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6
季世清老太爬起来就问:"是谁来的?"
邓西林回答:"是西平家的。"
"怎么走了呢?"
"她给咱送猪肉来的。"
季世清老太一看桌子上这么一大块猪肉就说:"怎么送这么大一块猪肉呢?"
邓西林说:"我也不知道,她放下就走了。"
季世林老太围着屋子里这看看,那瞅瞅没发现什么异常,她就纳闷了,不年不节送这么大块猪肉是啥意思?然后她就提起猪肉朝邓西平家去。
进院子季世清老太太就喊:"嗳!老姐姐,你孙女子是什么意思,不年不节的,送我这么大一块肉干什么的?"
花玲玉奶奶说:"还能有什么意思,你放心,没下毒,送给你吃的。"
季世清老太哈哈哈哈地笑了:"老姐组,你真会开玩笑,咱们两家人目前还没到下毒那个地步,等有仇了再防,现在我相信,他二嫂子还不会害我的。"
这话说的花玲玉一个急灵,心头一颤,老太太的话要是真有灵验那就完蛋了。从目前来看,还真不至于你死我活,那邓世林要真不收敛的话,以后的事如何,谁能说的清楚呢?
两个有年人把话说清了,季世清老太说:"你二嫂子,多此一举了,我对你们家做的那点事,不足挂齿,还值得你来抱答吗?"
花玲玉急忙的说:"不是的,我们晚辈买点肉给你吃还不是应该的吗?你别有什么感觉。"
季世清老太说:"你二嫂子,你这样说我接受你的孝敬,这肉我吃到嘴里也香。"
季世清老太太提着那块肉回去了。
花玲玉本来想跟季世清老太说说邓西林骚扰自己事情的。可又一想想没有必要,她们必竟是母子关系,这种事情还是人知道的越少越好。
邓世林被打后他想自己怎么就没有还手呢?还手了将会是怎么样呢?他还真判断不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定没有现在的结果好,他有点怕了,在他所有占过的女人中,还没有一个敢骂他的,别说打了,就是正跟女人睡被她丈夫发现了,还没敢动手呢?最后还不是被他用洋钱摆平了吗?他想:这个花玲玉竟敢动手左右开弓,毫不留情的打他的脸,他太没有脸面了。幸亏娘睡着了,要是醒了,事态将会怎么样呢?他也没想出来。想着想着他又产生了莫大的悲伤,活着真的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呢!他感到了莫大的委屈,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季世清老太把肉提回来后有些不对劲。儿子这时从来不睡觉,怎么这会儿爬到瘫痪在床女人脚头蒙头大睡呢?
季世清老太来到邓世林的床头,掀开被子,看了一眼,什么都没有说回到火盆之前,又添了几块木柴,一会儿木柴冒出了浓烟。季世清老太咳嗽了几声叹气的说:"这时候睡什么觉呢?"
邓西平对花玲玉说:"你给我买的这个拐仗很好,拄着它我就能下床了。这些天老是躺在床上,我都快要被闷死啦,今天出去到外面晒晒太阳。"
花玲玉说:"你在院子里转转,没事的时候你注意一下老母猪,千万不要让它过了发情期了,错过这个时机,等下次再配种,下出来的小猪仔到了冬季就不好卖了。这次配上种正赶上秋天好季节,那会儿一个山芋季就把小猪养大了,越冬没有问题,到了明年底就能卖大猪了,所以,秋天那季节小猪仔也和春天这茬一样好卖。"
邓西平说:"好!我留意,你干你的活。"
这段时间,邓西平对来喜要求特别严格,听说上初中又要考试入学了,所好,来喜的成绩还不错,让邓西平省了不少心。
9 7
来福回到了南京,是李继勇到了桥北汽车客运站来接的。东西不值多少钱,两大包还是挺重的。李继勇扛一个,正准备再提一个时,来福抻手提起来也扛在肩上了,李继勇说:"我来,你一路做车太累了。"
"累什么累,我睡一路觉。"
李继勇说:"好好好!做车能睡觉最好,那肯定不晕车。"
"晕什么车!大伯,我就喜欢坐车。"
李继勇说:"你这孩子行,你爸还好吗?"
