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蒲如国
在县东南,商世国名,后亡。《路史》杜预云:下邳取虑东南有蒲如城(详沿革纪事表)。
[注释]
取虑:《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取(qū趋,亦音秋),虑(lú卢)。
2、取虑故城
在县西南,古国。汉县,属沛郡;梁,潼州。魏,睢州皆治此。北齐废,唐、宋地属下邳泗州。《太平寰宇记》:取虑故城在今天下邳县西南,是明属虹县。《方舆纪要》:取虑故城在今虹县北百二十里,是乾隆府厅县志收入睢宁云,在县西南。盖国朝县境西南稍广,兼取虑故治也。今所称潼郡集者,即取虑故址。《水经注》:谓睢水东经取虑故城北是也。详考《魏·地形志》《隋·地理志》,取虑、临潼分列两城,一为睢州治,一为晋陵治。考古者往往混合耳。
3、睢陵故城
汉县,宋济阴郡,领定陶、顿邱,寄治此。魏废,侨郡县。北齐并省睢陵。《后汉书·章怀太子注》及《太平寰宇记》:睢陵故城在下邳县东南。《江南通志》:其故城即今睢宁县治,《旧志》引《水经注》:睢水径取虑故城北,又东径睢宁县故城北。今以《水经注》及《后汉书注》参考之,当在今睢宁县南云云。案北魏睢水与今水道不符,郦注水经时,睢陵县在睢水之南,今则睢水在睢宁县之南,相去且五十余里。良由黄水淤垫,河道变迁故也。据《金史·地理志》言,睢宁于兴定二年四月以宿迁县之古城置,是睢宁未立之前,必有古城存也。《后汉书注》、《寰宇记》谓下邳东南,恰合通志言,即县治亦必由此推之。通志说是。
4、北陵故城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晋武帝改,东晋废。县东南凌城集有故城是也。《太平寰宇记》:下邳县有北陵故城。引晋《太康地记》云,北陵县属下邳是宋时,城址犹存也。
5、临潼故城
在县东南五十余里。汉县,后汉封国,魏置郡治此,县曰晋陵。齐改郡,曰“临潼郡”,县曰“睢陵”。后周废。《方舆纪要》:僮城在虹县东北七十里,至今遗址尚存。
明张冀凤《过僮城诗》:
僮城取虑汉时侯,据国曾分最上游。
世代不禁陵谷变,苹花无数乱汀洲。
采自《虹县志》
6、竹城故城
在县西北。《魏收志》:临泗有东、西二竹城。《府志》一在宿迁县。
今县志西北有竹城社,当即此。《春秋大事表》:睢水东经取虑城北,竹城故城南,又东经睢陵故城南,下相故城南,东南入白洋河小河口。
7、占城
在县西北七十里,俗名瞻王庙,有七十四井,城址犹存。国朝谢乃石《占城道上诗》:
晨起占城馆,征鞍拂晓霜。
河流如搏象,山队似驱羊。
被浪怀宗悫,挥戈忆鲁阳。
圯桥何处问,望断水云乡。
8、新城
在县东北四十里。《方舆纪要》:宋韩侘胄(chà zhòu岔宙)所筑。
9、九城
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10、偃王壁
在黄山社龙泉山后,土垒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