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将部队交给共产党

作者:张法民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将部队交给共产党

夏慕尧出身贫苦农民家庭。由于生活困难,从小雇给地主放牛,10岁后在本村读过几年私塾,性格倔强,思想比较进步,少年倜傥,夙怀反清光复之志。

青年时,他目睹清朝末年政治腐败,军阀混战,贪官污吏,鱼肉百姓,外侮频仍,便积极投身反清活动,参与领导了邳县“五河口”农民暴动,遭到清政府镇压。暴动失败后,毅然投笔从戎,离家出走,加入苏州混成旅第23协16标2营充任正目(班长)。藉以得识新军,合谋排满,当时新军的官长,多为革命党人,他们经常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推翻清朝的统治,才能救国救民”等革命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后入苏州武备学堂深造,并相继参加光复会、同盟会,走上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的道路,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爆发,同盟会上海总部组织苏浙沪联军,夏慕尧应征入江苏军。12月2日,江苏军首破清军高桥、雨花台防线,攻入南京城。南京的光复,为南京临时革命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此次战斗中,夏慕尧荣立战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夏慕尧被任命为总统府警卫营副营长。4月1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为编遣革命军队,在南京成立“留守府”,由黄兴出任留守,夏慕尧任宪兵营副营长。

1913年7月2日,革命党人发动了讨袁“二次革命”,江苏讨袁总司令黄兴带军东去,南京失守,夏慕尧与何海鸣、韩恢率同桂军第8师攻入南京,宣布独立。适时北洋军阀冯国璋、张勋所部相继南下,北洋大军云集,因众寡悬殊,部队撤退,夏慕尧才离开南京,东去上海。仍与革命党人计议,随即奔赴苏北、鲁南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声讨袁世凯称帝,继续为革命奋斗。

1916年春,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宣布独立,举起护国讨袁大旗,孙中山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夏慕尧作为孙中山随从副官,积极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8月,夏慕尧又到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领导群众搞独立运动,当时声势较大,民主革命浪潮汹涌澎湃。

1917年7月初,孙中山率领海军和部分国会议员到广州,举起护法旗帜。讨袁护法战争开始,10月21日,夏慕尧被孙中山任命为“中华民国政府山东护法军第3路军司令”。这都说明,夏慕尧在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的时候是有功绩的。

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后,夏慕尧奔走于苏北、鲁南、豫西之间,继续为孙中山扩充队伍,壮大革命力量。这时,山东省峄县(今山东省枣庄峄城区)孙贵之、孙美瑶叔侄,为反抗北洋军阀和当地豪绅的压迫,聚5000余人,在抱犊崮山上竖起了反列强反军阀的旗帜,颇具声势。

1921年,夏慕尧受命于孙中山,争取这支武装,以壮革命军之力量。他通过关系与孙贵之部取得了联系。年底,夏慕尧偕夫人来到抱犊崮,通过交往,孙贵之颇为敬仰夏慕尧的正直和学问,夏慕尧顺利做通了孙贵之工作,使其接受了孙中山授予的“山东自治建国军”的番号,并聘夏慕尧为参谋长,该部官兵称之为“师爷”。经过一段时期工作和观察,认为该部人员复杂,政见各异,难以改造,夏慕尧返回江南,于192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

11月30日,江浙联军向天堡城发起多轮攻击,终以阵亡164人的代价于12月1日凌晨六时攻下天堡城炮台。取得了光复江宁的关键性胜利

北伐战争,由国共两党合作,取得了胜利。孙中山在逝世之前,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蒋介石执政后,背叛了革命,夏慕尧一直反对蒋汪的反动政策,对国民党极为不满,因此不愿在国民党营垒中任高官,食厚禄,仍以普通一员的身份,生活在群众中,广交贫苦人民,不特殊,不摆老资格,善于团结人民。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群众,受到社会人民的信仰和爱戴。

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背叛革命,于1927年发动了反革命的“四.一二”大屠杀。为此,夏慕尧愤然退出军政界,从广州回到上海,以经商为掩护,进行反蒋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侵占我东北大块国土,继而攻陷我芦沟桥。中国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呼声,震撼了广大爱国青年,抗日的烽火燃烧祖国各地。夏慕尧在上海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他印制反日传单,宣传抗日救亡。募捐筹款,以资助东北义勇军和上海蔡廷锴将军指挥的19路军抗击日军。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夏慕尧回到邳县,出任邳县县政府第五科科长,联络群众,积极宣传抗日,并与我党苏、鲁、豫、皖特委书记郭子化联系。极力协助、掩护了邳县爱国青年的抗日救国活动。此后,日军进逼邳县,国民党邳县政府官员惊慌逃窜,夏慕尧乘机打开县监狱,释放出了在押的“政治犯”和无辜群众。1938年4月,邳县沦陷后,毁家纾难,夏慕尧自觉地响应共产党提出的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号召,坚持与共产党合作,不久,就组建了一支约400余人的抗日武装战斗队,随后与当地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了联系,相互配合,在邳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他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将部队交给共产党

1939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成立(钟辉为司令员)。随后又组建了鲁南苏北地区第一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抗日武装部队。钟辉司令率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从山东来到邳北,虽然人数不多,但每次与日伪战斗,都取得了胜利。而且两次收复邳县城。

夏慕尧是早年跟随孙小中山闹革命的老同盟会员,抗战爱国民主人士。早在支队成立以前,他就同地下党的领导郭子化熟悉,和邳、睢、铜地区抗日动员会、青年救国团等群众团体中我地下党员来往密切。他对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认识较清楚,同情并支持我党的抗日活动。后来,他亲眼看到这支队伍连续几次打击日军、伪军和维持会等敌伪组织,都取得了胜利。

而且两次收复邳县城。夏慕尧深受感动。于是将亲自组建、装备精良的4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交给了支队。并对钟辉司令说:“钟司令,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抗日,只有你的队伍才是真正打日本,维护老百姓利益的。我将这支队伍交给你,我也就放心了。”以示拥护共产党领导抗战。以后,他的这支队伍编入南进支队一团二营,并任命他的亲信徒弟滕玉荣为营长。这支队伍后来在历次战斗中,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1940年7月,夏慕尧由邳北回到邳南,这时邳南已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他又变卖家产,购买枪支,组织起30多人,交区长李清溪作为地方的抗日武装。不久,他把这支队伍交给了中共邳四区,作为区中队。同年秋,夏慕尧被推选为邳睢铜灵4县联防办事处参议员。

1944年,邳睢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夏慕尧被推选为邳睢县副参议长。在此期间,夏慕尧奔走于各阶层人士之间,为建立和巩固邳南抗日民主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6年夏,国民党对解放区悍然发动进攻。夏慕尧受中共华东局联络部第二工委主任李云鹤指派,偕女儿夏克勤到上海从事情报策反工作,到白区开展地下工作。12月,夏慕尧又带着女儿回到南京,从事情报策反工作。后因计划变动,中共党组织又指令夏慕尧从南京转移到上海市郊塘子泾隐蔽待命。1947年秋,夏慕尧到上海,根据上级指示,他令儿女夏克勤考入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以学生身份为掩护,投入学生运动,而自己继续开展情报策反工作。后因时局急剧变化,夏慕尧与党失去了联系,但他却常常出现在贫苦工人农民之间,有意识地向他们宣传中共为国为民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工农群众走革命道路。

1948年1月10日,夏慕尧因患肝癌医治无效,病逝于上海红十字医院,终年63岁。

张法民,男,笔名星火。江苏省邳州市人,中共党员。1980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农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徐州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言论等2000余篇,有的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现为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理事、《邳州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大运河》杂志顾问。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