"还好,今年我家年三十吃团圆饭一共十四口人,可热闹了。"
李继勇问:"你家哪有那么多人,竟瞎吹!"
"伯父你怎么不相信我呢?我怎么能瞎吹呢?"
李继勇说:"我记得你大前老婆生一儿一女,难道说你娘这十多年能生十个孩子,你当伯父不识数啊!"
"伯父,我算给你听听,俺哥娶媳妇了吧!他们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了吧!连在他家读书的俺姐五个人了吧!俺娘又生了我们六个了吧!五个人加六个人等于十一了吧!加上俺大俺娘十三了吧!"
李继勇抢着说:"就算你说的,十三也不是十四,你还是吹了。"
"伯父,我还没说完呢,连我娘她奶奶不是十四是多少。"
李继勇说:"我没把你哥结婚生孩子算上,这样说还真是十四个人,你大行!"
说着说着公交车到了江浦了。
到家才知道伯母出去卖货还没回来。唐菊花奶奶已经把饭做好了,就等杨秀凤回来吃晚饭了。
大年初六,杨秀凤担着年前腊月二十九没有卖完的糕点,又走街串巷溜乡卖货去了。年还没有过完,仍然不好卖,她到晚上天黑才能来到家。她见到在大门口迎接她的来福,好高兴,来福接过她的挑子说:"大伯母我说你怎么没去接我,原来又卖货去了。"
"我叫你大伯去接的,他没去接你吗?"
来福说:"去了、去了!"
说着说着,来福的表姐从屋里出来,见到杨秀凤就报怨:"早上我不叫你去,你非去不行,这时候才回来,一家人都在等你呢!"
杨秀凤洗了把脸就叫呼:"开饭,开饭!"
一家人又围在一起吃饭很开心。
来福带来的煎饼萝卜豆,舅爷爷、唐菊花奶奶吃的最开心。舅爷爷说:"这煎饼卷菜好吃。唐菊花说:"明天我给你炒来福带来的辣椒炒烤鱼更好吃。"
"明天炒,我在弄二两金陵春那就更好了。"
一提到酒,李继勇两眼放光,杨秀凤也不反对,就是他们的闺女不高兴地说:"你们在家好好地喝,我带来福上杨家庄舅舅家去了。"
来福看看表姐,心里不想去,才刚刚回来,那有闲心跟着表姐走亲串友,再说表姐的亲戚们自己也不认识啊!但是,嘴却没说出口。亏的来福没说出来,原来表姐是去她舅舅家,找表弟为自己借中学数学、外语课本的。
表姐让来福学习文化,并非自愿,她看来福这么好的大小伙子,将来没有文化可怎么在社会上混呢?当表姐给他说因为他的事才回舅舅家去的。但是,来福还是不想去。
表姐自己走了。来福问大伯母:"今天还出去卖货吧?"
杨秀凤说:"不去了,现在是卖糕点的淡季,等到天气晴朗暖和了,才能逐渐的有所起色,每年都这样。"
杨秀凤问他:"带回去的五十块钱给你爸了吗?"
这事还真马虎了,临来时也没问问娘,到底娘把钱给没给大,自己还真不知道,然后就答道:"给俺妈了。"
杨秀凤一听这话,立即开始泛滴咕了。不过杨秀凤并没有指责来福,只是说:"给谁都一样。"
杨秀凤不怨来福,是她自己不谨慎。也不知道邓西平怎么样了,她问来福:"来福你大你娘可好啊!"
来福回答:"都很好!"并且又把给大伯说十四口人一桌子吃饭的情况,向杨秀凤叙述了一遍。然后又说:"今年可好了,我们家的老母猪下了十一个小猪仔,可好玩了。"
杨秀凤又问:"你大你娘他们没吵架吗?"
