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代康熙、嘉庆《绩溪县志》载:清·同治三年(1864)大水灾。登源河洪水冲毁庙头村和汪公大庙大部。水村七姑山脚拦河石坝冲毁,平银河岸田畈沙淤后达六七尺。城东绿杨桥被冲塌。再加上太平军和清军鏖战徽州十多年, 因此,胡沇源弟兄五个先后有三人投靠胡沇源避难来苏中在白米镇、海安县南莫镇、曲塘镇一带落户。
住曲塘镇的一支是大房,叫胡沇忠 ,儿子叫胡树森,孙子叫胡炳祥(后来为胡氏茶庄总管事)。胡沇忠 在海安县南莫镇开过茶叶店,因经营不善倒闭,祖宗的祖墓至今还在曲塘镇老通扬运河河南花家庄。胡沇忠 的曾孙胡增棋小时侯随父亲胡炳祥去扫过墓。
胡沇源孙子辈去世都很早。民国九年(1920年),胡炳衡去世时,大儿子胡增麟16岁;小儿子胡增钰13岁。胡炳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去世时,大儿子胡增鑫才11岁;女儿胡佩兰9岁,小儿子胡增金6岁。因此,这时候的胡氏家族剩下四个寡母孤儿。
胡炳华去世后,将近10年时间,胡氏家族老的老,小的小,胡氏姜堰、黄桥、季市镇的茶庄是谁统一管理的呢?
徽商经营的原始资本,大多与宗族有关,所用的店员,也多为族人,所谓“携族人乡党与共事”。和胡沇源前后到苏北的另外三个兄弟因经营茶庄不善败落后,到胡沇源开办的茶庄或作店员,或作管事。这些管事和店员十分尽忠尽职,为胡氏茶庄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胡氏茶庄的发展史上,曾任姜堰新安会馆会长的胡炳祥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1920 -1923年,胡炳衡与胡炳华英年早逝,剩下四房孤儿寡母。三老太管理胡大房庄园,外地四爿茶庄无人照料。
据《胡氏茶叶史》载:在胡炳衡去世后“先父炳华一人既要进山,又要管理店务,瞻前不能顾后,经营情况未有大进展,终以积劳成疾于民国十二年去世。从此,各店由一些本不掌实权的看守经理掌管,以至年年亏损。近房宗叔炳祥主张关并两爿店,缩小范围,度过难关,待我辈兄弟四人长大后再说,我母辈未完全采纳,只将姜堰一爿东泰源关闭(开设于姜堰东大街,何时开已不清楚,从业人员四人,经理称为胡三爹,名不知)并入胡震泰,决心维持主业,而在人事方面进行了调整,重金礼聘郑培之、洪竹君两位经理,又在原店提升了程泽民、殷荫堂两位经理。经调整后,各店又走上正轨,扭转了亏蚀局面。之后,我兄弟四人逐一成年,寒暑假回来亦参与店事决策,采纳了各经理的建议,除茶叶在浙、皖产区进货外,草席则直接从宁波黄古林、苏州浒墅关、扬州朴树湾等进货。流转资金不敷,就向钱庄借贷,然后集中各店销售贷款还给钱庄。当时往往有些店家到春节仍还不清贷款,叫做‘吃开期’,即要多付利息,而我们非但不吃开期,还在每家钱庄都存一点钱,因此信誉很好。这一时期各店业务部分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直至抗战爆发。”
30多岁的年富力强的胡炳祥,在其堂哥家庭遭受沉重打击,和外地茶庄管理人员面临青黄不接的情况下,怀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情,受命于危难之际,毅然担起了管理外地茶庄的重任,担任总管事,全权负责各地茶庄的业务。2003年1月16日,在绩溪县龙川村胡炳祥故居二楼附近,挖地安装电缆线时,有一村民发现了两枚石质的“胡炳祥”和“胡源泰”号的印章。胡炳祥忠心耿耿的为茶庄日夜操劳,并在各地茶庄的管事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各个茶庄的生意不受影响,并得到了蓬勃发展。
