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

作者:何文魁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文化内涵;精美别致的建筑群院、秀丽的园林景观;丰厚的文物资源。使得成都武侯祠成为蜚声海内外的三国名胜古迹。它始创于东汉末年,享有“三国圣地”美誉之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由于诸葛武侯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万民敬仰。所以全国各地共有九座武侯祠。而成都这座武侯祠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堂,这就它的特别之处。

文物区有:唐碑、明碑、刘备殿、诸葛亮殿、张飞殿、武将廊、前后出师表、文臣廊、关羽殿、惠陵、三义庙等。

进入武侯祠,我们找到了著名的三绝唐碑。先见的是明代石碑,次见唐碑。碑立碑亭中。碑文明显为今人所刻,细看便知,真正的唐碑刻文在碑后。

三绝碑是武侯祠的镇馆之宝。碑文由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哥哥柳公缠书写,由名工匠鲁建刻制,内容是赞美诸葛亮的智慧和功绩,被称为三绝碑。该碑体量高达三点六七米,厚度为27公分,上面刻有1100多个文字,文章精美,书法和历史文物价值极高。

刘备殿,位于一进院的北面,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和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为传统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七间,进深四架。前檐柱上撑弓,雕有彩绘敷金的祥兽图案,制作精巧。二门上方悬匾书写“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清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所撰书。喻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

殿内正中为刘备的坐像,是整个武侯祠中最大的塑像,坐像高3米,合身贴金,冠冕九旒,双手执圭。

左右侍者,一捧传国玉玺,一捧尚方宝剑。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充分体现君尊臣卑的等级观念。

正殿两侧紧邻东、西偏殿,东偏殿为关羽塑像和其子关平、关兴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除了周仓属于演义人物外,其余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殿,为传统的庙宇建筑,由过厅、东厢房、西厢房、钟楼、鼓楼、孔明殿6组建筑围合而成,总建筑面积1588平方米。殿宇宏阔开朗,面阔5间,进深2架,平面呈长方形,梁架式木结构,面积只有刘备殿的一半。殿前石砌台阶,素面石栏杆,望柱上石雕刻动物,殿前檐柱8根,上有雕花撑弓。金柱之间均置蛛网花格门,以别内外,地势略高,使殿堂增加肃穆感。

屋顶为单檐歇山式顶,飞檐翘角,中堆为火焰宝珠、二龙戏珠,腰花饰弥勒佛像。明代凤鸟纹四足香炉置于殿前,炉口沿上铸一双抱财童子,造型生动。

殿左右两角,分别为钟楼和鼓楼,诸葛亮塑像在一神龛内。悬挂“静远堂”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塑像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诸葛亮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神态儒雅,颇有一代名相风范。塑像两侧各有一书童,一个捧兵书,一个执宝剑。诸葛亮两旁,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另一是孙子诸葛尚的塑像。
文臣武将廓,有蜀汉文臣武将塑像28尊,东廊称文臣廊,以人称凤雏的庞统为首,共塑有14人;西廊为武将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也有14人。人物像之装扮、衣着主要借鉴清代戏曲装扮。每尊塑像前都立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石碑……

成都武侯祠

武侯祠中的红墙被称为红墙竹影,这条红墙连接着汉昭祠,尽头是刘备的惠陵。红墙与翠竹相映成了一幅和谐大气的秀丽风景。在这里,历史的岁月沧桑和勃发的相互交融,是一处静谧而安宁的洗心之地。

红墙风光秀丽,百鸟盘旋。青砖黛瓦,红墙竹影,曲径通幽,清幽宁静,互映成景。

游览武侯祠,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卷之中,每行一步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每见一处都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也能领略到三国时期的英雄气慨。武侯祠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让我们阅览历史,了解其深厚内涵,去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文化底蕴。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