来福听到伯母说的这话,一下子愣住了。杨秀凤自知这话问的不妥,有点后悔时,来福突然反问:"没吵架,欢欢喜喜过大年,他们为什么吵架呢?"
杨秀凤撒了个谎说:"我和你大伯吵架了,我以为你大你娘也吵架呢?"
"不!我大我娘从来都不吵架,不过以前跟别人吵过架。"
9 8
"跟别人吵架,吵什么架?"杨秀凤好奇地问。
来福说:"我们家前面的邻居邓世军,我们家西边的邻居邓西和,我们家北面的邻居邓大爱。"
杨秀凤听后又感觉好笑,心想,太好笑了,四邻有三邻不和,还不知道东邻怎么样呢?心里还是憋不住地问:"来福怎么这么多邻居都和你们家吵架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来福说:"伯母我给你说,真的不怪俺大俺娘和他们吵架,他们都欺负人。还不是俺大倒霉了吗,那邓世军说俺大是"反革命"成天拉出去批斗,还时常到俺家骂俺;那邓西和,跟俺大是一个奶奶的,他墙倒一溜歪,要拆俺家猪圈,还不给俺走路;还有和俺一个奶奶的邓大爱,叫她男人打俺大,那年春节把俺大打断了好几根肋骨。"
来福说到这,杨秀凤突然插话:"这个我知道,你大过年回江浦来还没完全好,我还经常煲骨头汤、鸡汤给他喝,后来才慢慢的好。"
来福又说:"伯母这些事没有一件事情怨我们的。"
杨秀凤说:"是的,我信你大你娘都是有学问的人,他们不会凭白无故找人家事的。"
来福说:"谢谢伯母理解,不过邓大爱和她的男人胡三安都得病死了;那邓世军也得癌症活不多久了。现在就邓西和还隔三差五的找我们家的事,自从去年他被公社公安助理逮到公社,放回来后,也老实多了。"
杨秀凤还是好奇的问:"来福,你讲了半天,只有东邻没有和你们家吵架,那么东邻对你家怎么样?"
来福说:"东邻那个季世清老太可好了,俺大没在家的那几年,她老人家对我们帮助可大了,成天接济我们,经常把菜都择好洗净给我们家,老人家可好了。"
杨秀凤听到来福讲的这些,了解邓西平在老家的大致情况。本来生下李文明还想到成阴邓南村落户的,看来这种环境是不可能的。杨秀凤很同情邓西平的处境艰难,看起来一年半载想改变现状是根本不可能的。关于李文明的以后教育问题,显然是不想指望李继勇的,这邓西平的情况就是这样,能不能指望的上,还是个未知数。杨秀凤对李文明这孩子的归属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明析的打算,唉!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文明这孩子,越长越好看了。身上邓西平的那种儒雅随和之风在这孩子身上渐渐地露出了端倪。唐菊花奶奶长期带着他,自然是非常的疼爱他的,似乎她带独怀了,只准她自己吵教李文明,就是他娘杨秀凤吵他骂他她都不允许,只要有动武的行为,唐菊花见到杨秀凤如同敌人一般发出仇恨的光芒,狼一样的盯着她。从没怕过人的杨秀凤只要看见唐菊花这种眼神,她就打怵,身在颤抖,她不敢正眼看这种眼神,仿佛李文明不是自己的孩子似的,她唐菊花独占其怀,不准任何人打骂李文明。基于这种情况,李继勇到也省心,他不想和晚娘吵架,望着李文明和她,敬而远之,其实李继勇牙根就不想带孩子。渐渐地,她们和李继勇都生疏了。李文明呢,除了唐菊花,就是邓来福了,只要邓来福干完活,他就跟在邓来福屁股后面跑,哥长哥短亲亲热的让人生疑。
李文明的爷爷李师傅,充分体现了隔代人的亲情。他每次从街上回来,多多少少都会给李文明带点好吃的,或者一些小玩具,因此,祖孙俩情感密切。唐菊花喜欢李文明,李师傅喜欢李文明,他们俩各自都喜欢对方也都喜欢李文明。但是,唐菊花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就是自己和李师傅之间,有些事情也不能对他说明。这并不是不忠诚,这恰恰是真爱才会有的忠诚。人活着,有时候糊涂点到比聪明点更幸福!