胡炳祥为什么要对胡炳衡家感恩呢?原来胡炳祥的祖父胡沇忠(排行老大) 和胡沇源是同胞弟兄,跟随胡沇 源也在海安县南莫镇开了一爿茶叶店。南莫镇的茶叶店因管理不善而关闭。胡沇忠儿子胡树森,胡树森儿子胡炳祥,后代人丁单薄,单传至今。胡炳祥生下8个月后,父亲胡树森去世,6岁时母亲离去,成为孤儿。胡炳祥的伯父胡树铭、堂哥胡炳华、胡炳衡对他百般怜爱,将他领回家抚养。当时胡炳祥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从南莫镇走了几十里路,赤着小脚走到胡大房的,其凄寒可想而知。胡树铭父子将胡炳祥送到私塾读书,13岁时又送到黄桥裕泰和茶庄学徒,后又带他到季市镇胡源泰茶庄站柜台。胡炳祥由于勤奋好学,忠实能干,得到了堂兄们的赏识和重用,18岁管账,22岁提拔为管事。胡炳祥曾学过茶叶烘制技术,精于辨别茶叶品质,每年春天派往安徽收购茶叶,经常住龙川老家(当时有一小二层楼住房和几亩地)并在龙川结婚,娶当地吴氏女为妻,后带至季市镇安家,住胡源泰茶庄后面,生二女。吴氏病故后,续弦陆氏,于1931年生一子胡增棋。
胡炳祥采购回来的茶叶,特别是在产地用珠兰花窨制的珠兰茶,清香扑鼻,深受欢迎。当时茶庄热销的黄山毛峰、毛尖、双窨珠兰、狮峰龙井等茶叶,色香味俱佳,品质上乘,极受顾客的推崇和喜爱。 由于季市镇茶庄兼营瓷器,顾客经常要求在瓷器上刻字刻画。所谓刻瓷,即以刀代笔,在润滑的瓷面上, 用钨钢刀或金刚石刀,錾上中国画或图案文字。先用刀尖刻出点线,再涂墨上蜡,即在瓷面上出现山水、花鸟和人物等画面或各种书体的字迹,既保持了传统的书画风格,又发挥了晶莹光洁的瓷面特色,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且经久不泯。
扬州瓷刻始于清.康熙时,盛行于晚清时期。当初多为文人雅士自刻自娱的玩赏之作,后因绅士富贾的附庸风雅,需求大增,社会上刻瓷流行作品渐广。季市镇茶庄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因此胡炳祥自学成才,描摹祖上传留下来的《芥字园画谱》,掌握了在瓷器上用金刚钻刻字画的技术,瓷作刀法流畅,表现细腻入微。胡炳祥先画各种山鸟虫鱼的草图,然后刻在瓷瓶上,摆放在商品柜台里,供顾客挑选。顾客选中后,再根据需要刻上赠送者和被赠送者的名字。胡炳祥曾在一个瓷帽筒上留下一幅山水画,作为范品,一直保存在茶庄中。
缪荣株1944年生,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姜堰名人》主编,加拿大《大中报》《泰州晚报》专栏作家。泰州历史学会顾问,华港镇下溪村荣誉村民。发表小说、散文近千篇。
评论列表(3条)
@章勇翔 答花林春帖:@花林春 您推介的《邳州文化网》真不错,刘波涛老师不仅推介了《奔流》报告文学《寻找苏中“红嫂”》,还紧随着我发帖《胡大房》,已发到15了!伯乐识馬,慧眼识珠!天下到哪里去找這样的好典型!!??
深入细部,展现家族的奋斗历史。不容易啊!一一靖江一中、甲骨文艺术家章勇翔
@刘波涛(汹涌)老师,感谢《邳州文化网》持续不断转载《胡大房》。 涛哥爷爷辈四人去世较早,留下四个寡妇在胡大房,三老太当家。而涛哥母亲辈妯娌们又去世早,涛母29岁亡,涛大伯胡增麟先后娶过两个女人也早亡,堂四叔胡增金第一个妻子也早亡。就连涛姑母胡桂英、小姨娘李文桂也都在18岁染肺结核亡。所以,胡锦蓉看到泰州多儿巷神桌上三个年轻女人的遗像,难过地说,母亲辈女人怎么死得這样早呀?!
胡大房两代人在青黄不接时,胡炳祥成为管理茶庄的总经理,撑起了胡家大半个天,又走上中兴之路。[强][强][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