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看来高考没了希望,不得不离学校,回家参加生产队劳动。1969年春节过后,生产队新劳动力报等级,我报了最高等级——一等工。一等工除了要做“重生活”,还要每年向国家交售一头猪。加上母亲的任务,我家每年必须完成2头猪的交售任务,不完成要扣300个工分,相当于一个月白做。
10多年交售生猪的“凭证”大都已遗失,唯有1989年一年里三次交售生猪的“收购凭证”,保存至今。每看到这“生猪收购凭证”,我那养猪经历,便浮现在眼前。
一头30斤的苗猪,至少要养到100斤以上,出肉率达到七刀(70﹪)才及格。每卖掉一头猪,有返回猪饲料30斤,连头白肉70斤以上部分,每斤加奖2斤精饲料。但我家养的猪总在120斤上下,奖励的饲料少,形成恶性循环,吃到缸空甏空,只能扣及格。
养猪要捉苗猪,而苗猪价钱很贵,30斤左右的一头苗猪,总要花六、七十元,我只得捉“落脚猪”来养。落脚猪个头小,体质差,发头慢,养到5~6个月出栏,仅110斤左右。卖掉后,籴回奖励的、配给的饲料外,钱就所剩无几,只落得30元左右的一棚猪塮。
1988年底,为了完成家里的生猪交售任务,也想把猪养得大一点,以求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得到更多的奖励饲料,决定养一头老母猪“自繁自育”。我与在公社畜牧场当场长的童年伙伴蔡阿明联系,得到大力支持。他在原作为肉猪饲养的一窝苗猪里,给我拣一头体态匀称、身条长的上海白猪作种猪(不予阉割),等到这头小母猪首次发情帮我配好种后,才让我捉回家养。我买了一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编的书——《怎样养好母猪》,认真阅读,按着“看膘投料,看仔投料,定时定量,适期适膘”的要诀管理。
俗话说,常见家畜怀孕期为“猫三狗四,猪四羊五”。到1989年4月初,我家的“小母猪”如期产下9头苗猪,喂食“大江乳猪配方饲料”,经2个余月的精心调养,头头显得圆滚滚肉嘟嘟的,真惹人喜欢。生产队饲养员蔡生海老伯伯劝我说,头窝猪毛病少,发头早,长肉快,最好自家养。结果“吃不过人情”,还是捉掉了两头,其余7头自己养。我每天观察猪排的大便形状、软硬、颜色,每天出棚扫棚,消毒防病,暑期坚持凉水冲棚降温,一日三顿喂搀有矿物质添加剂的饲料,保证水盆里不断水。
7头猪养到9月30日,因以前没太多的饲料积蓄,所购买的玉米、混合饲料、小机糠等全部吃光,就叫了一辆手扶拖拉机,装运到上海县食品公司陈行购销站出售,这是我养得最好的一棚猪。第一磅称2头,重211公斤,出肉率72﹪,单价241.30元,小计509.14元;第二磅称2头,重195公斤,出肉率71﹪,单价242.40元,小计471.90元;第三磅称3头,重266公斤,出肉率71﹪,单价246.00元,小计654.36元。平均每头重达96公斤。这一棚猪出售收入1643.98元,加上议价饲料补贴91元、苗猪补贴259元,共计收入1993.98元,真可谓“养猪小银行,零碎驳趸当”,人工钿不算,苗猪是自产的,除去小母猪钱147元,购回每头15公斤平价饲料,以及奖励的原粮饲料94.5公斤,剩下的钱,我托人买了准备造房子的2万块“八五红砖”。
1993年8月,宅上隔壁人家造房子上梁放鞭炮,我家怀孕已近3月的母猪流产了。兽医老朱说,这是母猪受了惊吓,动了胎气。此后,这头母猪几经调理,一直未能受孕。是年8月下旬,我调到陈行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工作,生产队社员交售生猪的任务也不再强调,我的养猪“生涯”宣告结束。
个人简介:
周曙明 1948年生,上海浦东人,民革党员。1970年12月走上教育岗位,从教38年。喜爱写作,出版书籍10余本,发表民间文学、新闻、散文250余万字。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闵行区作家协会会员。浦江镇首届“十大文化人物”、第六届“可爱的闵行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贡献奖”、民革中央祖统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评估“优秀”。
评论列表(2条)
周老师退休后,坚持传承沪语沪谚,浦江二小每周还安排周老师的课程,给小学生传授沪语沪谚,是上海“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优秀保护者。
感谢邳州文化网的编辑朋友,不吝辟出版面发表余的拙文
愿平台越来越兴旺,文学艺术作品精彩纷呈

[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