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邳州新“稻”路!

邳州文化网特推

解锁邳州新“稻”路!

夏种一粒子,秋收万担粮。眼下,随着夏收的圆满落幕,水稻栽插等夏种工作全面铺陈开来,如何切实提高夏种质量,让种苗不仅种得好且品质高呢?一直以来,我市在品种选用、种植技术等方面持续夯实兴农步伐。今天的“穿越三夏”,一起了解夏种工作中,我市“良种+良法”的具体做法。

新品种打造新优势

在新河镇袁场村的连片稻田中,插秧机穿梭驶过,伴随着“哒哒”的机械声,一排排嫩绿的秧苗正被均匀地移栽至大田。相较人工插秧,机械插秧效率高、质量好,在提升种植密度同时,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生产成本,实现更高综合效益。

解锁邳州新“稻”路!

对于袁场村村民闫长久来说,得益于机械化作业的不断普及,今年农忙时节的他感到格外轻松,他告诉记者:“我这5亩的稻田,如果是人工插秧,三个人得一天半的功夫;机器30分钟就能栽插完成,费用还能省1000块钱,机器插秧真的省工省力还省钱。”

为实现秋粮增产增收,袁场村在6年前引进了新型水稻品种——深优粤禾丝苗,并在村集体经营地块进行试种,通过多年观察考量,其优秀的品质和管护优势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今年夏种期间,袁场村开始普及推广新品种。

解锁邳州新“稻”路!

新河镇袁场村党支部副书记伏立杭说:“水稻新品种不仅抗病虫害、抗倒伏而且防寒抗旱,亩产达1400至1500斤。我们希望通过新品种的普及,让老百姓进一步增产增收。”

新技术赋能新业态

当传统插秧机搭载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田间插秧作业会有哪些新变化?👇

解锁邳州新“稻”路!

在邳州市华瑞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数台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正在田间穿梭作业。农场负责人贾强告诉记者,经过技术改造,加装无人驾驶辅助系统的插秧机,只需要提前设置待作业秧田的出发点和终点,机器即可自动进行智能路径规划。

解锁邳州新“稻”路!

“A点是我们进入田块的起始位置,确定A点后,我们再把机器驾驶到田块终点,也就是对角线的B点,这样起点和终点就录入后台系统了,在不换田块的情况下,插秧机可以顺着AB点开展插秧作业。”贾强介绍。

据了解,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应用了“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在科技的加持下,不仅实现了秧苗栽插的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自控系统更是大大减轻人员工作量。相较于传统插秧机,无人机仅需一人便可实现机器的操控运转。

解锁邳州新“稻”路!

贾强表示:“加装导航系统后,秧苗栽插质量有很大提升,秧苗分布均匀且排列很直,方便后期管理。农业技术的改良更新,降低了劳动量,提高了作业效率,让我们种上了‘智慧田’。”

推广新品种和改良农耕技术,提升的是土地资源效能,带来的是持续向好的农业生产环境,有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目前我市农作物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6%以上,从“会种地”到“慧种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持续转变,正促进邳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兴旺!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