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泰山

作者:魏巍(江苏)

泰山景区发布部分免费景点开放时间及最大游客量_山东频道_凤凰网

闲暇之余喜欢走进大山,聆听大山与花草、树木,燕雀、流水的私语……
这个夏天,有幸随青年作家读书班的师友们登上“五岳之首”——泰山。叠嶂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使得泰山在巍峨中更加神秘、秀美。
没登泰山之前,朋友说泰山地势险峻,登山阶梯亦如天梯。如此炎热天气,若自己登上山,体质受不了,建议坐索道上山。听了友的温馨提示,我有了瞬间犹豫,但想起古代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及其仰慕。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佳话,我决然自己登上泰山。
随师友们来到泰山脚下,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坐了十几分钟的车到达中天门。抬头仰望泰山,山势高峻挺拔,山峰连绵起伏。清澈的泉水从山上流淌下来,石头千姿百态,山花烂漫芬芳,松柏苍翠欲滴……我暗下决心,一定要登上泰山,去欣赏山上壮丽的风景!虽然惧怕炎热险峻,但我毅然随师友们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了“天梯”。
泰山,不愧是五岳之首,不但雄伟,而且还是多变的。登山途中,眺望地势险峻,峰峦叠嶂的泰山,植被丰富,树木葱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东方文化的缩影和“天人合一”的灵魂寄托之地。
踏着石级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感觉力不从心时,坐在青石板上小憩,阳光从松针的缝隙中筛落下来,斑驳的撒在干净光滑的石板上。山涧有鸟儿扑翅的声音,将静寂瞬间打破,抬头仰望,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在天空中盘旋。“哗啦啦……”闻声望去,原来是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见底,将手放在水中,水是那样清澈、舒爽。微风拂过,夹杂着松林中特有的自然气息,忽然感到一丝清凉,使我从陶醉中苏醒,原来是习习微风掠过,带着山泉的清气,给人一种大自然安逸静美的享受。
路边的松柏傲然挺立,与蓝天、白云、鸟儿组成一幅自然工笔画。一汪浅流的泉水,悄无声息地漫过我斜躺的山石,当下便想到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却原来是这般情境!不入此景,怎得此意?
泰山是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感的。必须先卸下铠甲,真实面对,它才会敞开胸怀接纳你,给予你想要的。虽然泰山有着25亿年的沧桑年轮。然而,在历史岁月的枯荣交替中,它依然生机勃勃、意气风发,没有丝毫的老态。它身上的神秘、宏阔、包容、温和的气质,无时无刻不吸引着我,激励着我,赋予我力量、信念和勇气,让我感受到充盈欣喜和宁静。
本来以为,登山会炎热难耐,但当我们登至半山腰,清风阵阵入怀,溪水淙淙入心,让人如沐春风。此情此景,让我想起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寒流”后,寄情山水,放逐山林,如游仙一般挥洒诗情。泰山雄伟迤逦的美景让惯于浪迹天涯、游走江湖的诗仙“身在云水间,沉醉不知还”登上南天门,他发出了“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由衷赞叹,泰山给了他灵魂的慰藉,使他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苦闷中解脱出来,绽放出难得的“开心颜”在此期间,李白、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山南竹溪隐居,他们举杯邀月,啸傲泉石,酣歌纵酒,人称“竹溪六逸。”今天看来,他们表达的无非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一种理想浪漫的生存方式。
双脚无数次起起落落,踏响一个又一个厚重的石阶,重叠在前人的脚印上。静听泰山,不能走得太过急促,就这样走走停停,可近可远,让思绪和内心追赶上脚步。累了,倚一棵老松或坐在石上歇上一程。闭上眼,便是又一个乾坤。
听着鸟儿时缓时紧、清越婉转的调子,仿佛看到了这些小精灵们顾盼流转的顽皮。阵阵松风掠过,带着一股久违的辽远和空灵的气息,触动了生命中那根早已不再敏感的心弦。一种张力在体内涌动、伸展。也许,这就是人的生命与大自然相融合才会产生的奇妙共鸣吧!
从中天门继续向上攀登,这段路是最艰辛的。从五松亭开始,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这里几乎垂直上下,稍微把身体向前倾,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摸到上面的台阶。真正是“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十八盘的每一级台阶都很高,所以脚要抬得高才能迈上去。领队队长提醒我们走之子路,他说这样可以减轻膝关节的酸痛,既安全,又轻松。我们照着队长的吩咐在台阶上走之子路,还真感觉轻松了许多。
有人说,泰山是“文化山”、“政治山”、“宗教山”但泰山对我来说,是一座“心灵之山”雄伟挺拔的外表之形,与包容厚重、呼吸宇宙的内里之魂,需要作为个体的人亲自去感悟和找寻。如此,泰山的精神给养才会汩汩如流水,才会注入鲜活的力量和勇气。
有人说:夏天的泰山是热烈的。松柏齐绿,在炎炎夏日为泰山遮阳,那浓绿的背景上,牵牛花、鸡冠花、野山茶花,还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争奇斗艳,吐露芬芳,那绚丽的颜色,浓烈又清新的香气,沁人心脾。花朵在路边、在山间,亦如泰山的彩色舞裙,随风舞动,树上的知了与喜鹊对歌,麻雀们一忽儿起,一忽儿散开,像不听话的音符,不停换着曲子,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旋律吟唱。
