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一直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句句扎心。
母亲在世时,经常说:“花开螚有几日虹,少年莫笑白头翁。”想必她老人家用一生的经历总结出来的。
首先来说说我的母亲:从我结婚成家,到孩子考上大学这段时间,母亲是随我生活的,每到寒暑假还把孩子带走,让我休息一段时间 帮我做事带孩子,一切都相干无事。就是到了88岁,生活一直是自理的,直到92岁时,股骨粗隆处骨折 ,身体每况愈下。由于高龄,所以骨折采取保守治疗。当时正值暑假,我护理了50天,苍天有眼,老娘骨折愈合了,90多岁的老娘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功能锻炼,可以行走了。在妹妹,哥哥,外甥,外甥女和侄子的帮助下,可以推个多功能的拐杖自己入厕,吃饭。然而毕竟年事已高,最后各种功能都在退化,有点轻微老年痴呆。时糊涂时清醒 但有时思维还是比较敏捷,说话倒也合乎常理。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回来,窗内总有一个身影,凝重向外观望,即使有一次不在窗口,那一定是室内面向大门坐着 因为她耳朵聋,害怕错过每一次探望。有一年嫂子得了重病,没办法护理的任务落在年近七旬的二姐身上,老娘的精神状态也大不如从前,精神症状明鲜,日夜颠倒,给她放尿不湿时,她把里面填充物全部取出,尿不湿最终成为摆设,白天瞌睡,夜间折腾。最终还是死于骨折。由于轻微骨折,没被发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贫血导致心肌缺血,临死前都要和我一起到南京我家。当时我没退休,上班也是早出晚归,心有余而力不足,最主要是家里还有姊妹。母亲走的时候虽然已经95高龄,仍给我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在她老人家走后的两年内,我都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母亲一生孕育十个子女 ,年幼逝去四个,还有六个,不过母亲需要人照顾时,最小的两个我和妹妹尚未退休,其余几个自己已经是老人了,自顾不暇。试想一下,老娘至死都没有慢性病,六个子女姑且如此,如果是独生子女又该如何呢?
这第二,就要说说我大姐了,大姐孕育三子女,一生要强,吃苦受累一辈子,却有一种不服输的性格,70多岁,还要种蔬菜大棚,这个即使是年轻人都不是轻松活,何况两个年近8旬的老人,夜夜守在大棚,白天到街上卖,没有体力,没有技术,种的菜也难登大雅之堂,但是凭借好口感,倒也迎合不少人的胃。所以她老人家自得其乐。老年人活动一下自然是好事,但物极必反,长年累月的夜以继日,积劳成疾,最终还是病倒,姐夫是虚弱不堪,在睡梦中离开这个世界,大姐生活不能自理,三个孩子都没有退休,无暇顾及。然后只有花钱请人,对没有亲情加持,为几两碎银慌慌张张的保姆来说,自然是各种挑剔,居然有的保姆,害怕夜里影响她们睡眠,夜里不愿意提供护理。这一切对于大姐来说,打击太大,能想到她是何等无奈和无助。好在他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都算孝顺。大姐的问题是害怕麻烦子女,把小病养成大病。无论贫穷富有,身体健康,生活自理才是尊严的最大底气。我有时间说我外甥外甥女:“你们几个人是什么命啊,父母身体都不好。”活着的质量好坏,不在于贫穷富有,年岁大小,而在于是否健康是否自理。有病要尽早治疗,切不可养病为患。
昨晚,和我一起跳舞的人,说现在每月13000的养老公寓,一间难求,然后说她父母住进另外一家养老院每月12000,基本夫妻俩的退休工资全部用于养老支出。这还不错,不需要子女负担,但是月入过万的老人毕竟少之又少,未来的养老该何去何从。
城里的养老姑且那么难,那么农村呢?更是难上加难。谁的晚年生活都不轻松,所以我们自己能做的,还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及时给身上的零件保养一下,最最主要的当时及时止损。小病早治,情绪节制。有个健康的身体,才是自己活着的底气。
无论是怎样风华正茂,无论是怎么高官厚禄,衰老不会停下脚步,花开花谢都是正常规律,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当然我们得有幸走到明天。儿孙满堂,尚且如此,这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何去何从?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全社会都应如此。
评论列表(4条)
郑老师好文章,你的才华、你的思考、你的经历和倡导,都体现出你优秀的品质和质朴的人格魅力。人生晚年尤其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的晚年,确实是当今的一大社会普遍性问题。如何改善建立建全保障机制,真的是在期待……。彦芹——为你点赞点大大的赞写的好!
@马晓军:谢谢马老师精彩点评,我也是听一个熟人说她父母花12000/月住进养老院 有感而发!
感谢刘主编用稿。
@琼琼妈:老同学不要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