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新时代 逐浪立潮头 — 周波先生作品赏析 (作者:宋 智)

放歌新时代   逐浪立潮头 — 周波先生作品赏析  (作者:宋  智)

平日,我和周波先生都酷爱文学,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因此成了文友。最近,我收到了他新出版的《放歌集》、《新潮集》、《浪潮集》和《新城文萃》几本新著。虽然时值盛夏,但读后犹如清风拂面,沁人心扉,醍醐灌顶,获益和感慨颇多!

痴心不改,方得始终。

多年来,周波先生无论是参军还是从政,不管是在位子上还是退下来,他一直笔耕不辍,特别是退下来以后,更加勤奋,常常是宵衣旰食,披衣三更。发白如雪,衣带渐宽,依然无悔。

读了周波先生的作品,我感到其突出特色有四点:

放歌新时代   逐浪立潮头 — 周波先生作品赏析  (作者:宋  智)

第一,求真。真实是作品的生命。文如其人。周波先生做人做事以“真”立世,以 “诚”待人。他说真话,干实事,讲实情。他的文章处处闪现真实的光芒。为了“求真”,他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把目光聚焦到“工农兵”身上,聚焦到底层拼搏奋斗者的身上。特别是最近几年,他把教书育人的园丁和拼搏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作为讴歌的对象,写出了很多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好作品。为了“求真”,他曾深入到新城中学,和师生们同吃同住。为了“求真”,他深入到办公室、课堂、学生宿舍,和老师、同学朝夕相处。搜集和掌握了大量素材。《新城文萃》中收集了他的五篇人物通讯,分别从不同侧面写了该校校长和四位老师的先进事迹。每个人都写的鲜活可信,可亲可敬。比如:在《愿把宏志融心雨,引得清溪出甘泉》一文中,作者全方位报道了该校校长李新永的先进事迹。既写了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高贵品质,也反映了他从严治校、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为了让人物更真实、丰满,文中,作者特别重视细节描写。如:“端午节那天,学校为每位教职工都发了粽子,也给住校的学生发了粽子、鸡蛋。师生们都很感动。老师们说,粽子里包的是米,更包着校长对老师们的一颗心、一片情。学生们说,端午佳节,新城如家。”又如:“学校刚刚建起来的立雪园,凝聚新永同志的不少心血,从筹建到竣工,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园子里凝神思考的神情,有时还看到他在园子里捡垃圾,让师生们油然而生敬意。”作者就是从这些小事和细节上体现人物的精神操守和思想境界。在写几位教师的文章里,作者通过翔实具体的事例,把老师坚守岗位、勤奋敬业、爱生如子的形象矗立在你的面前。同时通过精辟的议论,很好地诠释了教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精神。读后让人感佩不已。

除了真实以外,在周波先生的作品里,还处处凸显着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挚的情感。世上最能打动和征服人心的是“情”。不能打动人的作品不是好作品。比如他在悼念李文亮的一首诗里饱含深情地写到:江汉大地传哀乐/九州吟诗齐称颂/莫道是/阴霾袭来迷雾浓/怎经得/豪杰怒目对邪恶/待来日/擒拿疫魔祭英灵/九泉应有知/堪笑告国恩/。其情切切,其恨昭昭,爱憎分明,跃然纸上。他在献给二连战友的诗里深情地写到:啊!二连的战友,我的好弟兄/你那走不完的路,总刻在我心间/遍地荆棘,刺骨严寒/让我知道什么叫信念/啊!二连的战友,我的好弟兄/你那趟不完的河,已打湿我双眼/读你的沧桑,读你的情感/让我知道什么叫奉献/。周波先生虽然离开军营多年,但心里依然时刻牵挂着昔日生死与共的战友,目光依然时刻关注着他们。其情其景,让人泪湿衣襟。

放歌新时代   逐浪立潮头 — 周波先生作品赏析  (作者:宋  智)

