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室年销700万元
63岁农民当上产业工人
东北水稻千里来“安家”
……
如今的戴庄镇
凭借“花卉+科技+生态”
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枷锁
在姹紫嫣红与稻米飘香中
书写乡村振兴的“戴庄密码”
快来~
和小编一起去瞧瞧!
银龄巧手点“花”成金
小盆景栽出大财富
做好“花”文章是戴庄镇实现产业振兴、助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近日,记者来到戴庄镇花卉基地,只见棚内绿意盎然,朵朵长寿花含苞待放,工人正忙着将花卉打包、装箱。
戴庄镇花卉基地负责人赵军辉介绍:“我们采取‘线下实体店 + 线上电商’双线销售模式,基地2024年花卉产量达230万盆,年营业额突破700万元。”
瞄准市场需求,基地今年将扩建至3.5万平方米,自主培育40余个品种,预计年产1200万盆,以“订单式种植”精准对接客户需求。
花卉基地引进先进种植技术、管理模式,扩大长寿花种植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特色花卉品牌。目前,基地已形成从花卉培育、种植、销售到线上供货的完整产业链,拓宽了乡村振兴之路,也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63岁村民贾传秀在基地务工已近4年,她说:“我每月收入2000多元,工作环境好,时间自由,村里像我这样的‘银发族’有几十人!”
目前,基地已带动周边5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4万元,“花经济”绽放出共富光彩。
东北稻米千里“安家”
科技解锁新“食”尚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事生产,刻不容缓。在徐州弘茂食品加工项目建设现场,粮食烘干、仓储加工设备已陆续进场,部分车间正在进行扫尾施工。
据介绍,徐州弘茂食品加工项目集粮食收购、储存、烘干、加工、销售为一体。项目建设高标准厂房5500平方米,并配备先进粮食烘干设备和仓储设施,投产后可实现年购销、烘干、加工粮食7万吨,带动就业30人。
徐州弘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保乐表示:“项目采用低温烘干、恒温仓储等先进技术,可年加工大米超万吨。”
弘茂食品项目引进东北、江南优质水稻品种,与本地农户建立订单合作,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车间”再到“市场”全链条升级,项目4月底将全面投产。
6大片区+1条经济线
“山果花卉”串起致富链
2024年,戴庄镇完成“小田变大田”改革近13000亩,溢出土地面积360多亩,增加村集体收入超80万元,全镇16个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30万元以上。
今年以来,戴庄镇突出以农业产业提升带动乡村振兴工作整体跃升,通过招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新增弘茂食品、利华育苗等农业项目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带动当地农民就业200多人。
如何发展农业产业?
来看看戴庄的具体做法
戴庄镇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突出打造“山果片”,精心培育“花卉线”。依托依宿山、青岗山、禹王山等6个片区,大力发展水蜜桃、山楂、秋月梨等干鲜果种植;以270省道为脉络,将依西村、后浦村串联起来,全力打造花卉经济线。
戴庄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康力介绍:“我们正加速构建农业全产业链,2025年计划招引5个以上农业重大项目,推动‘贝贝南瓜’‘白滩湖大米’等特色品牌走向全国;通过‘产+销’贯通和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新模式,实现16个村集体年收入全部突破30万元,半数以上村超50万元。”
从姹紫嫣红的花卉大棚到机器轰鸣的食品工厂,从稻浪翻滚的生态农田到碧水绕村的美丽庭院,戴庄镇正以产业之笔、生态之墨,绘就一幅“业兴民富、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 / 胡敏 摄影 / 陈国政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