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了,按照往年惯例,家人聚在一起吃午饭。今年的节日气氛有些沉闷,门上没贴红对子,也没买鞭炮,每人的表情都显得漠然,话说的也少。唉,娘走了,这是第一次过年没有娘啊!
该吃饭了,我呆呆的望着墙上娘的照片,她老人家还在慈祥的笑着,好像说,你们先吃吧,别等我。我手抖动着端起酒杯,眼睛湿润了,止不住的泪珠掉进酒杯里,溅起微微的波纹,对娘的思念油然而生。
娘生前说过,我出生在山东贫穷的老家,生下来就没有奶水,全靠娘用碗底的小米把我喂大,她自己却吃糠咽菜维持生命。
我没忘,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父亲的工资低,物价离奇的贵,家里人口多,娘出去干临时工挣个小钱补贴家用。当时大兴吃食堂之风,人人都吃的面黄肌瘦,只有食堂的工作人员吃的白白胖胖。为了使我们姊妹几个少挨饿,娘拼着老脸到食堂提刷锅水回家,再放些野菜煮熟当饭充饥。娘经常说,是食堂的刷锅水救了我们一家人的命。
文化大革命红卫兵大串联那年,我和同学组成红卫兵长征队,从徐州步行到北京见伟大领袖毛主席。恐怕娘知道不让去,我偷偷走了。那时候通讯条件落后,外出的人是不好联系的,我和家里断了音信。一个多月后从北京回到家,看到娘又黑又瘦,两眼充满了血丝,娘看我回来了,又疼、又气,把我训了一顿。我才知道,娘打听知道了我步行去北京的消息,一直心挂两肠,几乎夜夜失眠,身体差点熬坏了。
娘疼我们,但不护短。记得我小时候把邻居家种的向日葵偷偷掰回家中,被娘看见了,问我从哪儿弄的,我只得照实说。娘把我狠狠的训了一顿说,咱山东人的脾气是冻死饿死也不拿人家的东西,从小养成坏习惯,长大就会成贼,被派出所抓住要蹲劳改的,赶紧把向日葵给人家送去,说几句好话,省的被人骂。无奈,我只得随娘到邻居家送向日葵。邻居很豁达,说孩子小不懂事,一个向日葵算什么。
回家来,娘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个小孩在外面偷小东西回家,他娘不仅不制止,还夸他能。从此后他 越偷越大,直到把人家的牛偷卖了。结果这个孩子吃了官司,数罪并发被判处死刑。临砍头前,他提出一个要求,要见见娘,行刑官答应了他最后的要求。他娘来到刑场看见了即将断头的儿子顿时悲痛欲绝。儿子眼睛直直的说,想再吃娘的一口奶。于是娘解开怀让儿子吸允自己的奶头。谁知,儿子竟然把娘的奶头一口咬掉了。儿子愤愤的说,小时候我偷人家的东西,你当娘的还夸我,我觉得是件好事,越偷越有瘾,越偷越大,才落到今天杀头的下场。他娘顿时羞愧的无地自容撞墙而死。娘讲的这个故事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头脑形成了一个概念,不义之财不可取。
七十年代,毛主席他老人家一个号召,我插队到农村近六年,又给娘增加了忧虑。眼看着人家有机遇有门路的知青逐年回城,我们这些工人子女还在农村一年年的打熬。年龄一年年大起来,已到了可以成家立业的年龄,在农村成家如何甘心?这成了娘的一块心病,她白天盼,夜里盼,儿子何时能回城?
时过境迁,好容易盼到我进厂工作成家生子,重孙女也问世了,娘又把情感给第三代、第四代,几天不见重孙女又开始念叨。重孙女喊一声老太,把娘喜得兴高采烈,赶紧拿东西给小孩吃。是的,人的天性是隔辈疼啊。
娘常说,咱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你们都住上了楼房,还买了汽车,以前说的“电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就是共产主义了,现在不都有了吗。这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好啊,孩子,你在党,一定跟党走到底!
近十年来,娘的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吃药比吃饭还多,全身几乎没有好受的地方,住院的频率逐渐增加。每次住院院,医生和护士都说,老太太又来了,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医生们都很尽心,可病入膏盲,就是华佗在世也无回天之力。为了预防万一,我们提前买好了墓地,做好后事的一切准备。
有一次,我正在筹备一次大型会议,娘突然病重住院。我当时心急如焚,一边是自己的工作,一边是娘的病需要护理。我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去护理,精力明显不足,感到十分疲惫。娘看到说,我没什么,快好了,别来医院了,别挂念,一心干好公家的事吧。听到娘这宽厚的话语,我真感动,娘真好!