  • 求新。周波先生的作品一直追求一个“新”字。其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无不展现在他的作品里。之所以新,是因为他牢记使命,紧跟时代,贴近生活,不断学习的结果。现在的社会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抛弃,写出来的作品也不会有生命力。前几年,我经常看到报纸上发表他的一些文章。有的针砭时弊,让人警醒;有的弘扬正气,给人以鼓舞。对社会地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特别是今年年初,在举国抗疫的关键时刻,为了鼓舞大家战胜疫情,为逆行者的白衣天使和湖北人民加油打气,他毅然拿起笔,废寝忘食地写了几十首歌颂抗疫英雄的诗歌和文章,随之结集出版了《浪潮集》。在这场史无前例地抗疫阻击战、总体战中,周波先生无疑充当了“军号手”,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 求精。出精品是每一个作者的不懈追求。周波先生的作品其突出特点就是精辟、精深、精准、精彩。他的很多文章都写的短小精悍。叙述精准,分析精辟、议论精彩。比如他在“不可忘却的追问”一文中写到:其实,“我是谁”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根性和原点。柯岩之问具有普遍意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经常自省。试想,如果不忘记“我是谁”,权力就不会异化,有些人就不会忘记自己公仆的身份,就不会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甚至贪腐堕落。如果不忘记“我是谁”政绩就不会异化,不会出现宁可破坏环境,宁可破坏党群关系,宁可违背长远利益,也要追求为自己脸上贴金的短期效应。作者把当今社会造成“贪腐”、“官僚主义”、“追名逐利”和“短期行为”的原因归结到忘记“我是谁”,非常精准和精辟。

在周波先生的人物通讯里,常常出现深刻而精彩的抒情和议论,使文章得到升华。比如,他在报道新城中学申福成老师的文章中写到:“就在本篇报道即将结束时,正逢一场春雨落下,窗外那细密的雨滴声,急促地敲击心头,就像一曲优美的乐章。历史弹奏的是苍穹,岁月倾听的是心灵。历史对人的筛选极为苛刻。这种筛选越是严酷,对后人则更具吸引力。也许我们倾毕生心力也难留下为后人称道的足迹,但我们仍会像苦行僧那样跋涉、探求。因为探求的过程是美丽的。很显然,申福成的从教之路是非常美丽的。”这段议论作为文章的结尾非常精彩,既富有诗意,又深化了主题。给人以启迪和深思。

放歌新时代   逐浪立潮头 — 周波先生作品赏析  (作者:宋  智)

  • 求美。周波先生的作品,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作品不仅词丽句美,而且意境也美。有的如诗如画,有的如歌如赋,有的如烟如雾。比如散文诗“戈壁读霞”。写得就非常美。晚霞历来是文人骚客吟咏的对象。毛泽东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谢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成了千古绝唱。周波先生咏唱的是戈壁上的晚霞,不仅写出了大漠晚霞独到的美,而且赋予了深刻的思想内涵。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文中写到:残阳如血,泼红茫茫沙丘。远行的驼队和车列,背负赤霞、铃声,与大漠汉子粗狂歌谣混合交响,激越而雄壮,越飘越远,缭绕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井架、楼台、庭院,点点灯火……。读后,我仿佛听到了戈壁上的驼铃和劳动号子,看到了拓荒者的劳动背影。落日、驼队、井架、灯火构成了一副绮丽的大漠美景。读了这样的诗句,令人憧憬、赞美和陶醉!

周波先生对古老的大运河一往情深。多年来,他一写再写,一唱再唱,丝毫不吝啬笔墨。最近,他写的散文诗“大运河寄情”也非常美。“多少年,多少代,多少人耕耘两岸,梦想澎湃激昂。一切,都为了生生死死的土地,翻身的梦想。远方的村庄,希望中等待。杏花含笑,槐花飘香;荞麦花白,油菜花黄。艾山脚下,酣畅淋漓,号子声,追梦远方。”一副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

爱美是人的天性。这样的文章怎能舍得放下?

 

(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6条)

  • 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 2020-06-28 08:46

    老有所乐,晚年会幸福

  • 峥嵘岁月
    峥嵘岁月 2020-06-28 08:40

    老有所乐,晚幸会幸福!

  • 采菊东篱下
    采菊东篱下 2020-06-25 20:28

    我与周波先生既不是战友也不是同事,但是我们一见如故,缘于我们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大作目前未见到,一旦捧读定交流心得。

  • 冯时
    冯时 2020-06-25 17:24

    周波先生人品官品文品有口皆碑!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0-06-25 16:43

    老骥扬蹄自奋力,不顾年老力又稀,著书立说传后世,一往情深志不移!

  • 逸贤
    逸贤 2020-06-25 10:40

    两个痴书友,一双老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