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步洪,位于徐州古城东南,和秦梁洪、吕梁洪并称古彭三洪,又称徐州洪,古时因乱石交错、水流湍急被誉为天下奇险,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洪有乱石峭立,凡百余步,故曰百步洪。” 宋代的一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约1.5米,百步洪有150多米。
这里就是百步洪景点
碑刻上面节录了
苏轼《百步洪二首》一段
1078年秋,苏轼邀请王巩来徐,王巩和马盼盼、张英英和卿卿三位美女乘船北上圣女山,南下百步洪,吹笛饮酒,乘月而归。苏轼伫立黄楼上,写下这首名篇,第一首连用兔起鹰落、骏马注坡、利箭脱手等七个比喻来形容百步洪速度之快,以此引发“什么是快乐人生”的话题。
试想,当小船飞流直下之时,惊风过耳,波涛翻卷,船上之人既紧张又兴奋,何况是诗人王巩与三位娇媚女子同坐一叶小舟呢?这种惊心动魄的快乐值得回味。苏轼说自李白死后世间三百年无此乐。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苏轼笔锋一转,谈到人生哲理,引用了《庄子·秋水》里望洋兴叹的典故。绝不要像水神一样随波逐流,当百川灌河时洋洋得意,当百川归海时望洋兴叹,这样只能徒增烦恼。世间万物如百步洪一样飞流即逝,人生也不例外,用现在的话说,人生不必纠结于过去,也不必担心未来,所有的美好就在当下。
百步洪早已被黄河带来的泥沙淹没,假如把故黄河清淤,再往下深挖,肯定可以看到峭立的乱石。
其实,现在是可以看到百步洪遗迹的。
历史上,许多诗人写过百步洪形成的原因和景象,苏辙《送梁交之徐州》:“百步洪西白浪翻,戏马台南云岫满。”由诗文可知百步洪西侧乱石交错,惊涛拍岸;元代诗人陈孚《百步洪》:“天河横空来,声撼山骨浮。”山骨即山脊,百步洪是因为遇到一条山脊形成;元代诗人鲜于枢《百步洪》:“危哉石梁洪,势与吕梁抗。一石截中流,两山束惊浪。”两山之间的巨石也就是山脊,把水流阻挡,百步洪因此形成。
奎河
由明嘉靖本《徐州志▪州治之图》可以看到百步洪位于广运仓的南侧,当时黄河拐弯的地方。实际上位于奎山和骆驼山之间,两山当中由一条低矮的山脊相连。
好在奎河里仍可以看到犬牙交错的乱石,这就是百步洪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