眼前仿佛出现了许多熟悉的战士身影……这时,一个个音符从心里、从手中蹦出来。自然形成却又富有音乐结构。于是,就在他们谈话当儿,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一首激昂振奋的进行曲在他笔下流畅的诞生了。当初谱曲时,只是一种责任感在驱动,并没有去想它怎么流传。现在该歌曲的原稿存放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内。用20多分钟写出来的歌曲,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它一直传唱到今天,但这绝不是简单的20多分钟,这是几十年军队生活的体验,对军人和祖国的朴素感情和对音乐极高修养的综合体现。当年,冼星海创作的一曲《黄河》用了不到7天时间,听上去也是那样的美妙感人。这需要思想准备、感情准备、生活准备和音乐准备。

这首歌曲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迅速传唱,至今不衰。但当时曲子写出来后,却还有两个问题:一是没有歌曲名,二是没有词作者。周巍峙就起名叫《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发表时被改成《打败美国野心狼》。由于这是一首在战士中很流行的誓词,报上没登词作者。等到1953年,该歌曲得奖后才知道作者是麻扶摇。他是某炮兵团指导员,将战士的誓词集中写成的。从1950年到1995年,这一首歌曲的词作者隔了45年后才第一次见面。周老说:“当时有个志愿军老战士写信给我,他在信中说,‘麻扶摇住在石家庄的干休所,’我们这才见了面。麻扶摇是山东人,个子很高,很健谈。”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