孔圣人说“父母在,不远游。”现实生活中,忠孝难以两全。去年9月初,我又要出远门了,按照惯例到娘的床前辞行。看娘身体虚弱的样子,我真不好开口。“知子莫若母”,娘看出来我欲言又止的表情,她倒先说了:“孩子,我知道你又要出差了,放心走吧,娘没事的。”听娘这平静又深情的话,我心里热乎乎的酸楚楚的。于是,我才恋恋不舍踏上旅途。谁知,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听到母亲说话。
等我出差回来,娘已在医院的病床上了了。这次,娘脑溢血,出血量很大,一直昏迷不醒。我急的喊了几声娘,娘吃力的微微睁了一下眼又闭上了,嘴里咕噜咕噜不知叨念些什么。我咨询了医生,医生说只能尽力救治,并要我们做好最坏的打算。
全家人排班精心护理,希望能产生奇迹,把娘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可是,娘一天不如一天,呼吸渐渐微弱。令人不解的是娘居然能几次拔掉鼻饲管拒绝进食,看来,娘真的想离开我们了。
一周后,娘与世长辞了。那是国庆节第二天下午五时三十分,娘享年86岁。
娘走的很安详,面带微笑。全家人都围在娘的遗体旁痛哭流泪,尤其小妹哭的昏死过去,因为她伺候娘最多,娘走了,她痛心至极,恨不得同娘一块走。
以前,亲友中有老人过世,我心中也有伤感。现在,自己的娘永远离开了,感觉更加痛苦和沉重。后事办完当天夜里,下起了淅淅秋雨,好像老天为娘祈祷。望着阴雨蒙蒙的天空,我感受了“再无老母倚门望”的楚境。
娘,您知道吧,您走的消息一传开,众多的亲邻好友同事都赶来吊唁,远在几千里路的朋友也发来唁电。许多人来自动帮忙料理后事,单位的领导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来表达心情,使咱家感受了真挚的亲情,感受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全家坚持“平时尽孝,后事从简”的原则,在单位和众多亲友的真情帮助下,整个后事办的顺利、简朴、大方,这都是娘平时教育儿女“实实在在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回报。娘,您知道这些一定很欣慰吧!
娘,我永远记住您说的那句话话:没有共产党也没有咱家的今天,听党的话,好好工作。儿子要把悲痛化为力量,在临近退休前更加勤奋的为厂工作,献出最后的光和热,感恩党,感恩厂,感恩同志。娘,再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去年夏天军训我评上了标兵,年底又评上了先进,还得到领导在大会上的专门表扬。娘,您听到这个消息一定很高兴吧!
娘,您虽然离开几个月了,单位的领导还想着这件事,年前又送来伍佰元的慰问金。我要用这些钱买您喜欢吃的连云港黄花鱼、山东老家的圆火烧、电厂食堂的甜酥饼,还有许多您爱吃的东西定期给您送去,让您老人家永享幸福!
无尽的思念和切切伤感,觉得有点头晕,于是,我到外面走一走。天气寒冷,飘起了雪花,刚到屋外的小路上,看到不远有一个朦朦胧胧的人影站在那里,定睛一看,这不是娘吗,您老人家怎么在这里?我跪了下去,看看娘还有什么吩咐。娘轻轻的说:“儿呀,一定伺候好你爹,他身体不好,我没法照顾他了,全靠你兄弟姊妹们啦。”我说:“娘,你放心好了,你的儿女都是孝顺的,保证不让我爹受屈,让他过的更好!”娘听了很满意,微微一笑说:“孩子,我走了。”看着娘渐渐远去的身影在远处逐步消失,泪水不断洒在雪地上……
娘,你放心去吧,儿女牢记您老人家的养育之恩,铭记您生前给的谆谆教导,把您的舔犊之情存放在感情银行里,经常取出献给年迈的老爹,献给自己的家人,献给周围许许多多关爱着我们的人。
娘,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评论列表(6条)
李老师文章朴实无华,每个细节都饱含对母亲的敬重和怀念。
文笔朴实无华,将思念父母的一生情感汇聚于平淡人生细小的情节之中真是感人至深,其实人的一生思念父母即是痛苦的事但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的事。愿天堂的父母无痛苦在世的我们平安健康!!!
娘的生活故事,抽丝剥茧,一件件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里充满了浓浓的的母子情怀。读着读着禁不住眼眶湿润了。一篇优秀的祭母文章,点赞支持!
@采菊东篱下:文笔朴实,情真意切,倾心吐意,真实再现了慈母怜儿的一幕幕场景。读来深有同感,思绪万千。慈母一去难再见,梦回儿时泪沾巾。
一篇深情怀念文章,为作者点赞!
谢谢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