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共和国十年大庆。歌剧《洪湖赤卫队》作为湖北省献礼剧目晋京演出,一炮打响,轰动首都。从此《洪湖赤卫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到之处,观众如云,场场爆滴,创下了连演500场的演出记录。
1960年《洪湖赤卫队》拍成电影,录制的唱片《洪湖水·浪打浪》,唱遍全国大街小巷。著名歌词“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成为了许多青少年的座右铭,影响整整一代人。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白毛女》列为中国歌剧的第一代,《洪湖赤卫队》则是第二代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可以说是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
《洪湖赤卫队》在舞台上是一部成功的歌剧,在银幕上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这部作品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更主要的是,它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它是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能激发革命情感,教育广大观众,是一部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史诗。《洪湖赤卫队》歌剧中的《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等精彩唱段,曾流传海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唱歌曲,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厚爱。观众不仅受到剧中人的高尚气节和英雄品质的感染,更为音乐中的民族、民间旋律而倾倒。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曾深情的说:“我活了65岁,才找到这首革命的抒情歌曲。”
“文革”期间,该剧被封杀停演。1978年湖北省歌舞团又首次复排,连演100多场。1989年再次复排。1993年,该剧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歌剧”。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湖北省歌舞剧院复排大型民族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传唱不衰,感动过无数人,以其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红遍大江南北。剧中塑造的韩英和刘闯成为我国歌剧艺术人物画廊中的典型形象。其主要唱段脍炙人口,深入人心。2010年,歌剧《洪湖赤卫队》由湖北省委宣传部,在原剧的基础上成功改编二十八集电视剧。
“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啁!
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
千里野鸭和菱藕,秋收满坂稻谷香。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这悠扬的歌声响彻云霄,震撼大地。这歌声和乐声表达了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净化人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