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徐州市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的西侧,有一座山峰叫御避山,相传王莽撵刘秀的时候,光武帝刘秀藏身于此,山峰以此得名。山下有个村庄叫皇姑窝,说是刘秀的义妹战死在这山窝里,村庄因此得名。
西汉末年,皇帝羸弱无能,外戚王莽专权,独揽朝政,暴行逆施,对上觊觎刘汉江山,对下欺压贫苦百姓,对于反对他的派系进行血腥镇压,尤其是对汉室宗亲的大肆屠杀更是毫不留情。当时的刘秀也是汉室一脉,并且对王莽政权构成的威胁最大,是王莽的心腹大患。王莽下定决心要除掉刘秀,刘秀就四处逃窜,王莽满天下贴出告示,悬赏高官厚爵,一定要取刘秀的脑袋。有一天,刘秀杀出重围,直奔徐州而来,本以为徐州是刘家的大本营,没想到刚逃离火坑,又落入虎口,情急之下,刘秀的义妹一马冲出,率余部挡住敌人,刘秀只身消失在深山老林之中。
刘秀义妹战死的山窝
不上几个回合,妹妹招架不住,身上的战袍已被划开两道口子,躲闪之间几乎跌下马来,不敢恋战,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谁知天不从人,跑进了一个四面绝壁的山窝,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如何是好?生死总须一渡,义妹在微笑中拔剑自刎,瞬间香消玉损。如今,皇姑坟仍在,只是没了往日的垒垒之形,古墓的四周长满了野花野草,有马兜铃、铁线莲、欧李等等,每年伴着山土的气息次第开放。每一朵野花的盛开,似乎都在讲述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化险为夷的刘秀骑马飞过小刀山、大刀山跑到汉王镇寿山脚下。此时,滴水没进的刘秀,连惊带累,极度困乏,眼前直冒金星,奔跑半天的枣红马也是精疲力竭,四腿发软,不住地颤抖。恰好路边遇到一口水井,刘秀急不可待,翻身下马,来到井边傻眼了,井边连一样打水的工具都没有,那井水离地还有三尺深,根本无法喝到。刘秀环顾了一下四周,村里静悄悄的,连个人影也看不到。村里的百姓因战火连年早就扶老携幼逃到外地避难去了。刘秀无奈地叹了口气,又怕耽误时间被王莽的人马捉到,就狠心抽了战马一鞭,催促枣红马赶快上路。然而,枣红马只是垂着头,喷着气,宁死也不走。刘秀含着泪对马说:“马啊,不是我不让你喝水,实在是没办法啊。如果能把井搬倒,让水流出来就好了,可咱没那本事啊!”说来也怪,话声刚落,那口井忽然像喝醉了酒,歪歪斜斜地倾了过来,清澈的泉水稀里哗啦地喷涌而出。原来刘秀一番酸楚的话语感动了老天爷,老天爷心生怜悯,一巴掌推歪了这口井。那还等啥啊,刘秀和枣红马这一人一马趴在井口,痛痛快快地喝了个饱。人有了精神,马也有了力气。此时,王莽的人马大叫着追杀过来,刘秀跃上马背,勒缰夹鞍,枣红马长嘶一声,疾奔而去,眨眼工夫就把追兵甩得不见了踪影。立了大功的神井自然不会被百姓忘记,从此这井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搬倒井”,临近的村庄也更名为“搬倒井村”,并且一代代地流传下来。解放后,地名简化,村庄简称“搬井”,没多久,大家嫌“搬”字笔画过多,就用“班”代替“搬”,于是这个村庄改名为“班井”。古老的搬倒井村有两个村庄,因此有了上班井村和下班井村。
刘秀登基称帝后,为了纪念妹妹,特意命人来徐州为她厚葬,在御避山山窝为她修建了一座坟墓。百姓把这座坟叫皇姑坟,把村子改名叫“皇姑窝”。虽然这是一个遥远的传说,根源无法考证,但是,山名和村名却自古延用至今,并被徐州地方志记载。徐州大地到处充满了两汉文化的元素,楚王山、霸王山、子房山,还有这御避山,无不充满了浓厚的两汉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