登山途中,我气喘吁吁地问下山的人:还有多长时间到山顶?下山的小伙子微笑着说半小时就到了,我们又信心百倍地往上攀登。可爬了好半天还是没有到山顶,这不是骗人吗!朋友说:可能小伙子是为了不让咱们灰心才这样说的呢!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攀上十八盘,更是陡峭似“天梯。”石梯两边郁郁苍苍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穿着军装的战士守卫着泰山。
我们一边观景,一边顺着台阶一级一级往上攀登,台阶时而陡,时而窄,时而宽。潺潺的水声渐渐消逝,剩下的只是苍松翠柏。泰山用树木青草作衣裙,用朵朵白云作头巾,用清澈的山泉洗脸,用缕缕红霞作胭脂打扮的雄伟壮丽。一棵巨大的松树横在半山腰上,倾斜着绿色的枝干,仿佛黄山的迎客松,好像在向客人招手欢迎。
峭壁的石头上有许多古代、现代的名人书法,他们的字苍劲有力,各有千秋。终于到了十八盘,十八盘是泰山最险峻的一段路,十八盘过后便到了南天门。又走了一小段路到达泰山天街。各色小吃应有尽有。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饼,这里的小米煎饼软而薄,若卷了大葱、甜面酱、煎鸡蛋,用十里飘香这个词来形容再适合不过了。天街的又一大特点是石碑特别多。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上面雕刻着十一个大字:“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表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
之后是玉皇顶。我们一鼓作气向前“冲”,终于攀上了玉皇顶。俯视泰山四周,其他的山峰好象在我们脚下。此时,从山涧漫上一缕缕烟雾,雾好像一层薄纱环绕在泰山的四周,一切都那样渺小。我们来到日观峰,日观峰是欣赏泰山日出的绝佳场所,传说古人因为爬山时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们齐心协力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把它放在观日点,人们站着或者坐在上面,便可以看到日出。
接着往前走,就到达了钟楼。钟楼里有个巨大的钟,据说一位富人在泰山许愿,愿望成真,所以他在这儿修了一座钟楼。
出了钟楼,我们向着玉皇顶跋涉。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两块高大的石碑前。这两块石碑各高十几米。一块写着许多著名人物为泰山的题词。另一块记录了历代皇帝的丰功伟绩,题目叫做“天地同攸”。
再往前走就是玉皇顶了,玉皇顶上有个玉皇庙,庙前是块刻着“五岳独尊”的石头,字为红色,深刻有力,给人一种豪迈的感觉。
迈上最后一级台阶,回望来路,看那曲折盘旋的漫长台阶,从心底佩服自己,竟然一步一步攀登上来。
放眼望去,群山匍匐,天地苍茫,蓝天触手可及。在最近的两个山峰之间,一棵泰山松守在那里,仿佛是守护大山的卫士!云雾在山涧你弥漫,亦如人间仙境。
泰山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有的为帝王亲制,有的出目名流之手,大都又辞优美,书体局雅,制作精巧,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上自赢秦,下迄当代,代代相继,佳作纷呈,成为登山途中的一道绚丽风景线。
此时此刻,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在亘古未老的山川云气之上,我感受到了宇宙的应和,从而让整个生命从“小我”的狭小中抽离出来,将视野投向广袤的天际,倾听到来自时光深处的回响。
雄霸天下、登封泰山的秦始皇,站在极顶,南望“少昊之虚。”向东远眺伯翳封国,缅怀先祖;长袖善舞、衣袂飘飘的武则天,身着盛装华服,与唐高宗李治一同前来封天禅地,喻天地同治,泰山见证了这位女皇隐喻的心志;笛声中,身形羸弱、手捻长须的诗人杜甫,在云中高声吟诵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一个个变幻交错的影像如白驹过隙,次第飞过泰山历史的天空,只留下或淡或浓的点点印记。
因为天气原因,天空雾蒙蒙的,泰山亦如披上了薄薄的纱,使原本巍峨陡峻,气势磅礴的泰山,显得如此娇嫩,奇妙。不禁想到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禁感叹:这就是大自然的唯美!
站在日观峰,望着围绕身边的云雾,仿佛置身与天庭一般。再望向山下,云雾缭绕,有的一片一片,如千里棉絮;有的一望无际,如汪洋大海,山峰直如千里棉絮;有的山峰直插云霄,敢戏白云,有如浮在海面上的蓬莱仙岛……每一座山峰,每一片云雾都仿佛在细细低语,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又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
我们贪婪地用相机把每一座山峰,每一棵松柏,每一片云雾收入镜头。领队队长招呼我们下山。我当时正身在云水间,沉醉不知还!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观赏完山川峻岭,我们只好带着眷恋与不舍乘缆车下山。空中欣赏泰山,脚下的泰山显得那样安静,那样美丽!
我们在中天门下了缆车。再次仰望泰山,在薄雾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俊秀、挺拔,好像一位哲人在诉说着一个真理,“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恍惚间,我明白了只要付出艰辛和努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虽然回到了家乡,可心却还惦念着泰山,脑海里萦绕着那一座座云雾缭绕的山峰,一阵阵欢快的鸟鸣,一幅幅美好的画卷,使得我再次醉在泰山云雾缭绕的峰峦叠嶂,在一座座峰峦叠嶂的山涧,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情怀中。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