9 9
邓西平拄着拐棍能走了,他感谢上帝,又使他看到了久违的太阳。春天的阳光是这么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让人感觉舒服极了。快要到清明了,成阴大地并没有出现"清明前后雨纷纷"的景象,而是阳光灿烂,景色迷人,到处都呈现出春暖花香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邓西平被撞伤,邓南村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就连他前面邓世军的家人都不知道。当憨妞看见他时,来到他跟前:"姑父,你怎么弄成这样呢?"
邓西平不好意思说:"让车给撞了!"
憨纽说:"姑父你好可怜。"
邓西平听后心情有点酸楚,大有一种欲哭无泪的之感。他知道邓世军病入膏肓,他的这种情况显然不能去看看他,行动不便切不说,最主要的是,在他的心里还窝着一个疙瘩。
邓西平继续向前走,家前的东西大路两边已经是青草碧绿,叶芽黄黄,微风习习的吹在邓西平的身上,格外的舒服,春天是这么的美好。邓西平想这美好的春天还是属于自己的,活着真好啊!然而,这一切美丽的世界,已经不属于邓世军了,更不属于胡三安,邓大爱了。想想他们都那么年轻就离开了人间,自己饱经磨难,这次被撞都昏厥过去又活过来了,这是上帝对他的恩赐,自己一定要珍惜,好好的活着。
邓西平拄着拐棍,颤颤巍巍地往前走,过了大汪,再向前走就是生产队的大场,他知道花玲玉等社员都在场上集中倒晒农家肥,好留着小秧落谷覆盖在稻种上。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育苗、插秧、夏管、施肥、拔草、打药、收割、脱粒等等工序才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真不容易啊!这所有的付出,不都是为了活着吗?自己要好好珍惜生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对人类的贡献。
邓西平有点累了,还有点热,他就找到一块汪涯边洗衣服的石头上坐下来。
他看到汪里的鱼儿咬籽,听到树上的鸟儿在嘁嘁喳喳地叫声。便想起了他的长篇小说《关平山的春天》里曾经有这样景色的场面描写。他忽然又想起来了花了近四年的心血写的小说,心里隐隐约约的难过。想想自己只差那么一步怎么就赶不上呢?这部小说如果早完稿四个月,书就出版了。可偏偏搞"文化大革命",真的很倒霉。邓西平转念又一想,全国倒霉的又不是我自己,然后他又释然了。鲁迅先生的文笔好,自己的小说学习了他的许多写作技巧。到目前为止,邓西平深深的体会到,鲁迅先生对人类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阿Q精神胜利法"。邓西平想,要是没有"阿Q精神"自己真的没办法活。
邓西平歇好了,他拿起拐棍不准备往前走了,该回去了,肚子有点饿了。
邓西平刚站起来,奶奶领着邓花到了跟前。邓花看看他喊:"大,太太来喊你吃饭。"
奶奶说:"你怎么出来这么长时间呢?我担心死了,你要跌倒了怎么办,还在这汪边站,多危险。"
邓西平笑笑:"奶奶,我这不能走了吗?别担心,没事的。"
"没事就好,你要再有事,我孙女一个人带这么多孩子可就难了。"
邓西平拄着拐棍跟着奶奶和小女儿回家了。走到邓世军的门口,憨妞出来了,见到邓西平说:"姑父,邓世军快要不行了,他想叫你给写个什么,行吗?"
邓西平看看奶奶,奶奶说:"你还没吃饭呢,吃完饭再说吧!"
邓西平又看看憨妞,憨妞对邓西平说:"姑父,要不你吃完饭来给俺写行吗?"
邓西平怎么能说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